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W~±矢量中间■色子(VIB)的磁矩问题进行了讨论:(1)核Weinberg—Salam 模型,利用规范不变性得出正规顶角的母泛函方程,求出三线VIB 正规顶角满足的Ward—Takahashi 恒等式,证明了在没有自发破缺情形下,它的张量结构形式与裸的VIB三线耦合项相同.对于自发破缺的情况.也给出了概要的证明.指出上述结论不变.(2)论证了上面的结论对应W~±的反常磁矩和反常电四磁矩为零:从有效相互作用的普遍形式出发,说明反常磁矩和反常电四磁矩是由哪些相互作用项引起的.而规范理论中不存在这种相互作用项.(3)计算了园偏振的硬γ光子与高能电子碰撞产生W~±的过程,指出利用它来检验W~±磁矩的优点。在E~2(?)从10~4-5×10~4Gev~2范围内,计算了γ光子不同偏振状态的微分截面、总截面和不对称性系数.结果表明,测量它们随能量的变化能确切地定出W~±磁矩的数值.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单标记双光子过程中π0对产生微分截面的测量.该测量基于KEKB不对称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运行的Belle探测器获取的759fb-1数据.该截面测量中,Q~2高达30GeV2,Q~2是负的标记虚光子不变质量平方;双光子不变质量W和π介子散射角|cosθ*|分别在0.5W2.1GeV和|cosθ*|1.0范围内,首次测量了f~0(980)和f_2(1270)螺旋度为0,1,2的形状因子.并将所得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BESIII在3.773GeV获取的2.93fb-1数据,测量了600~900 MeV/c~2区间e~+e~-→π~+π~-的截面.分析主要基于初态辐射的方法,总的系统误差控制在0.9%.通过计算得到的形状因子|F_π|~2与其他两个实验做了比较.两π过程对缪子反常磁矩的贡献为a_μ~(ππ,LO)(600~900 MeV/c~2)=(368.2±2.5_(stat)±3.3_(sys))×10~(-10).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μ子反常磁矩(g-2)的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相差3倍标准偏差,而e~+e~-→π~+π~-(γ)截面的精确数值对于标准模型计算中强子的圈图贡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在1GeV获取的数据,通过对含有初态辐射的π~+π~-过程的研究,KLOE实验已经报道了在2005,2008和2012年对初态辐射光子在小角度发射进行的3次测量,以及在2010年对初态辐射光子在大角度发射进行的测量.本文介绍对最近的KLOE12和之前的KLOE08,KLOE10所做的联合分析,以及用Gounaris-Sakurai模型进行初步拟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e+e-→D*+D*-过程的微分截面,以D*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表示.代入微扰QCD预言的电磁形状因子比值,得到的角分布与中心系能量为10.58 GeV的实验测量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处理慢电子被原子散射的等效势模型,计算了能量在0.1~10 eV范围内电子与碳原子系统的弹性散射总截面和微分截面,讨论了 Hammerling交换势中比例系数γ取不同数值时对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γ取0.10时,所得结果和其他的理论结果吻合得最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对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重夸克偶素h_c(h_b)与光子伴随产生进行研究.采用协变投影方法,计算pp→hQ+γ过程的总截面及其p_T微分截面,计算中考虑了Fock态n=~1S_0~8,~1P_1~1对于重夸克偶素h_Q的贡献.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pp→h_c+γ过程的总截面在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可以达到8×10~4 pb量级,pp→h_b+γ过程的总截面在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可以达到1.5×10~6 pb量级.考虑到LHC的亮度,该过程有可能被LHC探测到.若该过程能够在LHC上进行研究,这将为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一个重要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非局域手征夸克模型框架下,计算了来源于全规范不变性动力学夸克圈图和中间赝标量介子和标量介子态圈图light-by-lightt散射过程对缪子反常磁矩αμ的强子修正.在夸克模型中,这些圈图对应于强子light-by-light散射过程对α_μ的最低价1/N_c的贡献.夸克圈图贡献的结果是α_μ~(HLbL,Loop)=(11.0±0.9)·10~(-10),总贡献结果是α_μ~(HLbL,Loop)=(16.8±1.2)·10~(-10).  相似文献   

9.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相似文献   

10.
BESⅢ合作组最近开始双光子物理研究,主要源于强子light-by-light散射对缪子反常磁矩的贡献有很大不确定性,电磁跃迁形状因子作为实验输入是改善计算精度的需要。在BESⅢ探测器上获得的质心能量3.77 Ge V到4.6Ge V的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测量轻赝标量介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在动量转移低于2(Ge V/c)2时单标记技术测量的结果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该区域对于αμ的计算十分重要,并且也首次开始了π介子跃迁形状因子的双标记测量。这是π~0跃迁形状因子模型无关参数化研究的第一步。另外,多介子末态测量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根据BES合作组关于R值的最新测量结果,给出了J/ψ,ψ(2S)和ψ(3 770)介子通过虚光子衰变的强子过程的分支比的一个简单计算.首次计算出(J/ψ→γ~*→hadrons)=(12.91±0.14)%和B(ψ(2S)→γ~*→handrons)=(1.68±0.04)%,和B(ψ(3 770)→γ~*→handrons)=(2.11±0.15)×10~(-5),同时也是目前与实验吻合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计算了氢原子基态(1s)的双光子光电效应的微分截面。计算中忽略了推迟。利用Dalgarno-Schwartz方法严格处理了二阶微扰中的求和运算。所得分析表达式的适用范围从通常的v<3/8扩大至v<4/9,其中v是原子单位下的光子能量。也得到了初态为2s的微分截面,适用于v<5/72.  相似文献   

13.
用活度仅为2.7μCi的~(60)Co弱γ源代替强源,测量了~(60)Co源γ光子在Al、Zn、Sn、Pb四种物质中电子对产生近阈截面。验证了在近阈条件下,对产生截面满足σ=(Z~2 αZ~4)σ_0关系式,求得对~(60)Co γ光子α=(1.62±0.30)×10~(-4),并用与~(22)Na源对比测量方法求得四种物质对产生的绝对截面值。测量结果与国外用~(60)Co强源的测量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并达到同等水平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电子与锂原子的弹性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处理慢电子被原子散射的等效势模型,计算能量在0.1~15eV范围内电子与锂原子系统的弹性散射总截面和微分截面,并把计算结果与一些实验和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另讨论了Hammerling交换势中比例系数γ取不同数值时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中性top-pion介子∏0t和带电top-pion介子∏t-的联合产生过程e+e-→W+∏t0∏t-.研究结果表明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到10 fb的量级,并且产生截面随质心能量的升高而增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事例.另外,味改变耦合∏t0t-c的存在,使得实验能通过背景非常干净的衰变道∏t0→t-c来探测∏t0.因此通过此过程可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实验中探测到top-pion介子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主要结果是:(1)阐明了左、右手规范群不同时Wess-Zumino项的规范化。所得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标准模型。(2)明显写出了在手征反常的technicolor模型中的单介子—轻规范介子(胶子、光子和中间玻色子)的低能有效耦合顶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进了使计算较为简单的光子圆极化密度矩阵ρ_(μv)=1/2(-g_(μv) (i/ω)ε_(μvρτ)ξ~ρK~τ),并计算了过程v_ee→W~-γ中光子的圆极化度,讨论了光子圆极化不对称性的起因以及BMSS零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口袋的波包展开的基础上讨论了类时虚光子转化为矢介子的过程(矢介子为主过程),指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夸克层次上统一分析类时虚光子的软硬过程。 e~ e~-湮没为强子的过程已有不少作者研究过,当虚光子的(q~2)~(1/2)接近某个中性矢介子的质量时((q~2)~(1/2)~m_v),此过程可以用矢介子为主(VDM)模型描述,这个模型假定强子的电磁流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来,关于核子的磁矩问题一直有人在研究,发表的论文近年增多,但就核心子为什么出现反常磁矩,中子不带电荷为什么会有磁矩?及台子的磁矩为负的?虽然有人研究过,但仍不能具体地从理论上另以解释和说明。本文就从核子的自旋和磁矩的描述凤及用带电π介子理论等几个方面对核子的磁矩进行系统的说明和描述,达到理论与实验值比较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质心能量1004-1060Me V之间的25个能量点测量了e~+e~-→K_S~0+K_L~0和e~+e~-→KK截面,系统误差大约为2%-3%.分析是基于VEPP-2000e~+e~-对撞机上CMD-3收集的积分亮度为5.5 pb-1的实验数据.测量的截面可近似看作Ф,ω,ρ类似的振幅及其激发态按照矢量介子主导模型的叠加,得到了Ф(1020)介子的共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