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正交码是一种具有良好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0,1)序列,被广泛的运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由于光正交码中所有码字的码重都固定不变,使得码字的容量不大.我们提出了变码重光正交码,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变码重光正交码的系统无论是在可接入用户数还是在系统误码率上都优于采用固定码重光正交码的系统.研究结果对OC-DMA系统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n,w,1)等重光正交码被认为是实现光码分多址全光通信的最佳地址码,目前大都局限在特定码长或码重的地址码构造上,采用Matlab提出一种新的构造方法,并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和码字查询的后台数据库,通过该方法可以容易的构造出任意码长和码重的等重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3.
构造了一种扩展的双曲同余码(EHC),用该码作为时间扩频伪随机序列和以素数码(PC)作为波长跳频伪随机序列,形成了一种新的二维光正交码EHC/PC.与EQC/PC相比,两者的码字数相同,互相关性能相当,但前者扩频系数和码重较小,可以提高用户的数据速率并降低对光编/解码器的要求.模拟计算表明,当同时使用的用户数较少时,EQC/PC的误码率比EHC/PC略低;当同时使用的用户数中等或较多时,两者的误码率性能相当.因此,EHC/PC比EQC/PC更适合于同时使用的用户数中等或较多的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光正交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采用差分矩阵建立计算机模型,优化了算法,并对光正交码的容量进行分析,得出容量与码长、码重和相关系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元码链和量子纠错码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量子纠错码的构造,并构造出具有较好参数的量子纠错码。首先利用随机搜索的方法,得到一些具有较好参数的短码长自正交码及由这些自正交码所形成的自正交码链;其次根据这些自正交码的对偶码可得到一系列相应参数的L-链;最后通过组合构造方法和得到的这些L-链构造出量子纠错码。得到一些码长n满足20≤n≤36和n=40,45,50,55,60、对偶距离达到5或6的自正交码,并根据这些自正交码和它们的对偶码分别构造出了相应参数的自正交码链及L-链。构造出具有较好参数的量子纠错码,其中码长在20≤n≤30范围内的量子纠错码的参数达到或超过了已知的量子纠错码,码长在31≤n≤36和40≤n≤64范围内的量子纠错码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6.
具有二维(2D)扩频方式的正交频分码分复用(OFCDM)系统,既能实现频率分集,又能兼顾时间分集,是未来第4代无线移动通信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在实际扩频通信中,为了用户数足够多,且保证解扩接收的准确,需要的扩频码很长,因此文中在现有OFCDM系统之上,提出一种可变码长的OFCDM(VCL-OFCDM)系统,该系统仅需满足扩频码长度为子载波数的整数倍,使得系统可容纳的用户数增大,不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通过Matlab仿真表明:在同时具有时间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VCL-OFCDM系统的性能优于1D系统性能;扩频码越长,VCL-OFCDM系统性能越好,当平均误码率为2×10-4,用户数为64时,扩频码为26×212系统比扩频码为26×210系统可多提供大约4.8 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4上维数为3的最优(或拟最优)自正交码的码长与极小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组合方法。结果构造出码长n≥21的3维最优(或拟最优)自正交码的生成矩阵,确定出了其中达到Griesmer界的码。结论给出了3维的最优自正交码码长与距离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变重光正交码的定义及其构造方法,给出了码字的构造结果,并提出了可调变重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法.这种编/解码器适用于大容量的全光码分复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使用高斯近似法分析和比较了多波长光码分多址(MW OCDMA)与波分复用 OCDMA(即WDM OCDMA)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两种性能使用的地址码是素数码及其构成的二维光正交码,并且假定WDM OCDMA系统存在能均匀分配有效波长的中央控制器,结果表明,无论同时使用的用户数较多,中等或减少,WDM OCDMA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均优于MW OCDMA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优线性码与射影几何理论,针对不同码长最优码的距离特性,研究了低维五元最优LCD码的构造。首先利用删截等方法构造了较小码长的三维和四维最优线性码以及最优LCD码;其次,借助部分已知矩阵和删截等方法构造了较大码长的三维和四维最优线性码以及最优LCD码;最后,利用已知最优LCD码和特殊码长最优自正交码构造了任意大码长的最优LCD码,完全解决了三维和四维最优LCD码的构造问题。这些LCD码的构造方法对于五元高维最优LCD码以及一般域上最优LCD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