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大事件,顾名思义,是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大事件作为城市发展新触媒将引起城市全方位的蝶变,巧妙利用大事件给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顺势而为,将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层级。在杭州加快建设世界名城、全面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新时期,G20峰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亚运会等大事件将成为城市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借助大事件实现城市新一轮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揭示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影响城市网络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网络呈现"双核引领、中心竞衡、极化明显"的发展态势;济南市和青岛市核心城市地位逐步确立,潍坊市和临沂市成长为骨架网络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大事件效应对山东省城市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用NDBI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提取NDBI、NDVI和MDWI三个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用地、植被和水体在这三个指数上的分布规律,找出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最优指数组合方式,进而获取全新的NDBI信息。此外,本文利用2010年ALOS数据进行精度校验,结果显示整体精度较好,尤其是对高密度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更加有效,其精度达到89%。该方法提高了单纯依靠NDBI指数获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准确性。另外,本文采用该方法获取了广州市近20年(1990-2010)的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并分析了其城市空间扩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获取更加可靠和准确的数据;(2)20年间广州市NDBI平均值增加了0.15,建筑用地面积增长了22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太阳辐射能的利用与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将建筑规划CAD图形分别转换成真彩色图像、建筑数字高度模型、阴影图像,进而进行太阳直射辐射能量在建筑群中的不同时刻分布计算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对城市建筑群规划中太阳直射辐射能量的分布,建筑采光与建筑高度和位置的关系作前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筑高度参数及布局的参考值.这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城市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不断增加,对城市通风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针对西安市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建立了城区建筑、道路等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风环境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在冬季主导风 ENE 风向下,区域风环境的现状,包括风速分布、通风能力等。研究表明,建筑布局、街道布局、建筑密度和风向会对区域风速分布及通风能力有明显影响。控制城市内十字路口处建筑高度及建立城市主导风向上通风廊道有利于城市内的通风。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知逐渐提高,在实际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说明了城市建筑规划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城市建筑规划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和消防管理,是避免发生火灾,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文首先对如何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检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然后针对城市建筑消防管理做了认真地分析,为城市建筑消防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忠英 《广东科技》2014,(8):134+131-134,131
首先分析消防安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然后在肯定现有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要点,提出完善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体系的构思和设想,最后给出了实施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鞠湖市为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的特征及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特色理念,例如人文理念和经济理念等,无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风格。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体现城市特色理念,可提升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外在形象。为达成此目的,文中分析了城市特色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基于城市特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法,望为现代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妥善处理好古都与首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建筑与传统旧建筑的三个关系.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她的建设既要继承、保护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要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接续上当代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空前伟大的建设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尽管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落后于经济建设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塑造全国文化中心形象的六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和震害分析是防震减灾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管理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建筑物空间数据库,并根据城市建筑物的特点,结合震害预测方法,在ArcView环境下集成了城市建筑物防震减灾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清查北京房屋的数量和现状,对海量的各类房屋数据进行快速查询和分析.方法为利用GIS技术,结合房屋普查结果,以Visual Basic语言和GIS组建库ArcEngine为平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结果以北京市房屋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北京市房屋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图表和反馈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处晋商大院的介绍,在把这些数百年历史的精关绝伦古建筑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把蕴含其中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也挖掘出来,以使人们在现代化的今天重新感受文化赋予建筑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文化遗产登录制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城市遗产,是实现历史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英国、日本及韩国的登录制度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解析了3个国家登录制度的导入背景、登录建筑选定方式与标准、保护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提出了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更新方面,应构建全覆盖的保护体系、政府主导和多元主体参与并重的统筹管理平台及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小区环境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次有关城市小区环境流场和污染物扩散规律的风洞实验研究.实验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方庄小区为研究对象,以1:250的缩尺比在南京大学MU环境风洞中建立模型并进行实验.实验包括:小区气流分布测量、小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测量、建筑物周边气流分布测量、建筑物周边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小区内水平流场分布受不同高度建筑物影响,但风速垂直分布总体上仍符合幂指数律.小区内污染物分布亦受到建筑物及环境风速大小的影响.单体建筑物流场试验结果清晰显示了气流遇建筑物后的抬升翻越过程,以及街渠内的抽风效应,该效应可使街渠内风速达到来流的2~3倍.单体建筑物污染物分布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离源的距离增大污染物浓度逐渐减小,其垂直分布仍符合地面源排放的扩散分布形式,实验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比较为接近.相应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的气流和污染物浓度分布除个别有差异外,总体上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生态绿地系统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区域角度出发,将绿化纳入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生态学原理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以郑州市为例,从确定绿地规划指标,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及重点建设工程三方面提出了绿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无锡城区旧建筑及历史风貌街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余年来,无锡城区近300万平方米的各类旧建筑被“无情”地拆除,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老房子及具有无锡地域特征的历史风貌街区。作者以建筑滨方法对无锡城区目前遗存的旧建筑和历史风貌待区进行了调查和专业意义上的分析,提出了无锡新的城市建设应注意城市传统肌理的继承与发展,加强街区空间尺度的控制,注重传统单体空间建构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对有价值的旧建筑的循环再利用和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For a disaster whose scale includes an urban area, it is difficult to be studied with physical experim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found a very efficient tool for such problem. This paper aims at 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urban earthquake simulation system (UESS) that uses GIS as the model source, CAD as the model generating tools, FEA as damage prediction, and virtual reality (VR) as the post-process platform. An automatic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o buildup the 3D structural model of buildings in an urban area, as well as to simulate their earthquake performances, from the digital map of GI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an integrated interface with a GIS view-port for position finding, a CAD view-port for 3D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and a VR view-port for 3D dynamic structural vibration display. An urban example with more than 7000 buildings was select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