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进贤 《科学通报》1981,26(11):703-703
Mcerwein首次使用重氮盐进行了不饱和化合物的芳基化反应。Beech利用重氮盐与肟的反应合成了一些芳香醛和酮。为了探讨重氮盐与肟的反应在合成芳香族化合物方面的适用性,我们以芳胺为  相似文献   

2.
陈耀祖 《科学通报》1962,7(8):37-37
当我们研究酰异硫氰与胺类反应的过程中曾经注意到这类试剂也能与肼类或酰肼类化合物发生相类似的加成反应,产生相应的酰缩氨基硫脲。根据近年来文献报导,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结核菌性能。因此利用这一个反应来合成一些新型的缩氨基碗脲及其相关化合物,探索其药理作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5):220-220
前所实现的1-芳代烷基呲唑酮-5类的裂解-聚合反应,为一种特殊的缩合聚合反应。这一反应的特点是,起始于反应物C—N键的断裂,裂解出的芳代烷基碳正离子作为活化粒子,进攻π-电子体系并导致形成新的C—C键。该型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视为原反应物的降解产物以及断裂掉的芳代烷基  相似文献   

4.
张自义 《科学通报》1964,9(11):1006-1006
由于其它研究工作的需要,作者企图自芳酰异硫氰与硫氰化钾作用来制备磺酰异硫氰。这类化合物在文献中尚未见报导过。我们观察到这类化合物极易发生聚合,无法自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例如当作者仿照以前工作中所报导制备酰异硫氰的方法,将等克分子量的芳磺酰氯与硫氰化钾在丙酮、乙腈或1,4二氧六环中室温下反应,均得到熔点很高,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只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桔红色粉末状聚合物(见表1)其反应式可能为:  相似文献   

5.
陈耀祖 《科学通报》1957,2(1):15-15
作者在前文中曾經报导了关于芳醯异硫氰作为鑒定醇类与酚类試剂的研究。現在作者报导利用这类試剂作为鑒定胺类試剂的結果。芳醯异硫氰用作鑒定胺类試剂比通常用的异氰酸芳酯或异硫氰酸芳酯較优越之处在于:(1)試剂本身易于制备。(2)它与胺类反应的条件很温和,一般在室温作用十余秒鐘(0.25毫克分子)即可完全,副反应少。因此早在1934年Douglass和Dains即推荐苯甲醯异硫氰作为鑒定芳胺的試剂。其后薩本鉄、高振衡等人也报导了用間硝基苯甲醯异硫氰鑒定芳胺  相似文献   

6.
对-甲酰苯基二茂铁的合成及其某些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树简 《科学通报》1965,10(1):78-78
作者们利用芳基化反应,用对-氨基苯甲醛的重氮盐与二茂铁作用,合成了对-甲酰苯基二茂铁(I),血红色菱形板状结晶。同时得到二元取代物双一(对一甲酚苯基)二茂铁(ll),血红色针状结  相似文献   

7.
吴世晖 《科学通报》1986,31(5):397-397
硅烯是有机合成中一类基本的反应活性中间体。从六十年代起,许多有机化学家曾用热化学方法或光化学方法获得了二甲基硅烯、甲基苯基硅烯、苯基三甲硅基硅烯等。最近我们也报道了二苯基硅烯的生成。硅烯的亲电性很强,能和碳-碳双键、叁键等发生加成反应,并对C—H,Si—H,Si—O,Si—X等化学键发生插入反应。通过二甲基硅烯和二苯基  相似文献   

8.
直接胺化绿色合成芳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胡常伟  付真金  田安民 《科学通报》2002,47(14):1041-1043
芳胺不仅是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医药、橡胶助剂及异氰酸酯生产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其传统合成方法都是多步骤的.以苯胺为例,需先将苯硝化,再对硝基苯进行催化加氢或其他条件下的还原[1~6],或用苯酚、卤代苯与氨基置换而得到[7~10].这些方法原子利用率低,操作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对环境危害大,因而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直接胺化合成苯胺将多步反应  相似文献   

9.
N-烷基芳胺用途广泛,是石油化工、橡胶产业、染料制备、药物研发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的重要中间体.传统的N-烷基芳胺合成往往存在原料价格较高、反应设备腐蚀和易于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以储量丰富的温室气体CO2作为C1资源,将CO2加氢与芳胺或硝基芳烃N-烷基化耦合制备N-烷基芳胺的催化剂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综述...  相似文献   

10.
汪猷 《科学通报》1965,10(12):1111-1111
本文扼要报导自合成的A链S-磺酸衍生物与天然B链S-磺酸衍生物给合而获得结晶牛胰岛素。前文报导后,我们在A链的合成以及最后半合成产物的纯化方面都作了改进。牛胰岛素A链羧端十二肽Ⅰ,即:N-苄氧羰基缬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丝氨酰-亮氨酰-酪氨酰-谷氨酰胺酰-亮氨酰-谷氨酰-天门冬酰胺酰-酪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天门冬酰胺,曾从下述两种合成途径获得:(1)已知的三肽酰肼  相似文献   

11.
冯新德 《科学通报》1981,26(3):150-150
胺—有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烯类聚合已有很多研究,近年,已有单独用芳胺引发烯类聚合的报道。苯肼能不能与芳胺一样引发烯类聚合?Das等曾报道用肼水合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水溶液聚合,但用苯肼作引发剂的烯类聚合迄今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以苯肼作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MEMA)的聚合动力学,初步提出并讨论了聚合机构。  相似文献   

12.
吴元鎏 《科学通报》1983,28(11):698-698
2-氧烷基磷酸酯(Ⅰ)之钠盐能与醛或酮进行Horner-Emmons-Wittig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酮(Ⅱ),此反应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产物之双键为反式,故在合成结构复杂的α,β-不饱和酮时很有用。我们在合成含不同下侧链前列腺素改造物(Ⅲ)时,常需要相应的磷酸酯(Ⅰ)。  相似文献   

13.
以醋酸钯为催化剂,通过对芳环sp2碳氢键的活化,实现了一个高区域选择性的芳环上氨基邻位的直接酰氧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当苯环上有给电子基或一般吸电子基时反应均可发生.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条件易于控制、产率较高等优点.对可能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兆祥  邱文丰  李惟嘉  李亚栋 《科学通报》2003,48(24):2515-2518
报道了氰基化合物环化反应的一种新型催化剂氮化锂Li3N, 可用来催化合成三嗪和嘧啶类化合物, 少量Li3N的存在即可使氰基化合物高效率地发生环化反应. 该合成方法简便, 在密封的溶剂热反应釜中进行反应, 不使用溶剂, 产物的分离纯化容易,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并对Li3N的催化机理及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思羽 《科学通报》1994,39(3):230-230
硒从痕量元素到药物的研究重心的转移必将促使硒有机化合物药学即将诞生.硒代卡巴肼已被证实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降低过氧化类酯的疗效、我们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它的衍生物α-芳酰基β-酰胺基硒脲,经EPR研究证实它具有很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捕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子筛催化酯化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兆华 《科学通报》1985,30(6):432-432
醇酸直接酯化是合成酯类的重要反应。但使用分子筛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尚未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年代初難波征太郎等注意到合成沸石能催化皂化反应,并用电导法测定水解速度。王秋莹等应用分子筛催化丙烯酸和一缩二乙二醇酯化反应,从反应生成水量来求反应产率。本文采用合成沸石在液相中催化醇酸直接合成三十多种酯。 本法可用于合成伯、仲、叔醇羧酸酯,产物纯度高,合成沸石可回收使用,可成为工业酯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曽昭抡 《科学通报》1966,11(2):77-77
在前一篇工作中指出了,二氯卡宾可以插入Sn—Cl键。本文报导,和Si—H及Ge—H键一样,Sn—H键也可以起卡宾插入反应: R_3SnH+:CCl_2→R_3SnCCl_2H (R—C_2H_5,正-C_4H_9)二氯卡宾还能与含有双键的有机锡化合物起加成作用而生成相应的二氯环丙烷衍生物,如:  相似文献   

18.
宋福民 《科学通报》1962,7(4):38-38
二硫代磷酸酯的金属盐,可用于合成有机硫磷化合物的中间反应(或中间产物)的分离检定,亦可作为矿物油的多效能的、具有去乳化能力的添加剂。后者,自 G.Avico 于1954年发表了第一篇专利报导以后,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作者为了观察不同结构的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的金属盐(固定价金属,变价金属)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首先,进行了铅盐的合成。综览文献,关于0,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铅盐的合成方法,不外三种。本文作者利用了其中之一法,分别以 n-G_4H_9OH,n-G_8H_(17)OH,  相似文献   

19.
李齐芳 《科学通报》1988,33(12):914-914
丙二酸和醛酮按Knoevenagel反应缩合生成α-烯酸,催化剂通常用吡啶等碱性物质。反应后需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提取产物,步骤颇为繁杂。作者发现芳醛和丙二酸在分子筛催化下极易得到取代苄叉丙二酸化合物;脂肪醛和丙二酸在载有三乙胺的分子筛催化下,可得到β-烯酸,选择性高,是合成β-烯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N, N-二甲基[60]富勒烯吡咯碘盐C60(C4H10N+)I-溶于四氢呋喃和水的两组分混合溶剂中时有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 相应的紫外-可见吸收谱随四氢呋喃和水混合溶剂组成的改变也有显著的变化. 发现浓度和温度对单体状态的C60(C4H10N+)I-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影响, 而对聚集状态的C60(C4H10N+)I-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TEM和AFM测定证实了有聚集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