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前后期创作均有相当的成就,本文仅从后主词前后期风格变化谈其成就。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简称言文关系。它是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的一对关系。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异体词,对于异体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是一个文字问题.因为它包含语言和文字两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这一方法,分析汉英异体词的异同点,并找出二者存在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词作在语言运用和艺术结构上取得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成就。他的词影响了宋一代的许多词人,同时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经济生活堪为南宋高级文官的代表。其俸禄收入来源广,数量丰,支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绰绰有余。其良好的经济状况影响到生活方式,使其广交游、多宴饮,从而催生了词创作活动,导致其偏好词体,具有尊体意识。而辛词所表现的平和心态以及崇雅尚真的审美趣味,也或多或少受其经济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词作的题材、风格等方面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姚玲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41-142
李煜和李易安,生活际遇相似,其后期的词有了更多的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艺术上的相似,则是不加雕琢的白描,直抒胸臆和鲜明的形势性。  相似文献   

6.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政治上是个庸才,当了忘国之君,在文学艺术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却是个奇才,不失为“词国之王”。他的晚期的词,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直抒胸臆,感慨很深,意境开阔,灵活跳荡,不论言情咏物,既有很强的形象性,又有很高的概括性,在语言上自然流畅,清新朴素,施以白描,精炼准确,有民歌之风。他最擅于抒发愁恨之情,可谓神工巨匠。他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  相似文献   

7.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观并非完美无缺,但当下我国教育也的的确确与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偏离,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读书无用论"、"毕业即失业"等危险言论或者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头脑,让我们不得不驻足反思我国的当今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与清代纳兰性德都擅长写愁恨词。可以说他们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对此共同的悲剧性体验,是他们愁恨词创作的生活基础,二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上既一脉相承,亦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煜词在其建筑书写中继承了“男子作闺音”的抒情传统,通过庭院、阑干、画堂等建筑意象较好地表现了女子相思愁苦、孤寂落寞等闺阁情感。同时,李煜词也重视自身生命体验的抒发,其建筑书写体现了欢宴之乐、思亲之哀、危境之忧、亡国之恨等多样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李后主这个人的争议颇多,作为一个"人君",他是失败的,失去了江山社稷,因此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把这人生感悟融会到他的词中,使他的词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煜本性中的纯真,使他不适合作为一代帝王,但作为一个主观词人,这种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李煜的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与他的纯真个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成菡 《镇江高专学报》1998,11(3):28-29,16
“五代十国”继唐而起,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场割据分裂,前后延续五十三年。“五代”更替于中原,此外复有“十国”,当时南方有九国——吴、吴越、前蜀、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方尚有一国——北汉。南唐国继吴而立,在当时的割据诸国中,尚属地大力强,人才众多,到中主李得时,又西灭楚,东灭闽,占地三十余州。然而,南唐统治阶级承继了晚唐的腐败风气,政治荒唐,日甚一日,及至后主李仍,整天沉徊于宫廷酒色之中,享受大马声色之乐,不问兵战,政事荒废。公元九七五年,末将曹彬攻下金陵,李煌“肉袒降于军门”(陆游《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稼轩词的典故人物进行分类研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英雄情结"与"慕陶情结",这两种情结都是其生存状态的反应,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前者的现实转域,两者共同形成了稼轩词的沉郁悲美,并由此得出结论:辛词之用典并非"掉书袋",正是这些典故人物使他的作品达到了一种深沉复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李煜和李清照一个是才气横溢的南唐后主,一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共同的"真"与"美"使二李词在数以万计且星光璀璨的词作中脱颖而出,但在意蕴、抒情方式等方面二李词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与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生活体验。本文通过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分析对比,试图探求她们生活环境影响下创作的心路历程,呈现四十年代沦陷区文坛女作家较为深入具体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在唐五代词坛上,李煜在词史上的突破,与其词中女性化意识的出现密切相关。李煜词中的女性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其词中的女性化视角与女性词的重合与交叠;其词中的女性化情感流露。李煜词中的女性化意识,是他的成长环境使然,也与他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词向来被归为纯情一娄,盖因其为人为词纯情任纵。李煜归宋以前,为词内容奢华,多写宫廷豪华生活或男女恋情,虽是亡国之音,但笔法自然,俊逸神飞,驳不掩玉,更多地体现出其纯真任纵的本质。围城及亡国归宋后词的内涵蕴藉、沧桑,更多地体现出失国之痛、人生之悲凉,但仍不失赤子真诚之心。综观其词,感情的真挚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李煜的词作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李煜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开阔词的境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词人,往往被人们提及,时时被人们称道,这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凭着他那些烩炙人口的词作,他本该受到人们长期的称赞。但在对李煜词的赞扬中,有些同志看到李煜词里有不少抒写亡国之痛和追怀故国的内容,便认为这些作品是爱国主义的,甚至把李煜的词和杜甫、文天祥的爱国诗相提并论。这就使人感到困惑了。  相似文献   

20.
深重的“苦难情结”是马丽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 ,全方位地展示西藏“大风景”的内在驱力。她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人类学史料价值 ,是有别于他人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藏 2 5年 ,她经历了走过春秋的创作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