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受荆楚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在特定的时代体现着他的深刻。荆楚先贤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鲁迅的评价和批判,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也作为一种资源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影响着鲁迅的创作和价值观。鲁迅的思想在先贤们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战斗的一生中,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和透辟的论述。鲁迅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文化教育遗产中的宝贵财富。研究鲁迅的教育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有现实意义的。 鲁迅没有写过系统的教育专著,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身体力行中,也保存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发掘和整理鲁迅的教育思想,是丰富我国的教育理论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下面,仅就几个方面对鲁迅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再谈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本是同根所生 ,在理解和践履自由主义基本信念上 ,较之任何自由主义者 ,鲁迅都绝无逊色。但是 ,鲁迅并非在中国简单鼓吹或演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他考虑更多的是自由理念如何有效地触动中国的现实与文化 ,怎样真正在中国人的内心扎根。他不是抽象地谈论、横向地移植西方自由思想 ,而是具体研究如何唤醒中国人的自由意识 ,如何建立一种符合自由理念的自由的思想与创造方式。鲁迅主要依靠他的文学进行自由的思想与创造 ,他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是文学与意识形态之关系的一个有趣个案。鲁迅在不同时期 ,对自由主义理论以及自由主义者 ,都提出过自己的质疑或批判 ,这并不意味着他怀疑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而恰恰是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提醒人们注意自由主义本身或有的分裂或偏至。鲁迅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还共享着注重个人气魄承担的中国传统的精神资源。正是通过自由主义 ,传统与现代在鲁迅和其他一些知识分子身上才真正得以沟通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日本     
鲁迅,是世界的鲁迅,但从各方面来说,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象日本这样,同鲁迅的名字联系得那么密切。鲁迅同日本不是一般的、一时一事的瓜葛。如果说撇开鲁迅和日本的关系就不易全面谈论鲁迅的生平和事业,也并不是夸大其词。而鲁迅之于日本,也远不止是一个中国文学家。鲁迅不仅在日本进步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且活在广大日本人民的心中。鲁迅与日本的交往和他的著作、思想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是当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文学道路日本是鲁迅一生中到过的唯一外国。从22岁到29岁,他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钱理群一生都在与鲁迅对话,与鲁迅不同时期的两次生命相遇,使他由理解、研究鲁迅转向感觉鲁迅,追求一种更为自由的叙述风格;对鲁迅平民化一面的关注,还原了一个普通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笔下总有自已最熟悉、因而也最容易生色的人物.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显示了他对当时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系列人物的深刻认识.而在知识分子这一人物系列中,鲁迅对教师这个阶层体察得尤为准确细致.这无疑与他青少年时期同教师的接触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他前后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教师生涯密切相连.教师,是鲁迅一生中从事过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职业是作家).对教师,鲁迅有着深刻的心理感受.多年来,学术界从这个角度来透视鲁迅作品一直注意不够.由此窥测到鲁迅作堂奥之一角,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鲁迅笔下的教师形象主要出现在他的小说散文里.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塾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在根本上他是思想家.鲁迅对于性问题的关注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必须从其思想深处找答案.鲁迅一生写了不少文章,都鲜明的折射出他深刻的性教育和性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奴隶根性问题,是从鲁迅的国民性主张角度考察他的小说而提出来的一个研究课题。鲁迅说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目的在于改造国民性。如何使所创作的小说起到改造国民性的作用呢?鲁迅认为办法是在其中发露国民性的劣点,使人们知道自己的病症之所在,这样便可以对症下药,设法加以疗治。本文所探讨的,就是鲁迅的发露国民性劣点的意图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近代中国文学泰斗的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七年多,而其中近六年的时间都是在东京度过的.在那里,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与事,找到了拯救苦难祖国、唤醒昏睡民众的途径--文学.可以说,东京是后来成为革命的鲁迅、文学的鲁迅的真正原点.  相似文献   

10.
李何林先生最早提出“普及鲁迅”。为什么?他有多方面的考虑。怎样普及?他提出了十分珍贵的切实可行的意见。他本人也终生不遗余力地为“普及鲁迅”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李提出“普及鲁迅”有重大现实意义,很了不起,但作为思想体系,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希望与绝望,光明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进化与轮回,有限与无限......这一组组对立矛盾的范畴,便构成了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鲁迅这种矛盾抗争的心灵结构也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创作中的显结构和潜结构。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在他的小说中已有所表现,而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得到了更充分更全面的呈现。深刻的绝望与对这种绝望的悲壮反抗,便构成了鲁迅精神追求的矛盾运动的两极,贯穿在他心灵的诗篇《野草》中。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在根本上他是思想家。鲁迅对于性问题的关注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必须从其思想深处找答案。鲁迅一生写了不少文章,都鲜明的折射出他深刻的性教育和性学思想内涵。通过阅读他的大部分文章,我们发现鲁迅对于神权、君权、父权、夫权都有着切肤之痛,而对于遭受权利压迫的弱者及下层人民、妇女、儿童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强烈的反对旧封建礼教,呼吁还人以人性,解放人性。鲁迅早在1909年,就努力倡导和普及科学的性知识,还主张父母洗澡是应不避讳儿童,应该从小让孩子看到和熟悉人体,最早走上学校讲台的性教育实践者。鲁迅先生的种种不畏封建礼教,大胆宣传性教育思想的行为和精神都深受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鲁迅离世80周年了。关于死后,鲁迅的本意是:"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然而80年来,鲁迅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符号,忽而摆上神坛,忽而拉下神坛,但他始终搅动着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波澜。文学的、国学的、史学的、哲学的、美术的等等领域都游动着鲁迅思想的影子。网络发达到今日,以文化名人的点击率计,鲁迅仍然名列榜首。以鲁迅骂人的或谩骂鲁迅的文章;选入课本的或踢出课本的鲁迅文章;说他是什么家的或说他不是什么家的声音也始终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高萍  刘立苹 《科技信息》2007,(6):159-159
历来学者往往都是通过《野草》来关注鲁迅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对生命的追问,而忽视了从他的小说中去体验他的生命世界观。鲁迅在《呐喊》与《彷徨》中慨叹了生命的悲哀,同时在《故事新编》中,他又意识到了生命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1931年初瞿秋白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转而从事文艺工作,鲁迅“马上把秋白同志当作一支很重要的生力军”,鲁迅“首先看重他的翻译,认为在国内文艺界是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与他比较的”。1931年12月15日,秋白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对鲁迅译的《毁灭》提出若干意见,并进而论及言语革命问题和翻译问题。鲁迅历来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凡有人  相似文献   

16.
胡征与鲁迅     
胡征是我国革命文艺运动中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挚着地学习鲁迅作品,进而研究鲁迅诗歌,无论创作还是思想,都受到鲁迅深刻的影响。学习、研究与追随鲁迅,是胡征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鲁迅先生是文化界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一直到今日还深入人心,对青年一代还起着教育作用,令人景慕、令人怀念。他—生要求前进,与恶势力战斗,指引青年走向进步的方向。他不仅在文学上有了辉煌的成就,对中国革命也做出不可没灭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讲到五四以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提起鲁迅与胡适这类人的关系,除了说斗争之外,更无二话。其实,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并不那样简单,单是五四时期鲁迅为胡适删诗一事,就足以说明实际情况的复杂了。一九二○年胡适出版了《尝试集》,在再版之前,他特意请了一些人为他删诗,鲁迅先生也为他删了一遍。当时,胡适尚置身于统一战线之中,他试图打开诗炉生新火,探索新涛创作的途径,是有其一定进步性的。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鲁迅将胡适的新诗创作活动也纳入了文学革命的总范畴,因而予以支持。当然,不能因此说这期间鲁迅与胡适就没有矛盾和斗争了。比如,同年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鲁迅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被接受与被广泛传播非常耐人寻味,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鲁迅人格魅力的形成原因,包括他的社会人格魅力,人伦关系方面的人格魅力,政治人格魅力以及学术人格魅力,粗略地再现鲁迅人格的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诗歌作品中,除了他那一贯的充满着战斗精神的创作个性特征之外,他的诗还具有口语化特征,表现在:他的诗具有意象朴素、主题单纯、指代明确、表达方式简洁等特点,从这些口语化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鲁迅诗歌的内在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