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瓌是9、10世纪间专门表现北方草原民族生活题材的主要代表画家。其生活年代、族籍以及真实的身份一直都留有阙疑,目前各方的研究多数赞同把胡瓌确定为辽代契丹人。经过考证,认为胡瓌是唐末生活于河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贵族后裔,因此,他的艺术成就并不能作为辽代契丹人文化、艺术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由于始终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利用,所以也十分重视对图书的搜集与典藏。契丹贵族和汉族知识分子是私人藏书的主体。汉文典藏在辽朝境内收藏与流通的主流趋势,反映了它永远是中华民族统一强盛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动力。佛教在辽朝的盛行,促进了寺院藏书的发展与繁荣,亦成为辽代文化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6)
一批有近千年历史的辽代木版画,近日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被发现。这批木版画中,一幅辽代"鹰军图"被考古专家认为是稀世珍宝,填补了中国军事考古的一项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乃至整个北方民族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邵国田介绍,这批木版画出土于内蒙古与辽宁省接界的努鲁儿虎山一带的一座辽墓中。两副木棺均已残缺,一幅木门却保存完好。木棺、木门的外壁均绘有十分精美的壁画。中国历史上的辽代(公元907~1125年)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鹰军图"中,采用透视技法在较远处绘一临时搭建的  相似文献   

4.
除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了解古代风俗的重要来源之一。辽代东北地区以契丹族的风俗为主流,对东北地区风俗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辽诗中东北地区饮食、穿着、生产、酒乐舞蹈等方面诗歌的归纳总结,为辽代东北地区的风俗与文化做一粗浅勾勒。  相似文献   

5.
法医人类学是运用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个体识别是法医人类学的重要内容。在法医人类学实践中,儿童骨骼的个体识别一直是个难题。对儿童骨骼的法医人类学鉴定主要运用形态测量法、放射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进行性别鉴定、种属鉴定、年龄判定、身高推断等。此外,化学元素分析、DNA检测、超声骨龄评测等一些其他的儿童骨骼个体识别方法也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3,(1)
酒乡牛栏山,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提起牛栏山,就会想到牛栏山二锅头等一系列为人喜爱的牛拦山酒,而今天的北京醇,更是名扬天下的北京名牌产品了。据史料记载,自辽代就在这里设有牛栏监军寨,也就是说,在近千年的辽代,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顺义区考古资料,1982年牛栏山地区曾发掘出一处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了一批顺义区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的青铜器,出土地点就在紧领现今牛栏山酒厂的牛栏山老烧锅原址—金牛村。这批青铜酒具计有鼎、卤、尊、觫、爵共八件,经北京市文物局专家鉴定,出土的青铜  相似文献   

7.
辽朝统治前期,大量汉人被俘入辽,与契丹等北方族群混居。绝大部分被俘汉人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仅有小部分汉人获得官位,跻身统治阶层内部,拥有显赫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玉田韩氏家族。韩家二代韩匡嗣历经辽代五朝皇帝,父辈入辽及个人发迹经过与辽初的汉族与契丹族群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韩氏家族"被俘成为宫分人—为仕/建立军功—与大族联姻"是入辽汉人生存发展的显著模式。本文希望藉由韩氏家族第二代韩匡嗣夫妇墓志的分析梳理,从迁徙路线、社会流动、族群互动方面挖掘线索,把握早期汉人入辽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主椁室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马蹄金、玉器、竹简等陆续出土。2016年,这一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近年考古工作所罕见,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3月,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引出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古墓。现在,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千年古墓有哪些惊世发现?海昏侯墓重大考古发掘背后有哪些趣闻轶事?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如何展现他们的奢华生活?墓主身份的确认2016年1月,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这是西  相似文献   

9.
古DNA技术使考古学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得以进入分子水平,为民族考古学对过去人群的研究,如性别与家系鉴定、族属分辨、群体内部关系及群体迁徒等,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为高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2007吉林大学考古(国际)学术论坛——女考古学家的思考与实践于2007年7月17-18日召开。由于本次会议旨在为女考古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因此仅邀请女性代表参会。会议包括以下5个主要议题: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②区域考古研究;③体质人类学与古DNA研究;④自然科学技术与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⑤文化遗产研究、文物研究。  相似文献   

11.
萧韩家奴是辽代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其一,直笔修史,对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二,关心朝政,直言敢谏,以文学之才为兴宗朝治国安邦做出了贡献。其三,思想进步,善于吸收和利用汉文化,将重要的汉文典籍译为契丹文,促进了辽汉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李萌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2-103
辽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因此,辽代画家辈出,作品丰富。辽代绘画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受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审美特点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汉族艺术的新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游牧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药用植物鉴定和道地性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中的常用DNA片段(基因)、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以及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对有关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结合自身的研究,探讨了遗传学在人类学的应用及前景问题,如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分子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等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5.
刘洋 《科技潮》2000,(7):57-57
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其中辽瓷是我国古陶瓷王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辽瓷,顾名思义是辽代烧造的陶瓷。是10世纪初契丹族人在自己的辖区内烧造的陶瓷器,也是契丹族人受中原传统文化影响并结合本地习俗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名。基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辽瓷可明显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中原传统特色瓷器,如盘、碗、钵、盆、罐、瓶等;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测量不同性别的颅骨,为颅骨性别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华北地区出土自然干燥成人颅骨,男50例、女28例,运用人类学测量仪对男女颅骨长、宽、弧度、角度及厚度等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颅骨较同年龄的女性颅骨,其大小、颅腔体积、各径线长度、厚度、质量、突起、结节等均为强大.结论 颅骨各处的细致测量将为鉴定男女性别提供重要依据,对考古和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荧光引物扩增AMG基因鉴定古代人骨遗骸的性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建立一种用荧光标记引物扩增AMG基因的性染色体同源片段方法, 对古代人骨遗骸进行性别鉴定. 用其测定5个古代遗骸的性别, 其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铜绿假单胞菌SJTD-1菌株的蛋白质组酶解产物,并利用二氧化钛磁珠从酶解产物中富集磷酸化肽.首次利用纳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磷酸化肽的磷酸化位点,最终共鉴定获得13条磷酸化肽,分别来自12个磷酸化蛋白,其中有7个磷酸化蛋白在假单胞菌中是首次发现.分析鉴定到的磷酸化蛋白,发现大多与DNA复制、物质转运、能量代谢等密切相关.这是首次对铜绿假单胞菌SJTD-1菌株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为SJTD-1在DNA复制、物质和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膜转运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研究,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考古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科学检测与分析研究.考古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可分为遗物和遗迹两大类型,对其研究方法先后出现过芒的分析法、传统粒型分析法、孢粉分析法、灰像法、硅酸体分析法、DNA分析法、双峰乳突判别函数鉴定法、粒型判别函数法、双峰乳突印痕鉴定法、小穗轴分析法和小穗基盘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古栽培稻遗存研究的终极方法",其本身也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但研究方法的改良与创新,开阔了学术视野,提出了新的问题,促使学术界对既有认识和研究结论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对栽培稻起源与分化问题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是我国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开展药用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遗传标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的许多领域中.本文简要介绍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一些常见技术(如RAPD、RFLP、AFLP、SCAR、ISSR、SNP等),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药用植物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最后,对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