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介绍同步磁阻型线圈发射平台的工作原理,初步分析目前同步磁阻型线圈发射验证平台在储能电源小型化、位置触发、弹射体临界条件、线圈耦合、弹射体减速力(材料)及驱动线圈寿命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得出同步磁阻型线圈炮更适用于中低初连载荷发射的结论.同时,研究同步磁阻型线圈发射平台在新概念电磁线圈能量武器、大质量载荷弹射(无人机、火箭)以及能量转换机构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科学制定同步磁阻型线圈炮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轻型车载炮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论述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地面压制武器的需求,介绍了国外车载炮性能特性和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发展轻型车载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武器系统和总体技术上对某轻型车载炮系统方案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空气阻力是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受到的主要阻力之一,为改善发射性能,可以将炮膛内抽成真空。因此,本文建立了轨道炮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对轨道炮在有空气阻力和炮膛内处于真空状态下的发射过程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出口速度和系统效率。结果表明,将炮膛内抽成真空,可有效提高电磁轨道炮的出口速度和系统效率,同时减少了电枢的出膛时间,对提高系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气阻力是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受到的主要阻力之一,为改善发射性能,可以将炮膛内抽成真空。因此,建立了轨道炮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对轨道炮在有空气阻力和炮膛内处于真空状态下的发射过程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出口速度和系统效率。结果表明,将炮膛内抽成真空,可有效提高电磁轨道炮的出口速度和系统效率,同时减少了电枢的出膛时间,对提高系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电磁发射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实用技术,它的发展与相应学科的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用更小的导轨电流弹射大质量抛体,基于四极电磁轨道发射器提出了串联增强型四极电磁轨道发射方案,分别建立了增强型发射器的主、副导轨产生电磁推力的数学模型,对电磁推力的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预设电磁推力的大小确定了导轨层数的公式,并对传统型和增强型发射器的弹射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增强型发射器的电磁推力在更低的位置能趋近最大值,当大质量的抛体弹射速度相同时,增强型发射器的导轨电流小于传统型发射器导轨电流的60%。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太阳能无人机从地面起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必须携带质量较大的电池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基于此设计了无人机空中起飞系统,该系统由地面控制台、升空动力模块、传感器模块、空中定位及位置保持模块、起飞弹射系统和空中滑跑辅助系统组成。通过理论推导构建物理模型,对比了空中起飞和地面起飞的能量消耗,从而得出无人机空中起飞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电磁弹射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具有推力强、体积小、质量小、利用率高等优势,但系统的控制效率及精度不高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作为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好坏是影响电磁弹射装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灰色不明确部分,以灰色理论为依据,加入灰色PID控制算法,创建灰色模型,并施以预测补偿.仿真实验及研究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策略相比,使用灰色PID控制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有效抑制干扰的同时明显提高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李江  孙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12):3382-3386
指令弹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控制多座飞机的乘员应急弹射离机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针对国内多座飞机指令弹射系统发展的需要,对三座飞机指令弹射系统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可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仿真计算,证明只要考虑周全、方案合理,可以对三座飞机指令弹射系统开展后面的实质工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研究了当前国内外较先进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各模块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采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完成了传感器驱动模块、导航控制模块、飞行控制模块和Avalon总线控制等模块,并用Altera公司最先进的SOPC集成开发工具Qsys构建了导航控制IP核和飞行控制IP核,最终设计实现了一个以导航和控制双IP核为核心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基于Qsys工具开发的双IP核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不仅指令处理速度快、占用硬件资源少,且具有系统集成度高、成本低、鲁棒性好、重构性强等优点,其性能优于传统微控制器和普通DSP芯片构建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的电磁轨道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对过去20余年影响其武器化过程的关键技术如脉冲功率电源、发射轨道和发射单元作了重点论述。比较了现有各种供电方式的优劣,概括了轨道和发射单元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理论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电磁轨道发射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力场模拟、热场模拟和电磁场模拟3个方面作了展开讨论,归纳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柔性光学透明的ITO导电薄膜和PDMS介质,设计了适用于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电磁屏蔽的超材料吸波体.吸波体在74GHz~78GHz范围内的吸收率超过了90%,中心频率77GHz处的吸收率达到了98%.仿真证实该吸波体的吸收特性具有极化不敏感的特点.吸波体具有结构简单、柔性、光学透明和极化无关的优点,在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电磁屏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发射检测技术是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能够在不破坏被测物体外观和性能的前提下检测出物体的内部缺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实时性等巨大优势,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将对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相关概念加以论述,制定声发射检测技术在压力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以期对压力管道的泄漏源进行精确定位,促使声发射检测技术在压力管道泄漏检测中能够真正地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电动化底盘电力活塞式电动机电磁驱动系统存在的电磁力对电流大小过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永磁电磁混合方式构成电力活塞式电动机混合驱动系统驱动活塞做功的方案,设计了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结构。基于磁路分析法建立了传统电磁驱动系统和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等效磁路模型,并建立了两种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同等条件下对两种驱动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力是传统电磁驱动系统的17.3倍;在同等工作要求下,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电流消耗为传统电磁驱动系统的25.2%,有效降低了电动汽车电动化底盘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能耗,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重接型电磁发射无接触,稳定性好,速度快,适于发射大质量载荷,有望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考虑电感梯度的动态特性,本文对电容储能式重接型电磁发射的电路系统和动态电磁场模型进行了仿真,其结果表明:驱动线圈电流下降时铝板中的涡流和铝板所受轴向力不会立即反向;减小放电回路电阻可提高发射的出口速度。  相似文献   

16.
用于虚拟现实的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用于虚拟现实的直流式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的实现。系统以正交的3轴发射源和3轴探测器作为传感定位器件,以脉冲直流信号驱动发射源的3轴分时发射,同时接收器3轴探测到相应的3组电磁信号和1个空驱动时间段内的地磁信号,控制器负责驱动发射,读取数据以及和PC机的数据通讯,详述了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的方位(位置和姿态)确定算法,误差分析和系统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8年无人机领域热点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集群和反无人机技术作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科技创新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为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本文从无人机系统发展新路线、实战化应用、集群自主控制、创新驱动产业等多个角度,总结了2018年无人机领域的科技热点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静电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电场对果蔬肉蛋保鲜是~种处于试验、开发中的新技术。由于静电保鲜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能耗小及保鲜效果好等优点,使其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1概述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使古老而又成熟的经典电磁理论焕发了青春,静电理论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新崛起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9.
设计极距变化型长初级短次级直线感应电机,永磁体次级位于双边初级中,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待弹射物体,完成弹射加速任务。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绕组线圈采用分段供电模式,提高电磁弹射过程能源利用率。仿真分析极距值对初级线圈绕组自感和互感参量影响。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极距变化型直线感应电机磁场情况,为变极距直线感应电机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瞬变电磁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易受干扰、探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方案。采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在不同大小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磁场分布发现,“8”字形发射线圈在远距离位置具有较强的聚焦性,在近距离位置能产生明显大于方形线圈的磁通密度。所以“8”字形发射线圈对增强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