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首次判断权原则深受美国"行政诉讼案件成熟原则""首先管辖权原则"以及日本"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原则"影响.以478份相关行政判决书为分析样本,可知该原则在我国行政判决中主要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行政职责履行案件以及行政补偿(赔偿)案件.法院在适用该原则时仍存在错误理解适用前提、概念混同以及缺乏适用限制等问题.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基于这一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除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如此,很多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都采取调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了行政案件的信访投诉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但是由于调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违行政审判立法精神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诉讼调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对于行政执法是非常有效的监督手段。行政机关对每一起案件作出处罚,采取每一种行政管理强制措施,都存在通过行政诉讼检验其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的可能。因此,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增强对新形势下行政诉讼的认识,切实做好应诉工作。一、理性直面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该法第十一条受案范围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除不可诉的行为外,只…  相似文献   

4.
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在遵从实体法上已大为进步,但对程序合法的认识仍凸显不足,程序操作上的不规范引起了行政相对人的不满,并由此滋生了大量行政纠纷。在分析实务中程序违法行政诉讼案件的基础上,探讨和归纳该类案件的基本审判理念和思路,针对适用不同的判决结果,确定无效、可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四种责任形式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情形。  相似文献   

5.
郑勇  王静 《科技信息》2009,(22):102-103
近年来,随着被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日渐增多,行政首长能否作为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亲自出庭应诉,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行政诉讼中,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法庭上只能见到“民”(原告)却难觅“官”(被告)的身影。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行政诉讼被告法定代表人出庭难的原因所在以及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对于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原则上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但是,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但明显不适当的,即行政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但又不宜撤销的,人民法院有权予以变更,以判决变更行政机关的原行政处罚决定。  相似文献   

7.
尽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已成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之一,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调解结案的案件。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相对人利益的损害。通过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因分析和对他国和解制度的考察,在我国行政诉讼领域建构调解制度是具有可行性的。并由此探讨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事实推定不是民事诉讼所独有,在行政诉讼领域,由于具体行政行为种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证据确凿不应是行政诉讼审判实践中的唯一证明标准,不同种类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这为行政诉讼中事实推定的运用提供了发展空间,即当行政诉讼案件事实不明时同样可以以事实推定的方式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9.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已两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作为新增加的规定制度,在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受到学者、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4月,"贵州省副省长出庭应诉案"作为中国首例副省长出庭应诉的案件,是目前我国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长官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该案发生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也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实施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从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范围、出庭职责、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以及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事由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对上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莉  陈鹏 《科技信息》2009,(30):I0383-I0384
《行政诉讼法》第17条对行政诉讼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作了如下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个制度看似合理,但我们深究则会发现作为审理案件的被告所在地法院因其财政人事均受到行政机关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审判的积极性和司法的权威性,而提级管辖,异地交叉管辖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最终的和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建立行政法院。  相似文献   

11.
国家法秩序之维持,有赖于行政机关之积极执法,但由于行政机关资源有限,而举报制度又可补充行政机关执法能力之不足,遏止危害之发生或扩大,对公共安全及秩序之维护能发挥极大作用,故国家针对行政法领域内的举报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从而对其予以规范。行政机关对举报的答复符合行政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理应视为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而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因为举报答复行为与举报人之间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故应推断举报人针对举报答复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具有原告资格,但鉴于司法实务中涉及此类行政行为的诉讼案件存在较多"滥诉"现象,故人民法院普遍将此类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因此亟须在司法裁判领域重新为此类行为规整裁判思路并积极探寻"行政滥诉"的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全 《科技信息》2009,(8):357-357,360
案卷排他性原则在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的《行政程序法》迟迟不能制定出台,建立普遍约束行政活动的行政案卷制度尚需时日。行政案卷制度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往往有赖于行政诉讼的制度设计是否体现了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行政程序中案卷排他性原则及其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在行政诉讼中设立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必要性,最后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对案卷排他性原则的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现象明显增多。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案件占到了大多数,其受害范围已由最初比较集中的一般社会治安、行政处罚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诸如教育、国有资产、城市规划、知识产权、网络等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可以说“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当前严重干扰依法行政的痼疾,同时也成为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的一大通病。  相似文献   

14.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执行实施法律监督,有法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依据。检察机关应对法院行政诉讼执行工作和行政机关履行法院生效行政裁判进行监督,对行政公益诉讼和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行使申请执行权。研究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执行的监督,有利于监督法院行政诉讼执行工作的依法开展,有利于确保法院生效行政裁判的执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9,(1):36-40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行政诉讼成为救济相关婚姻难题的手段、行政诉讼解决婚姻效力怪象、行政诉讼判决使婚姻效力陷入混乱状况、婚姻登记行政诉讼责任归属存较大争议、行政诉讼败诉后果的不当承担、行政诉讼费用承担主体存疑等婚姻登记行政诉讼诸多困局的根源首先在于理论上对瑕疵婚姻登记的界定较为模糊,其类型复杂多样,并且没有区分适用;其次在于婚姻登记效力与婚姻效力概念的混同。人民法院在婚姻登记行政诉讼中应当对有瑕疵的婚姻登记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而婚姻效力问题应通过民事途径解决更为合理。司法审查中,人民法院应当区分婚姻登记机关过错以及当事人、第三人过错导致的瑕疵婚姻登记,瑕疵婚姻登记责任应由过错方承担。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首次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入行政诉讼,对于人民法院从行政诉讼证据学的角度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对指导行政主体在行政程序中依法收集和运用行政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显示,因高校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所引发的高等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所涉及对高校行政主体资格的证明,先后分别经历了高校为“行政授权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等三个阶段的发展。为保证司法实务与国家立法间的一致性,建议应以当前高校的司法定位作为未来高校立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行政救济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化国家法治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制度是最重要的行政救济手段与途径.而对于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进行救济其中原因之一就源自于对信赖利益的保护。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法治国理论的产物,它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适用,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程序法中的确立。将有助于规范行政行为,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与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因其对原告资格的严格限定而导致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损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行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其法理基础,又有其现实依据,为我国法治建设所必须。但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并非要彻底否定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较为实际的做法是通过司法解释在现有的行政诉讼框架内作出适当的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