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周容 《广东科技》2006,(10):53-55
黄穗阳,广州人,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硕士、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材料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深圳邦凯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并兼任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两化融合"的重点所在。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离不开制造业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带动工业化创新、发展、升级,进而做大做强我国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4.
董玮 《杭州科技》2010,(6):64-64
<正>"十一五"期间,经开区以"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三化战略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085.8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72.62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34.3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若虹 《创新科技》2005,(2):21-21
<正>近些年,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外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中国也因此成了“世界加工厂”。但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因为“中国制造”的特点是加工在中国,而技术创新在国外。缺乏技术,就等于丧失了竞争力。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时下议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