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梳理,提出父母离婚后在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问题上法律应确立这样的标准,即规定除了某些例外情况,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个人的、直接的和经常的联系应予维持。  相似文献   

2.
非婚生子女强制认领制度应当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与身份安定为原则.强制认领主要包括直接强制与间接强制.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第二款填补了我国亲子关系强制认领制度的空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条文规定略显粗糙,于具体适用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主体范围不明,适用推定缺乏明确标准以及未对子女进行成年与未成年的区分等.基于“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与“身份安定原则”,适用解释三第二条第二款应把握以下三方面:限制提起认领之诉的主体;应当有基础的证据;对子女进行成年与未成年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具有高攻击性的高危群体,父亲或母亲服刑会给未成年子女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婴儿或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被损害,学龄儿童会引发学习问题、品行障碍或其他情绪问题,最终导致缀学或违法犯罪行为等。本文借助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对国内外近30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分别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指出国内应开展系统的实证研究,为维护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预防"隔代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主要根据血缘亲情而构建,涉及到一系列伦理价值判断。2001年婚姻法仅规定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父或母有探望权,忽略了子女主动与父母进行亲情沟通的伦理需要,将子女置于被动的客体地位。笔者认为,被探望的子女绝非探望权的义务主体,法律进一步明确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符合探望权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许莉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29-29,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迁,因婚姻家庭不幸福而离婚的人与日俱增,随之我国的离婚率也成上升状。鉴于此现象,对离婚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的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婚姻家庭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离婚家庭中关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探望权、抚养费制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详解,并提出完善以上制度中立法缺陷的建议,希望为更好地保护离婚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监护权的撤销、监护权的变更都将影响未成年子女的个人权益。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监护权的撤销、变更应综合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譬如物质生活与精神状况。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对监护权撤销、非婚生子女监护等规定还远未完善,难以应对当前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社会形势。因此,宜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以积极的态度去完善子女监护的立法,最终确立监护领域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当前,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系统梳理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基本现状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教育、医疗保险和法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湖州实际,采取具体行动使这些未成年子女享受公平教育,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相关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探望权一直是法学界的一个敏感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离婚案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探望未成年子女的纠纷案件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因此,我国于2001年4月28日对《婚姻法》作了修改,并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规定探望权,是婚姻法的一个突破,其立法目的在于,不仅可以满足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的情感需要,而且可以增加子女和非直接抚养方的沟通与交流,减轻子女的心里阴影,更加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法律的明确规定也对探望权案件的审理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审理此类案件中进行正确的运用,才能够真正地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中在关于离婚后抚养费给付上已经注意到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问题,但是与实现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相比还有差距。为了实现离婚后抚养费给付上的这一原则,我国在立法上还需宏观制定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设立抚养费特别基金,扩大抚养费征收基数,加大对登记离婚中抚养费协议的审查力度,完善抚养费监督机制和增设抚养费正常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处于特殊的生理期,即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同时身心发展快速而不平衡,产生不稳定的现象,这决定了其与父母的关系处于人生的一个紧张时期,也是父母对于青少年子女的管教处于一个尴尬期,而未成年人问题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本文将未成年子女定为教育主体,同时认为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控制工具,据此先从未成年子女出现问题前如何预防入手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使其正常过渡到成年阶段。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青少年群体中十分特殊的群体也备受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泰安市岱岳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行为、心理状况及对待某些问题或事物的态度,从中寻找这一群体存在的各种问题,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监护制度存在漏洞,这也是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成为久悬不决的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应该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应积极地推进监护制度的完善工作,进而保证社会稳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娇 《科技信息》2007,(5):209-210
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是以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目的的,亲权制度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然而在亲权制度上却采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大监护制度,同时有关亲权内容的实质性规定又过于简单抽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国情,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切实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亲权制度的现状及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具体设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缺失具体现象的分析,认为父母之间存在严重冲突、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离异后家庭经济压力大等是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家庭内部因素出发提出父母应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共同解决家庭经济压力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随着当今社会变革衍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权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关爱和救助,多年来一些慈善机构和热心人士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救济和帮助,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不能不说是杯水车薪,这就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本文将对完善政府责任、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建立我国的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机制予以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通常是丈夫对妻子(少数是妻子对丈夫)、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对年迈双亲实施的暴力。家庭暴力屡禁不止、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采用民事救济制度以反家庭暴力可以更好地调节家庭和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父母离异问题是现代儿童面临着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如何教育、引导离异家庭子女,使其正常发展,顺利成材,便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新课题。在辅导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时要遵循心理沟通、人格尊重和保密的原则,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离异,应用合理宣泄和转移目标的策略,为这部分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并积极与他们的父母沟通,以真正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有效疏通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了大批享受不到父母关爱、得不到学校良好教育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这些“留守子女”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使其在学习、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于处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况都在波动、塑造中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城市居民子女相比,对于背井离乡,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其网络使用情况值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父母责任是一种独特的权责状态,是指父母依法对未成年子女人身进行照顾、保护、教育以及对其财产进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的总称。域外国家和地区不仅出现了父母责任概念的区域统一化,也走向了父母责任实体制度的国际统一化。深入探寻我国亲子关系的思想文化根源,中国传统的爱幼观念在亲子关系规范建构中发挥了结构性功能,在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指导下,建立针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父母责任模式,是未来我国亲子关系立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