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放涵义复杂,东坡词风旷迭,非豪放。  相似文献   

2.
陈晔萍 《科技信息》2009,(35):194-194,380
苏轼词被历代人们称为奉为豪放词之祖,“自是一家”说,被历代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在一个阶段的高雅、清新、痴情、韶秀、豪迈的词风,在他以后的创作实践中,渐渐熔铸成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旷”的词风。  相似文献   

3.
林荣钦 《海峡科学》2004,(12):106-107
诗词中有"大我"与"小我"之别.文章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辛弃疾词与姜白石词之"郁勃"与"放旷"、"纵横"与"局促"的不同,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就是辛弃疾的大部分词都做到了"大我"与"小我"的统一,把"小我"深深地融入"大我"之中,而姜白石词则反之.这主要是辛弃疾与姜白石二者身世、性格、地位、境遇和行事的极大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山水诗的“清”之美主要与其山水诗中的自然山水景物相对应,呈现为清新、秀丽、雅致、静谧、幽寂等美学特征;“旷”之美主要与谢氏山水诗中的说理部分相对应,且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谢氏山水诗独具特色的以“旷达”人生境界为根基的“旷”之诗歌美学风格。呈现为一种并未被前人所认识到的诗歌美学风格,即:“清旷”之美——清新空旷之自然山水环境与具有“旷达”胸襟之诗人主体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物与人结合之后在山水诗中所生发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已有成说,以诗词发展史的视角,放眼于宋词渐趋理性的背景、男性文学的环境、豪放婉约的分野,从文学本原的感性之美、女性个体生命的真诚歌唱、脱胎于五代词风、柔中有刚的中和之美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李清照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对大家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词的探讨。因为他的词另辟蹊径,以诗为 词,扭转了在他之前的"温柔香软之态"与"婉约绸缪之情"的词风,而取词的躯壳并赋以诗的神韵,首创豪放词 风。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和诗的淳朴,刚健与柔婉并存,对词的发展不只是理论上的倡导,更突出表 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相似文献   

9.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则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况周颐是晚清大词人中的多情种子,秉赋赤诚,嗜艳成癖。身在易代之际,屡遭家国倾圮和人生踬踣,家国身世之感遂与性情不期而合,其沉至之真情,深远之寄托,侧艳之笔力,遂成为蕙风词的艺术特质。大体来说,真字是词骨、即性灵即寄托、以侧艳写沉痛建构了蕙风词的独有风貌。  相似文献   

11.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12.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若词以雅俗观之,姜夔之词已登至"雅词昆仑"。姜夔雅词之雅体现为题材之高雅、笔调之清雅、内蕴之骚雅、境界之醇雅。姜夔词作不以数量而以质量取胜,其精品现象的出现与其精品意识、精品基础、精品理念、精品助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况周颐身处末季,其词多感怀身世之作。栖迟零落,身世浮沉,激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身世感喟,集中地表现为飘零之恨、垂暮之叹和落拓之悲。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意识,常与家国之思、沧桑之叹相通,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身世词多以比兴抒哀怨,凄丽缠绵,托寄深远。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之词为清初词作之典范,其词以小令见长,其《饮水词》中的爱情词最具代表性,其爱情词中悼亡词更有其特点:痴得无端,痴得无理,痴得无边,痴得冰清玉洁。  相似文献   

16.
词是产生于隋唐鼎而盛于南宋的一种倚声文学。自隋唐历五代以迄北宋之初,均以温婉为宗,题材狭窄,风格旖旎,被作为“析醒解愠”、“娱宾遣兴”之具而披之管弦、付之清讴。其后,横放杰出的苏轼“以诗为词”,不受音律的束缚,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改变声律比词情更重要的要求,“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词境扩大,词体始尊。然而他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全词坛的认可和响应,不仅他人难乎为继,就  相似文献   

17.
与花间词的内容相比,敦煌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花间词相似的描写女性题材的词,这类词主要有闺怨词、情词、美人词和官词;另一类则是花间词中少有的,这类词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祝贺祷颂之词、离别思乡之词、战争徭役之词、感慨言志之词、隐逸词、咏物词、礼佛词以及其他词.  相似文献   

18.
南宋初期抗战派词人的"以文为词",是继词的"雅化"(相对于艳化)、"诗化"(相对于俗化)、"刚化"(相对于柔化)之后进一步的改革,即词之"文化"(相对于律化)。陈亮的词深受其政论的影响,甚至把给皇帝奏议中的政论语言直接写入词中,在词中直接抒发抗金北伐的宏志大愿,表达炽烈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激昂的雄辩和政论的色彩。这就使词体之"文化",较辛弃疾等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张炎词简论     
宋元之交,张炎的词学理论和创作较全面地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水平。《山中白云词》三百首,多写黍离之悲、兴亡之感,贯穿于对江南山水与落魄飘零之模写中。词风深婉雅净、清丽疏朗,融合北宋词之浑化与南宋词之骚雅,集婉约词之大成。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几半天下。《词源》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前人说白石词清空、放旷而清浅,只是表面的理解,其实,白石词中有一种深情,在清空骚雅的背后,有深刻的内涵和悲凉的意味。其词中往往用一种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抒情,纵有万语千言,也从不直抒胸臆,总是欲说还休,点到为止,多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白石词的情空、放旷,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已。是他在生活的折磨下,想忘却现实,而又无法忘却现实的表示,或试图让人们以为他自己可以忘却现实而采取的痛苦姿态。是他为转移人们对其身世感情的兴趣,以期获得某种人格的尊严和精神的独立,为掩盖内心真情而不得已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