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徇私枉法罪作为我国现行刑法渎职罪中的重要罪名之一,在捍卫司法公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刑事司法是社会正义的保障,那么徇私枉法罪的设定就是该“保障”的保障。现行刑法第399条第一款关于本罪的罪状描述是相当客观、细致的,但鉴于司法实践中具体违法行为的复杂多样,使得本罪在具体适用时产生了一些新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厘清。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特征,认为该罪主体概念中的“单位”应是无所有制性质限定的广义概念,认为该罪主观方面应表现为轻信的过失并进一步阐释了该罪的犯罪客体和客观特征,对该罪的罪名也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高"《补充确定罪名(五)》已将《修正案(八)》第22条所规定的行为确定为"危险驾驶罪"。因此,此处的危险驾驶的"危险"与《刑法》第114条所规定的危险方法的"危险"的内涵与外延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对"危险驾驶罪"之罪名,司法罪名所指的此"危险"并非学理罪名所指的彼"危险",二者之间的区分不容混淆;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飙车"行为属情节犯类型,"醉驾"行为属危险犯类型,对醉酒的认定应以《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规定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对这一标准不能因人而异进行反证;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犯罪,如果在"客观超过要素"的罪过支配下,发生了实害结果,即可构成其他犯罪。其类型有二: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具体所涉罪名,前者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后者为"交通肇事罪"。但本条是纳入《刑法》第133条中加以规定。因此,对危险驾驶行为人主观罪过上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以"过失"为一般,以"故意"为例外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314条是关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规定.针对该罪的罪名、客体、对象、行为、主体、主观方面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性解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概然性条款的存在,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认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文章从非法经营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与竞合罪名的区分与衔接以及"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剖析法律条文总结非法经营罪名认定的一般性规律,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欠薪的入罪讨论暂告一段落,当前探讨的主要问题转为该罪的司法适用问题。从基本范围上看,"劳动报酬"只包括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报酬,而不能包含基于劳务关系产生的报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但也不仅仅限于工资范畴。社保个人缴费及经济补偿金也应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畴,但惩罚性款项不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中国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接连发生酒后驾车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其中一些酒后驾车者以"交通肇事罪"被处罚,一些酒后驾车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由于两种罪名的罪刑差别较大,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133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33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补充了危险驾驶罪罪名。本文试图在解读立法原意的基础上,分析该罪的具体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行刑法第306条专门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碍证据罪。本罪的主要特征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于一般主体的犯罪。同时,从我国刑法第306条这一专门刑事条款违背公正性原则,构成对律师职业的歧视,破坏司法平衡,恶化控辩双方关系,在实践中不利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对此罪名进行了质疑,主张此罪名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9.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罪"罪名.删除了有关污染物的列举,将该罪的主观要件明确为包含故意和过失,同时将该罪由过去的实害犯修改为危险犯,扩大了刑法的覆盖范围,对预防和惩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刑法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徇私:即是曲从私情;枉法:即是违法的曲断,冤屈了好人。由徇私枉法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后果严重而构成犯罪,就是徇私枉法罪。在法律上,徇私枉法罪,也称徇私舞弊罪或枉法裁判罪,简称徇私枉法罪,系指行为人不仅有徇私的目的,而且实施和采取了舞弊的行为和手段,并且最终达到了枉法追诉和处理案件的结果,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构成  相似文献   

11.
黄晓婧 《科技信息》2010,(30):54-54
以竞技、娱乐等为目的的飙车行为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法院对飙车行为肇事判决各不相同,我国法律又没有明文规定的前提下,从犯罪构成要件出发,基于飙车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和客观行为的性质,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非法飙车肇事行为的性质及罪名认定,按照"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后,理论及实践中对该罪的主客观要件等基本问题的争议甚多,对该罪的罪名、罪状、法定型的修订建议更是歧见迭出.文章首先根据现行立法对该罪的基本构成的相关要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探讨了该罪在立法领域的缺陷,建议将本罪罪名更改为"故意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基本构成要件中取消"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的规定,在规定基本法定型的基础上,规定升格法定型并明确其构成条件,总体上提高本罪之法定型.  相似文献   

13.
论绑架罪罪名确定及其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刑法第239杂的罪名确定及其构成要件,法学界存在较大分歧。司法解释虽将其罪名确定为绑架罪,但相关理论分歧远未消除。本文拟在对有关分歧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强调认同“绑架罪”之罪名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并理性分析该罪的构成要件,对该法条理论理解的深化和司法实践的正确把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8,(5):70-73
2015年8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84条后增加一条,作为284条之一,规定了四类考试作弊犯罪,首次运用刑法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规制和处罚。但刑法的制定与司法适用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法律人主观意识的能动过程,加之我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考试法,对诸如"国家考试"、"组织作弊"等法条表述缺乏一个权威、统一的界定。本文着眼于组织考试作弊罪这一司法实践中认定较多、争议也较多的考试作弊犯罪,针对组织考试作弊罪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的几方面,如"国家考试"的认定、"法律规定"的理解、"组织作弊"行为司法层面的认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厘清,以期对司法工作者正确理解、适用该罪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破产法》明确违反破产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须承担刑事责任,但目前我国刑法只确定了虚假破产罪,对其他破产犯罪罪名未涉及。破产犯罪罪名体系的确定对惩治破产犯罪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破产法的规定主要可确定虚假破产罪、渎职导致破产罪、管理人玩忽职守罪、违反说明义务罪、违反提交义务罪、逃避破产清算罪、第三人的欺诈破产罪、逃避破产清算罪、过失破产罪等罪名。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184条规定的犯罪行为不应该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应该单独设置罪名。该条款追求的立法价值和目的是保护市场经济的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对刑法分则的客体及其背后追求的立法价值应该有具体精细的理解,尤其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这一类罪名,是为追求和维护市场诚信活动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丁世界 《科技信息》2011,(13):411-411,320
危险驾驶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设的罪名。该司法罪名有着现实的立法背景,其行为方式包括飚车和醉驾,前者为情节犯,后者为行为犯。该罪与交通肇事罪关系密切,危险驾驶行为往往是交通肇事罪的先导。该罪的处罚方式包括刑罚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种。  相似文献   

18.
非法经营罪的实质根据是法益侵害,即侵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及其相关法秩序。以此为根据进行扩张解释,无疑有助于实现该罪的刑法功能;而不加区别地倚重该根据,则又是引导兜底条款走向无限扩张的捷径。回归其刑法功能,该罪具有兜底性,是在其他相关罪名无法处理,存在一定法律漏洞时才能发挥作用,具备兜底功能。为此,非法经营罪在罪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经济社会整体中的法益保护而言也不可或缺,并以该功能作为限定其"口袋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准确认定该罪名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希望对解决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二种犯罪。尽管刑法条文规定明确,但实务中有时却难以区分。就两罪相同之处而言,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议不大,一般认为两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均为直接故意,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犯罪客体也基本相同。就两罪区别之处而言,一般认为两罪区别在于犯罪客观方面,然而客观方面具体有哪些区别呢?理论界和司法界分歧较大,理解认识不一。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笔者以为,两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犯罪手段不同,获取财物时间不同、获取财物之方式不同、获财数额要求不同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已有的刑法理论区分标准,从而比较容易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