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从私权保障的视野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该法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了公权力的行使,保护了私权利,较为全面地实现了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但该法相关规定仍存在缺憾,如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没有扩大、立法原则的规定仍有欠缺、对公民权利义务以及警察权力义务限制的不对等等,导致私权利保障不足,有待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3.
从最小限制与最大促进、法律程序正当、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与私人利益兼顾、价值衡量原则;公权力在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方面的行使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组织的设想和完善补偿安置机制方面提出了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征地制度中的几点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4.
法律观念有公法观念、公权观念与私法观念、私权观念。在中国,前者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私法私权观念的相对缺失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集权专制政体,长期以来"重公轻私"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我们应摆正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理解私法私权的核心。除了通过制定法律约束公权力,追求公法公权力对私法私权利的尊重外,还应完善私法来保障私权的存在和行使。应该制定完善的民法典来保护私权,重铸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限制公权以保障私权”。但公权的存在正是为了保护私权,因此对公权的限制便是对私权保护的削弱。掀开这看似矛盾的面纱,其实质是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不能超过“维护公共利益”的界限,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就是对私权的恣意侵害和践踏。我们就应该对公权力超过的部分加以限制以此来保障私权的正常行使。公权来自于私权,是私权对无法独自维护利益的公共领域的让度,没有公民出让的权利就不会有公权的存在。我们限制公权力超过“维护公共利益”的界限的这一部分权利其实从实质来说只不过是把从私权借来的东西又还给了私权而已,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并不是对私权的削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强调权利本位已是必然趋势。权利本位也即是对私权利的重视和保护。而与私权利相对位的公权力,本应是为私权利服务而存在的,却不时地对私权利构成侵害。因此,在我们强调对私权利保护的同时,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受到关注。这到底是由于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分配不均造成?还是因为私权利与公权力的错位?……我们不得不试着去探求其中的原由以及寻找解决途径,以使得私权利与公权力能够和谐相处,为我国的法治进程顺利前进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侦查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由检察机关行使,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管辖范围出现扩大、缩减的变化而已。2016年12月,党中央确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设立监察委员会以整合反腐资源,加强反腐力度,提高反腐效能,检察机关行使近70年的职务犯罪侦查权面临易主。由于公权力的强制性和扩张性,任何公权力都极易侵害私权利,无论职务犯罪侦查权"花落谁家",加强对其监督制约、规范其行使才是永恒的主题。通过对建国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管辖之归属、范围及制约的历史梳理,提出了对该侦查权的监督构想,以期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度,受着数千年“集体本位”的影响.所以大家脑海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肯定是公权力至上,这就致使民众“权利本位”的意识十分淡薄。旧的理念和体制导致了公权力无限制的扩张以至于到了侵害私权利的地步,在现实生活中,私权利受侵犯的情况比比皆是.随着民众“权利本位”意识的觉醒,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也在展开。  相似文献   

9.
籍明明 《科技信息》2007,(12):215-216
行使诉权是公民利用国家公权力对私权予以保护的重要途径,在私力救济途径的范围被限制在极小的领域内、公力救济成为公民对私权进行保护的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充分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诉权就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完善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为了迅速处理危机,集中扩大行使其紧急权,国家紧急权的扩大行使必然导致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这种限制是正当合法的。但如果国家的这种紧急权没有法律程序的限制,势必会给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危害。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紧急状态下不受非法侵害,国家紧急权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1.
腐败现象的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同一法律体系之中能否得到平衡,这是反庸倡廉的关键。而不动产等私权利界定模糊,是导致土地领域内腐败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物权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以及对土地征收制度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反腐败的法律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如何协调好国家公权力和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既是解决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还是国际人权保护的必然要求。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同时在比例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权责统一原则等一般原则及公权力优先原则、有限行政紧急权原则、有限救济原则、基本人权不得克减原则等特殊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分级、公民抵制权、国家赔偿、信息公开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切实协调好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宏毅 《科技信息》2008,(6):184-185
对于非法出版物的认定及处罚问题,涉及到公民的表达自由这一基本权利。因此相关行政行为,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一方面为了保障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行政机关须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责,对受众广泛、影响时间较长的出版物内容进行一定的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要求公权力的干预应是必要的、有限度的。在保障与限制之间协调好两种价值,是法律制度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法治国家中如何对公权力和私权利进行合理定位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出对二者如何实现平衡的具体措施或构想,以促进法治国家的顺利进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公权力有所不逮,私权利在所难免."民事自助行为是权利人运用自己的私力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种非常态行为.为了降低自助行为规则适用带来的风险,在明确界定自助行为的基础上,严格限定民事自助行为适用条件与适用范围,只能在同时满足原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时,对侵权人的动产财产或者人身自由适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权力界分的问题在法理学界日益被关注。公权力的界分即是对公权力到底是谁的权力,行使公权力的主体都有哪些职权,如何防止公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界分。本文中笔者借鉴历史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对西方法哲学思想及其流派中关于公权力界分的理论(包括公权力的归属、范围和制衡)做了一些浅略的历史考证。并结合我国当前公权力的研究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具有私有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知识产权权力行使的界限和权利限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都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保障公众合理接近和利用知识产权产品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就从对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述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的重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退学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颖华 《科技信息》2007,(24):362-363
在目前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退学权的行使会构成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剥夺和限制,而有关退学权的一系列问题无法从现有法律法规中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样不利于规范高校退学权的行使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退学权纠纷,必须从立法上加以规范,本文从退学权的界定、权力来源、行使原则、法律监督和制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公权力是公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控制公权力是公法学的重要内容。宪政国家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控制公共权力必须的和有效的方法是司法制约。在我国,从司法角度分析建构控制公权力的理论框架应当包含司法对立法的控制和审查,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建立刑事案件“程序中的审查”和将社会组织公权力的行使纳入到诉讼范围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屋拆迁在某种意义上是公权力对私人权益的正当限制,为防止处于弱势地位的被拆迁人权益受侵害需要科学的制度做保障,被拆迁人拆迁程序参与权就是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程序参与权必须以拆迁政务公开、听证机制的设置等为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