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女子教育的兴盛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末女子教育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败激起留日热潮,妇女解放开启女子留学先河,兴办女学急需新学女师,清朝政府倡导女子游学,日本朝野欢迎女子留日等因素,形成了清末女子的留日热潮。  相似文献   

3.
1901年启动的清末教育改革,始终将教育普及作为发展新式教育的重要目标.清政府将教育普及提升到政治高度看待,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普及的文件,规定了学制年限、规范了课程设置.并且,清政府在学堂创办、师资培养、新教授法的推行、女子教育和文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迈出了教育普及的第一步,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变革思潮兴起,体育教育思想随之产生和发展,其兴起原因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和受外国由弱变强的刺激。这对中国文化的转型、妇女解放运动及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玉萍  郑清瑞  张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7,(31):121-121,123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的重要代表,他十分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他主张男女平等,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烈批判了以往历史中存在的束缚女子发展的清规戒律,证明女子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并创设女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清末到民国是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清末,梅州女子学校教育以西方教会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女子学校作为开端,至民国得到较为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残疾女子教育均有所发展的基本架构,为新中国女子教育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派官绅赴日考察是清末中国学习日本之重要方式之一。清末首先提出派官员赴日,在认识到绅士的重要作用后,逐渐形成官绅并派的格局。但"官绅"并提却掩盖了赴日教育考察主体由官员向官员、绅士并重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在沙俄对我国东北侵略的加强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渗透的此背景下,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教育招致了严重的危机。本文就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其对提高蒙古族人民的素质,并以此来固守东北边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客家妇女历来以勤劳俭朴闻名于世,她们在教育方面也颇具特色:内容上凸显生活劳动教育,表现了客家女子的"劳作"、"精明"和务实;形式上,独特的山歌戏剧和生活教育折射出客家民系的精神内涵,宗族和家庭教育则是儒家教育的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明清女子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由家庭中父母包括于归之后的舅姑、兄姐、夫君及其他长辈担当教育者角色的家庭教育以及延请塾师到家坐馆的闺塾教育使得她们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品性德行亦在受教中得以涵养。由于她们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成为人母之后能够承担起督教子女的重任,使得子成问望女为英淑,明清母教文化大盛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女子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由家庭中父母包括于归之后的舅姑、兄姐、夫君及其他长辈担当教育者角色的家庭教育以及延请塾师到家坐馆的闺塾教育使得她们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品性德行亦在受教中得以涵养。由于她们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成为人母之后能够承担起督教子女的重任,使得子成问望女为英淑,明清母教文化大盛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末"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实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体制得以确立。实业教育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而且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实业救国"的需求。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出发,试图还原当时安徽实业教育的真实面貌,进而观察皖省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疆政府在创建近代警政的同时,开办了以新疆高等巡警学堂为代表的近代新疆警察教育.至民国时期新疆金树仁政府开办的警察训练所,短暂延续了近代新疆的警察教育;盛世才主政期间,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先后开办了新疆宪警学校、新疆警士训练班和新疆警官学校,呈现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国民党势力入疆后,新疆警察教育逐步走向衰落,以1946年"警三分校"迁往兰州为标志,近代新疆警察教育宣告结束.近代新疆警察教育为新疆警察职业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注意培养和训练新疆少数民族警政人才,尤其是警务双语人才,是近代新疆警察教育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繁荣是汉代成为盛世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男子经学教育的兴盛,汉代女子教育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如女子受教育的社会环境较宽松;女子教材有重大突破;重视女子胎教等。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女子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末各省仿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来建立本省的法政学堂,以满足本省对法政人才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学制进行相应的改变,使法政人才的培养混乱,对当时法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清末同乡会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缺乏对其的详细论述和整体研究。作为一个以地缘观念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清末同乡会在会员方面主要是由共同生活的进步同乡人士、管理人员和捐助经费的官绅士商等组成。为了维持同乡会的有效运转,各省同乡会几乎都在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内容涉及管理机构、选举方式和规则、会期和经费。清末政局风云变幻,寻求救国道路是整个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目标,从而使得这时的同乡会既具有自身互助、公益方面的功能,同时又以爱国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清末学堂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隐形教育的悖反、传统"中学"的式微都导致了清廷思政教育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所谓"摇摇篮的手推动世界"。众所周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迅速,女子教育不容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经济的崛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追根溯源,日本女子教育在封建社会时期便已开始出现,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介绍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女子教育的发端与启蒙,借此希望找到奠定日本近代女子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与根基,对我国女子教育的方向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