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养"与"悟"看谢榛诗学的内在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认为诗所必具者为体、志、气、韵,四者之根本在养与悟.由养以发其真,由悟以入其妙,其中蕴涵着性灵的倾向,更多的蕴涵着格调.由兴以入自然之妙的诗作易于达至真境;气贵雄浑意味着以高格衡诗,由改以入合于诗法的精工之妙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兴致而无缘真境.这些都体现出谢氏诗学内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是盛唐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灸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有一首《海上》诗,原诗如下。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身世何时定,挑灯看剑频。诗载《指南后录》卷一。“得官”一作“得当”,“身世何时定”一作“身事盖棺定”.《后录》卷二自序。“予后录诗以广州至金陵为第一(卷).”但《海上》诗与同卷其他诗相较,在内容、感情、格调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过零丁洋》(编次在其前)、《赣州》(编次在其后)等诗都透出一种面对国七家破时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而在《海上》中则着不到这种感情,有的只是报国无门的苦闷.我们经过反复推勘…  相似文献   

4.
王应麟的《诗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学的研究,到了宋代,呈现了与前代不同的风尚,由于有不少学者不满传统汉学的注释.于是纷纷提出自己的识见,撰成新的经解。这种以发挥个人思辨为主的说经方式,与重尚训访考据的汉代经学,有很大的差异。然而这两种不同的学风,也并非完全排斥彼此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态度上各有们好罢了。因此,宋代学者当中,也有以考据见长的,王应以即为相当杰出的一位。"王应附(1223-1296)学识渊博,著作宏富o,所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王应以有关(诗经)研究之专著,有(诗考)、(诗地理考)、(诗黝、(诗草木鸟兽虫…  相似文献   

5.
“格调”是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沈德潜“格调说”也是自成宗派的诗学主张。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对沈德潜“格调说”的基本特征做出了分析。文章认为,“雄浑悲壮”、“形象蕴蓄”和“趋雅归正”是沈德潜“格调说”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盛行于两宋的词体文学,在金元时代由于受到北方文化的薰染,其文体的性质、功能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皆发生了某种变异,突出地显示为一种类诗与类曲的特征。所谓类诗,主要指词体形式上的徒诗化、内质上的言志化和语言上的古雅化。所谓类曲,则指词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发生的类似于曲的通俗化.一方面是在曲文学尚未成熟时,词体自身的俗化;另一方面是在曲文学繁盛之时,词体创作中向曲体的靠拢。  相似文献   

7.
杜甫绝句数量不多,艺术成就也不如律诗那么显著,但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别开异径”,创新求变,以求独树一帜.这种探求体现于以下六方面:(一)以俗字入诗;(二)以虚词入诗;(三)以散语入诗;(四)以对句入诗;(五)以拗体入诗;(六)以连章入诗。  相似文献   

8.
米南阳 《科技潮》2009,(5):62-63
米南阳1946年出生于书法世家。他书学谨慎,大胆创新。追求清隽的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浑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但是,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至今仍处于自然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教学理论体系,探索蒙古族长调的科学演唱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送别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文章对唐朝送别诗进行分析,分别勾勒出唐代送别诗雄浑壮大、豪放劲健、悲壮崇高的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12.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的深厚蕴藏,奠定了陈辉的精神文化内核。他的诗体现出积极入世、经世致用的湖湘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同时也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特征。陈辉的诗抒写着金戈铁马的战斗激情,有时却以清新柔美的婉约格调出现,充满诗情画意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芙蓉山”地处何方一直成谜。据史书记载,湖南宁乡古代有两座芙蓉山,以大、小而区分。小芙蓉山即今青山桥镇境内的芙蓉山。大芙蓉山横跨宁乡、安化两县,其东在宁乡县黄材镇,现名城墙大山,其西延伸至安化县境内。大芙蓉山历史比大沩山还悠久,远古时期称青羊(阳)山,山下曾出土了举世闻名的青铜国宝——四羊方尊。刘长卿诗中“芙蓉山”,是指大芙蓉山,今青山桥镇的(小)芙蓉山相传因刘长卿在此作该诗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刘灵昕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43-44,47
李白是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世代相传,经受住了时间大浪的洗淘,流传至今。李白的诗中常常看到"酒"的影子,以酒抒情、借酒言志是李白诗歌的独特情趣,《将进酒》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李白雄浑的诗风。  相似文献   

16.
张四骂杨姑娘:“你这老杀才,搬着大、引着小,黄猫黑角儿”(7)潘金莲骂西门:“瞒着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茧儿。”(28)余前释只注意到表层义“有头无尾”的首尾颜色不一。黄与黑是对偶而且是词内对,较之诗的当句对更进了一步。黄黑属对不止追求语美,尚有深义寓焉。黄猫特例除外,理应通体皆黄,何以黑尾?此语不是指烧黑焦其尾,也不是烧黑断其尾的无尾。这里黑训藏,指把尾藏起。而且藏尾又有双关义,特指尾为性器。(尾,古指阴)。褚人获《坚瓠二集》咏玩具猫诗,中有二句:“健懒莫知因缩爪,雌雄难辨为藏。”本义屁股,诗转义…  相似文献   

17.
金元之时,曲体迎来兴盛,词曲间的文体互动突出表现为词之曲化、以词为曲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高位文体受到新兴文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异,后者则指的是新兴文体吸纳高位文体的某些特质以实现尊体目的。专就以词为曲来说,刘祁、周德清、陶宗仪等金元时人已对此文体现象有所关注和阐述。本文择选元好问、白朴、胡祗遹、王恽、张可久、薛昂夫六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金元两朝以词为曲现象在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明清以迄于近代,不少词论者在论述词曲关系时,多有对金元之时以词为曲现象的阐抉。相关理论阐述及创作呈现,共同推进了对以词为曲这一古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体互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19.
沈洁 《安徽科技》2009,(2):49-50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Cvber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属于直复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汛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经国家信息中心有关统计数字表明.  相似文献   

20.
“连类举似”和“互映相发”,作为钱锺书文学批评的一种阐释策略,指的是通过对具有互文关系的文本(话语)的发掘、呈现与思考,来进行意义的解释与抉发。这种以现象的聚合来最大程度地显现意义的做法,具体而言可分为自显自明、以诗解诗、互文归纳、修辞分析等类型,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完全可以和西方互文性理论的互文阐释思想相互比照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