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方言中,副词"好"加上形容词(文中用"好+A"表示)的形式在句法中有一些固定的语法意义。"好+多/大/久"是疑问句中的高频词语,可以询问范围,也可以询问特指内容;"好+A"的否定形式"好+不+A",表示"对眼前事、物的暂时性否定"。"好好"修饰动词可以指"对行为动作很满意",也可以表示讲话者"希望、建议、提醒受话者如何",还可以传达讲话者"对受话者目前的行为不满,并且希望对方放弃目前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先天"和"经验"是一对重要的范畴,是理解康德先验哲学的关键,但过于思辩,难以理解。科学在发展,哲学也在发展,今天可以更好地理解"先天"和"经验"这对范畴。通过结合目前科学及哲学的成果,从逻辑必然性出发,可以进一步阐述并澄清"先天"概念。  相似文献   

3.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
管继梅 《科技信息》2010,(31):I0186-I0187
"~と考える"与"~と思う"在日语中都可以表示判断,译为"认为"或"想",本文拟从对照语言学的角度对"~と考える"与"~と思う"进行考察,得出「~と考える」在表示思考、判断、意图时可以与"~と思う"互换,但意义有所差别;汉语中的"想"表达的意义远远大于"认为"表达的意义,"~と思う"与汉语的"想"在意义上是对应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矛盾"一分为三"的观点认为矛盾不仅在组合构成上可以"一分为三",在经历过程中体现"一分为三",而且在其解决形式以及对矛盾进行分类等方面同样可以运用"三分法"。这种"三分法"不仅将矛盾论引向了中介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消解矛盾,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困境。坚持用主客体双重维度来分析矛盾存在形态,"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及分析问题,是实践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彤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98-100
孔子"诗可以观"之"观",隐含有某种神秘色彩。古人观诗,可以获得超出诗歌本身的神秘内涵。从"观"的起源开始,论述其神秘色彩的原因,同时指出它与"诗可以兴"及儒家天命观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7.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2,(3):9-9
不久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像手镯的控制设备。这种"手镯"通过无线电波和安装在整幢建筑物内的传感器"沟通",探测周围环境并"告知"佩戴者,让佩戴者可以毫不费力地改变他们所处环境的温度、光线甚至湿度,还可以通过动作探测器打开其他设备。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通过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就是"动词+半天"结构的省略,这种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性行为"即"日常生活行为",可分为中性业务行为和非业务性质的私人行为。"中性行为"理论研究的关键是将可罚的帮助行为从"中性行为"中区分出来,即"中性行为"在何种特定的情境下失去其"中立性"、丢失其"日常生活"特征而成为刑法规范意义上的可罚的帮助行为。一般来说,可以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以及行为是否可以被评价为一般的"帮助行为"二者相结合,来把可罚的帮助行为从"中性行为"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用"刘云养生法"锻炼"刘云脑区"有证据显示可以激活胚胎"原结干细胞"通过脑脊液循环进入血循环滋养全身,产生抗衰老和/或返老还童的生理作用。"刘云养生法"的本质是一种首创的"人在体内自我生产胚胎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杰  吴琼 《科技咨询导报》2009,(36):241-24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视觉传媒形式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字体标志在注重标志内在含义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其外在形式。运用"添"、"减"、"联"、"断"、"变"这五种方式,可以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打破原有字体的结构规范,形成个性鲜明的字体标志。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N的A"和"A的N"结构的并列使用能够带来独特的语用效果。"N的A"结构是由"A的N"中"A"和"N"易位形成的,"A的N"是一种定中结构,"A"和"N"要同时既能作定语又要能作定语的中心语,名词化结构的"N的A"可以还原成"A的N";兼类词在"A的N"结构中,可以易位成"N的A"的形式;当"A"为名词时,"A的N"易位成"N的A"时又具有不同的形式特点和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虚构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虚构可以在"艺术真实"中表达"真实的思想";虚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而想象力要靠虚构来激发。虚构不等于撒谎,虚构也不等于虚情假意,虚构可以让想象之花在心田绽放。  相似文献   

16.
《型世言》中的"来"字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它可以位于处置式和工具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位置上,回指上文出现的人或事物,并兼表单数和复数;还有用作位于处置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定语的。这种用法类同于《型世言》中可以出现在相同位置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包括"他"、"她"和"它")的功能。文章藉此探讨了这种"来"的身份、来历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汉语中,"子产而死"、"富而可求"之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而谓"结构,"而"前的名词既是主语,也是话题。"而"是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语气词,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话题主语标记。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语法     
逻辑与语法王维贤一"逻辑"和"语法"这两个词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既可以指某种客观对象,又可以指关于这种对象的理论研究。如果需要区分的话,那么前者可以叫徽'逻辑"和"语法",后者可以叫做"逻辑学"和"语法学"。任何科学研究都包含着逻辑,都需要逻辑...  相似文献   

19.
王若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8-59,74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雪"被赋予多重的象征内涵:或是高尚人格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错位现实的反讽。透过刘醒龙笔下的"雪"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在乡村传播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