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松 《工程与建设》2005,19(4):272-273
作为现代高速公路,其软土地基在路基修建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文章从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出发,分析各种软基处理方案的适用范围,并通过软基观测成果比较,说明各种软基处理方案的性能原理。从技术、经济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全面论证,确定不同的软土地基其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内外有关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依托马平高速公路试验段开展冲击压实试验研究,对各试验段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和总结,研究了冲击压实技术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春 《科技资讯》2009,(24):57-57
本文以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章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阐述了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在分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总结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CFG桩在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FG桩的施工方法,分析了CFG桩的成桩质量,同时进行了CFG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CFG桩桩身连续,强度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良好,保证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地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对徐宿高速公路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说明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方法,分析了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适用性、应用效果及在雨季进行强夯施工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无论公路、铁路、机场、还是房建,软土地基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公路和铁路,由于线路较长,少则上百km,多则上千km,穿越的地域范围很广,线路通过软土地基的几率更大,对于软土地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和办法进行处治,将会对公路或铁路路基留下永久的后患。本文根据以往历史施工经验及复合地基理论,针对高速公路的软土地基性质及分布范围,分析了粉喷桩及换填法处治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并从费用进行了比较,选择能适用本段软土路基工程特点的一种软土处治办法。  相似文献   

7.
王银钢 《甘肃科技》2014,(6):110-112
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砂桩、碎石桩、水泥搅拌桩、CFG桩、真空预压、预应力砼管桩和EPS轻质路基等多种软土处理技术日渐成熟,但深厚层软土的处置,仍然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大难点。主要结合嘉安高速公路上采用的粉喷桩对玉门市饮马农场一带软基的处置进行了总结,仅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长板-短桩工法复合地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是目前软土地区公路或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点之一。采用长的塑料排水板(或砂井)与短的水泥土搅拌桩联合处理方法(长板-短桩工法,又称D-M工法)能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将工后沉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通过桩和板的间距、长度以及预压方式的调整使不同段落之间沉降速率的协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皮尔—遗传神经网络在预测深厚软基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某高速公路应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厚软基的工程实践.运用皮尔一遗传神经网络对其沉降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预测精度高,说明这种方法对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软土地基处理是影响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采用的软基处理方式应进行系统地分析、比较,处理方法应同高速公路的工期与造价相结合,符合软基处理的经济性、实用性、合理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深层搅拌桩是地基加固处理的一种方法,将其应用于深基坑止水帷幕工程存在着工艺标准及监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方案、施工要求、施工监控等方面总结了深层搅拌桩用于止水帷幕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丰城矿务局尚庄煤业有限公司-650 m水平西运输上山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深井三软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认为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是由顶板、底板、两帮组成的复合结构体,两帮和顶板稳定性对底鼓有较大影响,在提高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加固两帮和项板能够较好的控制底鼓.因此,提出固帮强顶的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图4,参6.  相似文献   

13.
沿海填土地区通常存在软土地基,其中软土层较厚,土壤欠固结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了诸如承载力不足、固结周期长、沉降量大等问题。为改善欠固结软土地基的低承载能力问题,依托珠海南湾大道悬浮桩地基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建立复合地基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短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深厚欠固结软土悬浮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孔隙水压力消散特征以及土体有效应力增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饱和软土复合地基的固结和沉降特征,为深厚欠固结软土地基的道路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山丘地区与平原地区的软土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差异。为研究山区软土路基稳定性,首先分析了各种地形条件下软土路基的存在形式,然后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山区软土路基典型形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地形因素对山区软土路基的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山区软土路基主要有斜坡软土路基、层状软土路基和谷间锅底状软土路基三种形式;斜坡软土路基较平原软土路基易失稳,谷间软土路基较平原软土路基更稳定;斜坡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各因素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填土高度、软土层厚度和软土层倾斜度。谷间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各因素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填土高度、软土层覆盖范围和坡脚与山体距离。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工艺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便宜等特点,在沿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以闽北山区某高校新校区建筑工程为例,阐述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当地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特点和注意事项,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沿海软土地区修建高重大建筑物,以及海洋工程中大型采油平台的建造中,所使用的桩一般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而长径比较大的桩易使桩侧土出现软化.当桩侧土出现软化后,使用常规设计方法确定的桩基承载力偏于不安全.基于修正的双曲线模型,推导了适用于桩侧土出现软化时群桩变形研究的计算公式.利用该算法能正确预估桩侧土出现软化后群桩的p-s曲线,从而为合理确定桩侧土出现软化时群桩的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将该算法用于预估桩侧土出现软化后的现场实测群桩变形曲线,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扰动情况现场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华 《河南科学》2014,(8):1520-1523
基于某软土路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工程,设计并进行现场试验来研究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测量了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周围土体的扰动情况与离桩距离、桩到达深度有关;大面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都会不断累积增加;泥土搅拌桩由近及远施工比由远及近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小;得到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打桩点距离之间的拟合关系式.上述结论为软土地区的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优化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湖相沉积软土在灰砂桩加固后随着上部结构的分级加载及后期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以银川地区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软土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灰砂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基于生石灰吸水膨胀发热吸收土中的水来对桩周土起挤密作用。模拟中使用了改进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计算了软土灰砂桩加固后随着上部结构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过程。计算显示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引起基础中的有效应力能够承受上部荷载,说明湖相沉积软土采用灰砂桩加固在实践和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底鼓对深部软岩变形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部巷道支护成为目前制约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众多复杂的措施来多次维护深部巷道流变围岩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有效控制深部破碎、软弱、流变围岩大变形仍非常困难。通过分析导致变形、破坏、失稳的各种原因,提出对于破碎难维护围岩,在加强帮顶控制的同时,应对底板采取加固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将顶、底、帮围岩作为整体进行治理,完全能够实现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