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双链RNA、核酸杂交、多聚酶链式反应、核酸序列扩增、基因芯片等分子检测方法在植物病毒检测中运用的成功技术,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子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对我国进境台湾繁殖材料可能携带的植物病毒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检疫性植物病毒5种,非检疫性限定植物病毒11种,并提出了降低检疫性植物病毒传入的风险管理措  相似文献   

3.
4.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3种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在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的应用.无论是使用全抗血清还是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或纯化的病毒,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进行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检测纯化病毒还是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斑点免疫结合法的检测敏感性均优于后2种方法,病毒的可测感度芜菁花叶病毒为0.65ng,烟草花叶病毒为0.39 ng,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为0.45 ng;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兰四唑为底物较为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并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水稻矮缩病毒入侵昆虫宿主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07年12月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这是继该实验室在发现了水稻矮缩病毒侵染植物寄主如何导致矮化的分子机制、病毒如何克服植物细胞壁的屏障进行细胞问运动、克服植物寄主抵抗病毒侵染的RNA沉默系统和病毒如何在体内组装的基础上的又一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动电效应在生产测井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动电效应普遍存在,其中的流动电位效应往往对自然电位及电阻率测井产生干扰作用。国外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井下电极能够获得由不稳定压力引起的电位异常信号,该信号与压力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裂缝流动的识别和近井含水饱和度的评价。根据耦合流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均质地层生产井井底电位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文献中岩石的电学性质,计算了电位信号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结合动电效应的生产测试方法具有提高井底附近储层及流体性质识别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毒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RNA提取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经常应用的重要技术,是对RNA病毒在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的必要手段.介绍了一种从染病植物组织中提取病毒RNA的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了马铃薯x病毒(PVX)的RNA基因组,并通过RT-PCR得到其外壳蛋白基因,提取的病毒RNA在纯度和产量上都可满足反转录和PCR扩增等基本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毒在蚕豆植株内增殖和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叶法和拉丁方排列法分别测定莱豆黄色花叶病毒和红豆花叶病毒在蚕豆植株内的增殖和转移,结果表明:病毒侵入蚕豆后,先在接种叶不断增殖,并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直至顶叶;病毒侵入接种叶或顶叶后,只有当其增殖到一定浓度后,才能使寄主表现症状;病毒在寄主体内的增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利用这一增殖规律进行病毒的提纯或生物学测定.  相似文献   

10.
植物耐病毒诱导剂NS—83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采用被公认的环境诱变剂检测方法之一的Ames试验方法,来研究昆虫病毒的致突变性。研究采用点试法,不经代谢活化和经代谢活化的渗入法及液体预保温法,来检测昆虫病毒对原核生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检测的3种昆虫病毒对原核生物无致突变作用,从而推测它们对哺乳动物也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不可逆吸附法首次制备了Co(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CoL CME),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功能,与未修饰玻碳电极相比,草酸在CoL CME上的氧化峰电位至少负移300mV,峰电流显著增大,表现出对草酸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发现草酸的电催化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致畸胎试验来检测3种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小白鼠胚胎无致畸效应和致畸活性。因此可以认为3种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3种昆虫病毒(BpNPV、DtGV、DpCPV)对人类体细胞的致突变作用,以细胞遗传学方法来评价3种昆虫病毒的“潜在性危害”。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人类体细胞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微核测定法,检测3种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降解物对小白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证明对脊椎动物体细胞是否具有致突变性。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没有损伤作用。可以认为3种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性细胞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性致死试验方法来检测3种昆虫病毒(EpNPV、DtGV、DpCPV)对哺乳动物性细胞的致灾变性,以期全面评价3种昆虫病毒的“潜在性危害”.研究结果表明,EpNPV、DtGV、DpCPV对雄性小白鼠的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故不产生遗传性危害。  相似文献   

17.
巴戟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蒽醌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戟天细胞在含NAA0.25mg/L,Kt0.025mg/t,的B5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140天^-1,倍增时问为118.8小时,蒽醌含量可达151.27mg/L,为细胞干重的0.81%。巴戟天细胞中蒽醌含量是巴戟天根的2.17倍,蒽醌的比生产速率是巴戟天根的79.3倍。在固体培养愈伤组织中其蒽醌含量和比产率则分别是巴戟天根的6.1倍和209倍。  相似文献   

18.
朱碧华  谢国文 《江西科学》1997,15(3):164-170
云居山是江西省一个森林、风景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笔者根据多年实地调查采集的结果,研究了该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主要特征。本区计有种子植物1349种,隶属于144科645属。并对11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现状作了分析,为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本区的植物资源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植物多糖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植物多糖由于它们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作为新药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表征鉴定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医药领域潜在应用价值.并就实验室对芦荟多糖的研究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