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2.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小玲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9,(9):92-92,69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柏拉图在书中驳斥了正义就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和不正义比正义有益四种“正义观”,其中还系统的阐述了他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城邦等级秩序和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这样才能建立起哲学家当王,国家公民各守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此外,正义国家还需要教育制度和公共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挽救目渐衰败的正义观念和城邦,柏拉图在形而上构建出了他的鸟托邦式的“理想国”。理想国中的正义是以正义理念为蓝本的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其核心是等级统治下的和谐有序。在这种正义观指导下建立的城邦能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但其中的阶级特权与哲学王的统治为施行极权主义政治统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贯穿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概念是正义,孔子在《伦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仁。二者在概念层面上既蕴含着个人意义也蕴含着国家意义。正义与仁在观念上和制度构想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试图对《理想国》中的正义和《伦语》中的仁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帮助理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以正义为主题,以国家与个人同构的方式论述了国家与个人的正义,并试图通过“哲学王”之理想人格的培养而解决政治与哲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理想国》第一卷始终围绕着"究竟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辩论。无论是对于克法洛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益友损敌",还是色拉叙马霍斯"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苏格拉底都可以提出他自己的说辞。整体看来,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苏格拉底的立场在柏拉图的笔墨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要旨是要论证正义之所是,并论证正义是一种自身就好的价值。他使用了五种方法。用“矛盾揭示法”来揭明正义的日常定义所内涵的矛盾;用“极端处境法”来论证即使在“正义得一切害处,不正义得一切好处”以及在人可以隐身的极端处境中,正义本身也是有利、有力、快乐的;用“大中见小法”来彰显正义是心灵的各成分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并且和谐协调;用“涵养教化法”来说明心灵品质是如何被塑造提升到优秀状态,即正义美德得到了塑造成型;用“永生报偿法”来论证从灵魂永生的角度说,正义的灵魂必定是最幸福的。这五种方法层层递进,复合呼应,成为震古烁今、极为卓越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这已经点明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可是过去理论界却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来这是不幸的。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对“理想国”及其与此相关的范畴,诸如“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等等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一、“理想国”从分工中得以规定要探索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篇》中“理想国”和“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智慧、勇敢、和谐的理想城邦,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政体。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建设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21世纪第15个年头,回望不断刷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无不绽放着理想国的光辉。"智慧"的本质是什么?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率先给出了一个现实模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对理想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反思雅典城邦衰落原因的过程中,深入到整个政体的价值观念层面上,认为真正良好的政体必须秉承一种自身就好的正义价值,所有变态的政体都违背了这一原则。其政治哲学的三部曲——《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以不断深化的方式论证了以下政治信念:第一,作为有自身就好的价值之正义,必须从“优秀善”的立场来考察;第二,优良的政体必须以整体美德为基础,其使命是促使国民变得有美德,政治安排的最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成为一个有关德的人,而有德之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所以,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有着鲜明的美德政治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把正义理解为各个等级各守其位、各司其职,这是一种基于责任的正义。另一方面,责任本身的确定也应该是正义的,这种责任可以称之为基于正义的责任。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特别是其中第二原则的两个方面,为我们理解这种基于正义的责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他的整个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的基础。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社会是由统治者、武士和农夫工匠三个阶层组成的。正义就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和谐一致,是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僭越的秩序;正义是个人和整个社会实现和谐、一致、完善的共同美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对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研究,但对其美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了探究其美学思想,作者选取柏拉图名篇《理想国》作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理想国》的构想、精髓以及映射出的美学思想,引起同行学者加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理想国》《法律篇》及相关文本的解读,以时间为脉络,采用文献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柏拉图中期、晚期的理想秩序观进行梳理,分析柏拉图不同时期内的秩序观及其特征,挖掘其对当代个人、国家,乃至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谎言在《理想国》中似乎是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对谎言的抵制和使用在表面上似乎是有所矛盾的,因此苏格拉底对于谎言进行区分,并且是有"技巧"地进行运用,使得谎言的抵制和使用在《理想国》内和谐,也通过谎言的使用使城邦的公民个人利益与城邦的整体利益一致,建立共产制度,护卫城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