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双关是莎士比亚所运用的重要修辞手段,能否成功译出双关对重现莎剧的艺术技巧和丰富内涵意义重大。从双关修辞的艺术效果角度,探讨了朱生豪《汉姆莱脱》的双关翻译,指出其译文存在缺陷,未能忠实地体现原剧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及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我国介绍的第一位西方戏剧家。他的作品清末便输入中国,“五四”以后译介种类更多,影响也日益扩大。莎剧很早就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建国后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被译成中文出版,莎剧的演出更为普遍,莎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动物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通过明喻、暗喻及借喻等比喻修辞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广泛的运用,因而也受到众多莎剧研究者的关注。《麦克白》是莎剧中充分运用动物意象构造故事的一个典型。英汉文化中很多动物在喻意上差异较大,故在从事莎剧中动物文化词的翻译时要充分注意到同一动物文化词在两种文化中的涵义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5.
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线索是交织于复仇主线之下的一条副线。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上两次引发戏剧冲突,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突转式发展,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舞台指示是戏剧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戏剧的舞台表演效果.与其他译本相比,方平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增加了舞台指示的数量,这将对莎剧的表演产生影响.方译莎剧中的舞台指示具有准确、清晰的特点,但是有些新增加的舞台指示并非必要,并损害了戏剧文本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小说《闪闪的红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某些特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一部流浪汉作品向红色经典生成的过程,包括从追寻母题到斗争主题变化、从缀段性到戏剧式结构的调整、从流浪汉到小英雄的人物塑造、从纪实性到理想化叙事风格的演变等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8.
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不但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而且对于韩中两国现代性文学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两国对<不如归>的接受都是从小说的翻译改编开始的,但在剧奉的具体接受途径上却有明显差异.韩中两国<不如归>的演出,标志着现代性戏剧脱离初期阶段而演变为以家庭悲剧为主的大众戏剧艺术.中国认为<不如归>中的悲剧所在是"情",而韩国则扩展为"幽恨",从中获得比原作更为强烈的戏剧性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9.
根据壮族民间叙事长诗改编的六场壮剧《彩虹》在艺术上的探索表现为意蕴的开掘、情节和人物的增减、表现手法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它在壮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容忽视。总结和剖析它在艺术创造中的经验,对后来者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11.
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及其文学蓝本《妻妾成群》为例,比较分析了文学被改编成电影之后的文本差异和接受差异,并对改编型电影应该如何忠实原著又突破原著,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戏剧,也许是当今最为尴尬的一种艺术样式了。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等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甚至最年轻的电影艺术也被借鉴到戏剧演出中。有意思的是,这样高品位的艺术样式在电影电视的猛烈冲击下举步维艰,戏剧危机的呼声几乎响彻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在戏剧消亡的诅咒声和戏剧复兴的呼唤声中,戏剧硬是不时地在艺术界掀起一次次浪潮。可以说,迄今还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理由让我们推断戏剧会在不久的将来趋于  相似文献   

13.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剧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朱生豪的翻译通过大量的意译来传达原作的神韵;二是朱生豪对戏剧的翻译考虑到了读者和观众的双重功能;三是朱生豪本身的诗词才华在翻译中运用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产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这并非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一、16——17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1.歌剧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有两种从神灵赞歌曲发展而来的宗教戏剧:一是在乡村演出的神迹剧,一是在城市演出的神迹剧。在意大利的宫廷戏剧里还有田园剧,情节剧,幕间剧和用牧歌风格写的戏剧。这些戏剧品种都是歌剧的前身。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那时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6.
空间叙述作为近年来叙述学的新热点,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从物质空间叙述和精神空间叙述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空间叙述作了深入分析,由此看到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剧中存在的层级空间现象,进而理解到莎剧中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意蕴,领悟到剧作者匠心独运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愈来愈科学化,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科普剧的产生实现了科学与艺术诗意般的融合,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觉得"科技有意思"。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发展的科普剧创作表演的馆校合作模式,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普剧在广州市中小学校的推广实践。1科普剧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科普剧是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促进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以实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董每戡提出了以"剧史家"说为核心的戏剧本质观。董每戡的戏剧观是在中、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得益于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这使他对戏剧问题的探索更好地落实为具体的艺术实践,也使他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悲剧的代表性剧作.明代传奇<金锁记>即改编于<窦娥冤>.本文将主要从内容情节、悲剧意蕴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二剧的不同.同时兼谈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