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环境法律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现代生态价值,认为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对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彝族生态道德教化对提升环境法律意识具有借鉴作用,彝族民间生态法对现代环境法体系具有完善功能,彝族生态经济法律文化对地区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的人性化是法律人性化的进一步逻辑延伸,也是其自身革命性的需要,并与环境法所秉持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暗合.环境法的人性化要求协调好环境法的新伦理观与其法律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以温情的方式施行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的人性化标准体系呈现出多重性,它要求环境法理论展开和制度构建必须充分契合人性,同时并重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兼顾人性中的善恶本性,关照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3.
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评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哲学范式和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是认识主体对法现象理性思考后形成两种基本理论型态;本文在总结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理论特点,评析其在理论法学上的意义;认淡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方向是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与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一直是环境保护法学所争论的热点之一。要探讨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首先要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它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其次,作为一个社会规范,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究竟是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已经突破传统扩展到了人与物,亦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论及环境法的价值时,基本上是从公平、正义、安全、秩序、效率等方面着笔,只是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侧重而已。传统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惯常思维来定位环境法的价值,这直接导致了环境法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苍白无力。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法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界定,以适应环境时代立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休谟问题"自从提出之后,便被人们广泛讨论,对哲学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法学之中。法学中的"休谟问题"所关注的是在实在法的正当性论证中,如何处理好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休谟问题"指出事实和价值之间无法相互推导,自然法学和社会法学没有考虑"休谟问题",在实在法的正当性论证中,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相互推论。凯尔森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避免事实与价值互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规范的领域论证法律的正当性,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也遭受了许多的批评,但是这一有益的尝试为法学的科学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主体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哲学上的主体与法学上的主体不是同一概念。判断某一事物能否成为主体的本质要件是其是否拥有独立意志,但该主体要成为法律上的主体.其意志还需得到法律的确认.这取决于法律的价值判断。本文认为,意志是主体的根据、核心和灵魂.主体是意志的存在形式;并探讨了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类民事主体与意志的具体关系,提出具有独立意志是他们成为民事主体的根本原因.而不具有独立意志的其他社会组织存在不能成为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8.
雷刚 《科技信息》2009,(31):257-257,201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之所以称之为交叉学科,主要是因为其学科特点与研究范式所决定的。本文就根据环境法的交叉性的特点,主要从环境法的哲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几个方面予以论述。以期能够将环境法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掌握以及了解环境法学之基础,对于学习和研究这门新兴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缺乏智能决策的问题,综合考虑该领域内的业务数据特征,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智能决策算法的研究.法计算学理论以法律关系的数据化智能驱动为核心,在作为法律研究与应用本体的法律关系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数据特征属性之间建立联系,提出了"涵摄分类"概念,并对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算法进行法律场景下的改进,建立了法律关系坐标系,实现法律关系分析的空间几何转化,最后提出了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辅助决策与真实律师的办案策略与结果高度吻合,具有辅助律师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多,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环境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然而,由于环境法是在现代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其价值取向自始就有所偏离。人本住、权利本位、功利主义这些现代法律的价值取向在环境法中依然没有改变,理论对实践的误导恰恰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全球环境状况日趋恶化面前,理论要与时俱进以指导实践。因此,打破人与物的隔膜,破除权利与义务的分野,沟通有机与无机的领域,将人类重新导入自然之中,就是对于环境法转向的期许。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是为其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运动服务的,他们总的立论取向是把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和解纳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和解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而不是统一在环境法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调整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关系方面,法永远也不能超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当今世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资本的贪婪造成的。体现资本意志的国家及其立法者,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反对资本的掠夺意志。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的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的效益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对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律体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罗马法学家对政治法律问题的思考带有明显的务实取向,他们关于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以及法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呈现出斯多葛哲学的理论路向。罗马法学家以法律制度内部秩序的统一性、有机性和连续性为前提条件,构建了精致的法律分析体系,造就了实质的法律文化。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理论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法及环境法学的发展,正积极寻求和探索着一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对环境权的不同认识,无疑影响着环境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交易从理论探讨阶段发展到实践应用阶段,已逐步走向成熟。文章从权利构成、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分析法学等角度来思考排污权交易,并力求在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法调整对象等方面得出新解。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被具体表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该思想既传承了古今中外人类生态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融贯中西而又具有中国气派。作为一种新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对环境法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引。它既体现在环境法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层面,又能够在环境法学体系中得以彰显,并对环境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关系理论是理论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司法实践中被经常运用的一个法律概念。本文在介绍西方、前苏联及俄罗斯和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几种理论间的差异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评析分析了实证法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社会法学派两大学派的法律关系理论各自的特点及这一理论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无权处分问题被法学界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其曾经困扰台湾法学界五十载,经过王泽鉴先生的多次"拨乱反正",最终将其驯服。无权处分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国大陆法学界,其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是无权处分问题的核心。从宏观的角度看,无权处分制度既涉及《合同法》领域又涉及《物权法》领域;从微观角度看,无权处分制度不仅涉及无权处分人与财产权利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涉及无权处分人和无权处分合同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涉及法律不同价值之间衡量取舍。  相似文献   

19.
虽然难于在法律中定义,但生态安全仍然有赖环境法的保障。圆明园防渗工程案表明,生态安全始终是相对的安全,法律所能提供的保护只能是有限的保护。生态安全作为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的确认,是环境法的发展和环境立法目的推进的表现,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根本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性主义者从女性道德思维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与正义伦理相对应的关怀伦理。正义伦理强调个人的理性自主,处理问题有普遍化的倾向,关怀伦理则要求考虑情境的具体性和特殊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以及相互关怀。关怀伦理与社会法的价值理念是高度契合的,这体现在社会法的产生逻辑、立法目的、法律原则、调整方法等诸方面,也体现于传统私法规范的社会法化现象中。以关怀伦理为指引,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将持续地去标准化,这也为社会法的法典化带来诸多挑战,社会法上的争议解决将社会工作化。正如社会法对传统公私二元法律体系产生的冲击一样,关怀伦理的法学应用也将改变法治的未来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