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筑细部从历史起源发展到今媒介。在这里从形态,技术应用来探天,历经无数变革,产生过众多风格流派,形成丰富的语言。与风格相对,细部的设计手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手法是思想意识观念转变为构件形态的讨细部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当今世界建筑趋势学术讲座,最近在我校举行。来自西德和法国的两位建筑师博芬格、罗伯特分别介绍了本国的建设成就与经验,以编写《后现代建筑语言》而为我国建筑界人士熟悉的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作了《多元化与世界文化》的报告。他指出,当代世界建筑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晚期现代主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余斌胜 《科技资讯》2010,(14):74-74
结构工程师如何与建筑师合作,在满足商业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最好的建筑作品是设计工作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结构工程师在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手法的基础上,研究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对结构布置的影响。并通过具体事例介绍实际工程的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秀萍 《科技信息》2013,(4):354-355
在崇尚科技与理性的今天,现代服装设计风格中处处显露着后现代主义的痕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出现于建筑领域、逆动于现代主义内部的后现代主义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批判和前瞻精神的思潮,开创了特征鲜明的后现代设计风格。现代服装设计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赋予了服装更多的个性语言与时代精神,服装风格在呈现异彩纷呈个性化的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线,分析了同根同源下日本当代建筑师和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文脉与建筑关系上的态度和实践。希望有利于指导我们对文脉问题的把握与理解,从而探索适合中国建筑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7.
魏溪清 《科技信息》2011,(29):I0140-I014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外国建筑师带着自己的建筑眼光和职业习惯,投身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中国以往所了解的外国建筑和建筑师变成中国建筑师眼前的现实,一方面我国建筑创作多元化趋势与世界建筑的变革日趋同步,许多国外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思想,在国内得到追踪,整理甚至实践;另一方面,国内的职业建筑师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筑思潮发展的复杂背景,战后台湾建筑呈现出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间复杂且不易整合的矛盾。通过诠释王大闳先生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展现的国际样式与民族形式、东方韵味与西潮风情、现代性与纪念性的整合共生手法,探究战后台湾建筑演进过程中民族性与现代化的整合共生机理,并探寻其对中国大陆建筑传统与现代整合共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媛春  石建和 《工程与建设》2007,21(1):13-14,17
通过对广州联星经济商业发展区的七个方面的介绍,具体讨论建筑的抽象-具象两种设计理论方法.总结创作手法,从中提炼出创作元素,阐释当今后现代主义象征隐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巴统恩湖的变化二次大战后,国外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建筑的物质技术方面,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不断改进,新型结构层出不穷,施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而房屋设备的改进更是十分突出。总的说来,房屋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这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方面的反映。与此同时,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建筑理论和建筑形式与风格,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方面,所谓“第三代”建筑师(The third gener-ation)和“现代派以后”的建筑思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活跃在中国当代建筑市场的建筑设计师队伍的类型,阐述了新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及其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筑的结构构思已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单体,群体乃至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中,对结构构思的理论、思路、手法及想象力作了基本阐述,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的不同角度研讨结构构思的思路与设计手法。启迪和鼓励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非线性建筑等建筑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的分析与比较,提出并论述了在当代建筑形式设计的嬗变进化过程中,从现代主义的简单外形与简单内涵,到新现代主义的简单外形与丰富内涵的价值取向;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外形与简单内涵,到非线性建筑的复杂外形与丰富内涵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孙勇 《科技资讯》2010,(3):227-227,229
通过对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区法院建筑设计前期、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的阐述与研究,向读者展示这个建筑精品的艺术魅力,启发本土建筑师的灵感和创意,提高设计水平,使我们的建筑也能焕发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在现代设计近100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走向后现代的过程,这一期间不断受到各种设计思潮的影响和挑战,但其在工业设计中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解析其演变历程,探其生命力依然旺盛的原因,展望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主义设计以其特定的合理内核和意识形态背景,仍将主导未来的工业设计。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19.
王伟 《科技信息》2007,(14):255
钢铁建筑的美在于其跨度与精美的细部,虽国内设计建成的众多钢结构建筑在实现大跨度方面已经驾轻就熟,但在连接方面往往呈现出手法单调或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连接设计的原型、设计方法与控制性原则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整理,这样有利于对钢结构建筑形态的解读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建筑节能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怎样设计和建造良好的节能建筑,本文编制了建筑师调查量表,采用直接问卷、网上问卷、对象专访等方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价格和供应商的宣传推销力度是影响建筑师选择建筑节能材料的重要因素.建筑师比较看重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客观物理指标.在室内热环境创造上建筑师首先考虑基本建筑设计,功能决定形式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得到体现.建筑节能实际应用中应解决节能标准和节能措施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