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鳗鲡幼鱼生长发育中趋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幼鱼(平均体长55.4—250.0毫米)在水平光梯度下对10~(-2)—10~3lux的光刺激都能表现出趋光反应。随着鳗鲡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适宜光照强度也由10~1—10~2lux逐渐移至10~(-2)—10~(-1)lux.在弱光区(10~(-2)—10~(-1)lux)的趋光反应随着鳗鲡幼鱼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坛大,而在强光区(10~2—10~3lux)情况正好相反。 鳗鲡幼鱼对光的反应在12分钟内就出现了光适应,但是其发育阶段不同,光适应也不一样。 在背景光下鳗鲡幼鱼趋光反应的辐度比无背景光时低。但趋光反应的规律在有或无背景光下基本相似。原来趋光反应较强者,受背景光的影响较小,反之则较大。  相似文献   

2.
1.在水平光梯度内兰圆鲹(幼鱼、成鱼)自10~(-1)—10~3lux的照度区内都表现出趋光性,但随光强的增加未出现趋光性加强的趋势。 2.在因垂直照明而形成的明暗对比显著而非均匀性的光梯度内,兰圆鲹在弱照度区游动时间长,在强照度区游动时间短,其游动时间的比例为1:4。 3.兰圆鲹幼鱼的趋光性比成鱼强。 4.在水温为24.5—27℃时,鲐鱼(幼鱼)的适宜照度区为0.01—71ux范围内。 5.无论个体或群体实验,鲐鱼对光反应结果一致,而且群体反应更稳定。 6.对于五种海水鱼趋光性之比较看,兰圆鲹(幼鱼、成鱼)和鲐鱼(幼鱼)都属于对光有正反应,但不属于趋最强光的一种类型,其中兰圆鲹(幼鱼、成鱼)之趋光性比始鱼(幼鱼)强。  相似文献   

3.
孔沙丁鱼对红、蓝光的趋光反应随着光强的增大而降低与勃氏银汉鱼对黄、橙光的反应相似,但对黄光的反应则相反.孔沙丁鱼对橙、绿光及勃氏银汉鱼对蓝、绿、紫光的趋光反应却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某一照度区内达到最大值;光强度进一步增大时,反应随之降低。其相对光谱敏感性在低照度下都以红光为最高,随照度水平的提高,最敏感的光谱段逐渐移至黄色。本文还对鱼类辨别光色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ca gigas)幼体各个主要发育期的趋光性和趋地性。结果表明,担轮幼体表现为负趋地性和负趋光性,而其它几个幼体发育期却转化为正趋地性和正趋光性。牡蛎幼体的趋地反应强度大于趋光反应。幼体对于不同光强的反应水平差异较小,但具有较强的光动性反应,缺乏光探反应,因此,初步认为,自然海区中,牡蛎幼体难以随光强的昼夜变化而垂直移动,其垂直分布是随着发育程度而逐步朝向水体下层的。  相似文献   

5.
1.背景光对兰圆鲹在水平光梯度内之趋光性有影响。随着光强的提高则影响有减弱趋势。此种现象幼鱼比成鱼表现强。 2.背景光对鲐鱼在水平光梯度内之趋光性也有影响,随着光强的增加,背景光的影响减弱,趋光性增强。 3.背景光对鲐鱼比对兰圆鲹趋光率的影响大。 4.无论兰圆鲹、鲐鱼,提高人工光源的强度,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趋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典型湖泊水体垂直分布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并了解其主要影响波段和影响水深。【方法】利用实测数据和前向辐射传输模型得到水体垂直分布模拟数据,选取两种典型的湖泊水体垂直分布类型,研究它们对水表面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并分析其敏感波长和最大影响深度。【结果】与均质水体相比,不同类型的水体垂直分布最大会引起遥感反射率100%的高估或者30%的低估且误差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当表层悬浮颗粒物浓度(SPM1)较小时,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体垂直分布的敏感波长随着水深增大逐渐减小;在同一深度时,敏感波长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当SPM1较大时,敏感波长随水深增大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类型水体在SPM1较低时,各波段的最大影响水深各不相同,可达10m,并随表层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峰值波长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当SPM1较大时,最大影响水深集中于0.5~2.0 m,随波段递增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表层水体的衰减系数的增大,最大影响水深在不同波段基本呈递减趋势。【结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准确的理解表层遥感反射率中所包含的水体垂直结构信息,并为深入研究非均质水体光学特性及其辐射传输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沙丁鱼对白光的趋光率在0.1~1lux区最高,并随照度的提高而下降。勃氏银汉鱼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应则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在10~100lux区达最大值。在等照度下,孔沙丁鱼和勃氏银汉鱼对白光和颜色光的趋光反应,随着光刺激时间的延续,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过程。适应过程的变化还与光刺激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孔雀鱼幼苗在光场中的行为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梯度法,探讨了孔雀鱼幼苗对红(波长为700 nm)、黄(580 nm)、绿(550 nm)、蓝(450 nm)及白色光的选择性及不同照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孔雀鱼幼苗对5种颜色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趋光性和选择性,对蓝光的趋光性最强,其趋光率高达99%,相应的照度范围为1 500~2 000 lx,对红光的趋光性最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种新型输出波长1.55μm、超高速10 GHz、多量子阱、锁模半导体激光器的自发辐射光谱的蓝移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得到随着对锁模半导体激光器增益区施加增益电流的增加(5 mA→70 mA),多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自发辐射光谱存在明显的蓝移现象(1.550μm→1.500μm),以及输出中心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50 nm的实验结果,这对深刻理解和实现光时分复用技术中高质量超短相干脉冲光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氰化氢气体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吸收峰这一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石墨烯(GNP)/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和PDMS材料的近红外光驱动可调透射光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近红外光驱动条件下光栅周期和衍射波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光驱动部分与光栅部分为一体的光栅模型,模拟了在不同方向进行光驱动时光栅周期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栅线方向与驱动方向一致时,光栅周期随光驱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在光栅中部的变化幅度高于两侧,最大可调范围达到21.3 nm;栅线与驱动方向垂直时,光栅周期随光驱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光栅中部的变化幅度低于两侧,最大可调范围达到100.98 nm;两种方式均能满足对氰化氢气体的检测,但栅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可调光栅的光栅周期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水下光场及其影响机制的水槽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谱成分及悬浮物、叶绿素a等参数,分析了水下PAR变化及光谱分布、光衰减系数的光谱分布、辐照度比的变化、水下光场的数值拟合.结果表明,PAR的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物质组成,从静止到小水流、大水流状态,PAR的衰减显著增大,分别由1增大到2m-1,再到4m-1;表面辐照度最大值一般在560nm左右,随着深度增加最大值出现波段向红光波段移动,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绿光、红光;光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在静止、小水流、大水流3种状态的值分别在0.75~2.56,2.30~4.66,3.51~10.34 m-1间变化;辐照度比最小值出现在蓝紫光波段,但在580和700nm附近出现两个峰值;在通过对光学参数与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数值拟合以及计算叶绿素a对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发现,水流变化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是造成水下光衰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行为法研究了乌贼在各种光场下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光对乌贼的刺激起决定作用的是光的强度而不是颜色;乌贼喜欢停留在光强较弱,变化梯度较小的光区;强光下乌贼较为活跃,弱光下较为稳定;产卵后期,乌贼的趋光特性截然不同,转为趋强光类型;蓝、绿光有较好的趋光作用,红光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与可见光对动物内脏器官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带有积分球装置的双光路扫描分光光度计,系统地测量了内脏器官对波长为200~900nm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了DM线的吸收系数.实验证明: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反射率和透射率曲线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反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透射率增加的幅度;处于紫外区的大多数波段照射组织并不能透过 光窗的下限位于400nm;吸收系数K是一非线性系数.实验所得数据可供激光医学和光学理疗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龙胆科喉毛花属植物长梗喉毛花全草中提取的苄基木糖葡萄糖苷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该结构经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为苄基木糖葡萄糖苷.通过研究该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和不同溶剂环境中荧光强度的改变.得到了以下光谱性能结果.此苄基糖苷在乙醇∶水(体积比,2∶8)溶液中的最大激发波长位于210 nm,最大发射波长位于278 nm.在不同的pH条件下,此苄基木糖葡萄糖苷对pH变化的响应并不明显,荧光强度几乎不发生改变,表明化合物在不同的pH范围内荧光强度保持稳定,不同溶剂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在乙醇中的荧光响应最稳定,考虑到对生物细胞成像、食品科学和医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观察到强激光场中线性多原子分子离子的增强电离(EI)行为,研究了原子个数,激光频率和强度对增强电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增强电离的趋势基本保持不变,只是电离峰向原子间距小的方向偏移;激光频率的增加,会使发生增强电离的关键键长变小,电离几率也减小;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最大电离几率增加,当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电离几率不再随着原子间距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银纳米线独特的等离激元激发和传播性质,观测了出射端光强随着激发端聚焦激光束数值孔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经过归一化后,发现依赖于垂直光传播方向偏振分量的光强度随着光数值孔径的增大而减小,为聚焦光束存在沿光轴方向偏振的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水相中长波长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谷胱甘肽(GSH)和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长波长荧光发射峰CdTe QDs.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 QDs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HS为稳定剂制备得到的CdTe QDs为立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nm,分散性良好.在2h内能获得光发射峰为530~650 nm之间的任意波长量子点,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较强的荧光强度;以TGA为稳定剂制备的CdTe QDs,平均粒径在10nm以下,其中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差,但能加快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和荧光半峰宽的窄化.而在加热回流(分别为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好.相对于氮气保护氛围下的合成,通过氧气参与作用,也能加快CdT QDs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由4孔微腔组成的二维三角晶格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计算TE偏振光的透射谱,获得波长在1.55941μm处最大群折射率ng=1460.31、群速度vg=c/1460.31的慢光.该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传输光的群折射率随波长(ng-λ)变化关系呈现"U"型结构,在"U"型底部出现中心波长1.55917μm、平均群折射率~ng=721.92、带宽Δλ=0.35nm、平坦率σ=0.02%的低色散慢光。进一步研究表明,移动耦合腔波导第一排空气柱的位置不仅可以在"U"型底部区域产生中心波长1.60412μm、带宽Δλ=6.67nm、平均群折射率ng=41.05的低色散慢光,而且可以在波长1.56177μm处获得最大群折射率ng=2173.12、群速度vg=c/2173.12的慢光.  相似文献   

19.
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一些研究成果。利用闪耀光栅作反馈元件,对808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形成弱耦合外腔,实现了光谱特笥较好的窄线宽单模激光输出,线宽小于0.06nm,边模抑制比大于30dB,最大输出功率为35.4mW,总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6%。通过调整光栅转角,可以得到11.66nm的波长调谐范围。设计了光栅-反向镜联动结构,使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方向不再随调谐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春伟  李强 《贵州科学》2015,33(2):65-70,85
本文以遵义市地热勘查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对钻孔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遵义地区(水平及垂直)地温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遵义地区地温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温场平面变化为由东向西呈逐渐升高趋势,自北向南呈近等值区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岩性发生变化,地温梯度随之变化。遵义地区地温场变化及地温异常主要受该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作用、及放射性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