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浮法玻璃生产实际,研究常见浮法玻璃硅质结石的岩相特征和硅质结石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消除结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微孔介质上气泡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测试技术对微孔介质上气泡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孔介质上所形成气泡的 Sauter平均直径随通气量的增大而减小;液相中盐或醇的引入使形成的气泡直径明显减小。使用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单一孔上气泡形成模型难以描述微孔介质上气泡形成规律。为了描述微孔介质上气泡形成过程,不仅要考虑孔径减小带来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操作条件及体系性质的变化对实际生成气泡的“有效孔”数目及当量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脉动流化床气泡特性,对流化床内气泡的特性进行了二维冷态模拟实验.利用摄像机捕捉流化床气固瞬间的流动状态,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了脉动流化床和传统流化床内气泡尺寸,探讨了气泡平均上升速度和气泡尺寸受脉动参数和物料特性的影响.从实验可知,脉动气流可以抑制大气泡的形成,促进气固间的接触,且气泡的平均上升速度随脉动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于浮法玻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加热系统。文中对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对振动筛板鼓泡塔(简称R.P.C塔)第一阶段终时形成气泡体积及气泡直径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了第一阶段终时气泡体积及气泡直径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于浮法玻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加热系统。本文对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阶段模型,使用MATLAB语言编程,对中间包气幕挡墙砖中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了影响气泡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中间包内所形成气泡的大小主要受气体流量、钢液流速和气孔直径的影响。气泡直径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钢水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气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长。孔径增大对气泡直径的影响较明显,孔径较小且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钢液流速和气体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顾伯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5):1-4
研究了气泡在毛细管端形成的基本规律,对于半径较小的毛细管,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借助于高速摄像机进行液下气泡法检漏可以定量测出泄漏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探讨了介质物性、试验压力、加载方式等对气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泡生法生长蓝宝石单晶过程中,单晶内的气泡的产生、分布形态以及形成原因等。结果表明,原料的纯度、固液界面的稳定性是决定气泡分布的关键因素,其中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又取决于合理的生长工艺条件,尤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合适的温场设计。 相似文献
11.
李会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Z1)
在分析浮法退火窑中玻璃带传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玻璃带温度和热流分布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在IBM-PC/XT计算机上计算得到了玻璃带的温度和热流分布;进入退火窑各区的玻璃带的温度和热流分布,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有些区(如D区和E区)甚至根本达不到稳定;稳定后的玻璃带温差和热流各区不同;玻璃带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冷却速率对玻璃带的温差和热流有较大影响;玻璃带的热流与冷却速率呈线性关系,玻璃带表面与中心的温差与冷却速率近似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为浮法玻璃退火窑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和传热三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浮法玻璃熔窑内流运动特性,发现,在投料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液流,在配合料层覆盖下的上层玻璃液由两侧池壁流向中心线,与热点处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玻璃器皿生产中产生气泡的类型,分析了每类气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6.
在玻璃光纤内的纤芯一包层分界面上存在双电层,分界面对光波P分量的正半周与负半周的折射率不同,造成了该界面对反射光波正、负半周的相移也不同.利用Fourier级数展开原理分析了玻璃光纤内的各种频谱成份,得到了玻璃光纤中倍频效应的振幅.结果表明,由于分界面对反射光波正、负半周的相移不同,玻璃光纤内倍频效应的系数不为0. 相似文献
17.
气泡堆积法生成曲线多边形区域非结构化网格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泡堆积法进行改进,发展了一种基于气泡堆积法生成曲线多边形区域非结构化网格的算法,将曲线边界映射为直线完成气泡添加和位置动态调整,再通过弧长参数化的方法将气泡位置映射回曲线边界,避免了移动调整过程中气泡偏离曲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判断点在复杂曲线多边形区域内的方法,简单且易于编程.通过添加不同大小的顶点气泡以及在内部设置人工点源,利用加权平均法实现了网格的局部加密.应用基于非结构化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对环扇形空腔顸盖驱动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不同雷诺数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Tl -Na 离子交换制备玻璃波导1×4功分器的工艺制作过程。首先采用BPM软件设计波导光路图,设计并制作出具有10μm和20μm两种线宽的1×4模板,加工出3.5 cm×1.5 cm×0.5 cm基底玻璃板。然后按照工艺在玻璃面上镀上1μm厚度的钛膜。依照母板模型对基底玻璃板进行光刻,得到理想对称S形状的钛膜窗口。在480℃交换温度下,把基底玻璃板放在Tl2SO4,ZnSO4的混合熔液中经过10 h的交换。一块低损耗S型多模光波导功分器形成。接着经过研磨、抛光等工艺制作出体积小、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光损伤小和与光纤匹配的光功分器样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