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有效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的重要措施,在城市规划中预留充足的建设空间,有助于各级避难场所建设和落实。文章主要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三级避难场所是解决城市避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避难场所选址和避难人员分配问题,开发了基于GIS和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图层叠加,筛选出城市风险区之外的绿地、公园等空间作为避难场所备选点。通过GIS的网络分析功能,提取城市道路网络的拓扑,计算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建立城市避难场所选址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优化城市所需的避难场所个数、选址和服务区域。以中国某市的数据为例,该模型和系统已应用于避难场所规划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适用于实际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密度较高、用地规模较大的中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的大量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地震紧急避难场所,满足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暂时避难的安全需要越来越迫切.采用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的需求、资源、安全和使用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大型中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社区公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首先,政府应大力引导建设社区公园,使之均匀分布;其次,在居住区审批和建设中,应控制居住区人均绿地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再次,在具体的交通组织中,要增强居住区内紧急避难场所的开放性,同城市避难通道联系便捷;最后,在地震紧急避难场所内部应规划一定比例开敞空间,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4.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目前还未获得足够重视,对规划设置避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及设施配套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的意义,并结合人体特征,摸索理想状态下校园防灾避难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指标,望能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选取及相应指标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小飞  崔金东  李旭 《甘肃科技》2013,29(8):4-5,65
建设应急避难疏散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等灾害的灾后避难行动表明,城市必须规划建设避难疏散场所。论文调查了秦皇岛市作为主要应急避难疏散场所的公园绿地的现状,分析了秦皇岛市在应急避难疏散场所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爽  赵士达  张楠  邱虎 《科技信息》2012,(17):36+38-36,3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地震灾害频发。近年来汶川和玉树的两次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地震后,安置震区难民是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解决灾区难民安置和紧急避难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天津市地震局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通过对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馆等建筑进行分析,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牌制作和埋设的技术要求。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宣教服务功能的提升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规划是提高城市综合抗灾避难能力、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城市灾难类型及特点、城市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等方面入手,研究了城市防灾避难中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并对国内外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的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8.
阐述船舶避难场所制度对海洋环境、周边居民的安全、沿岸国经济和社会利益产生的潜在影响,介绍中国针对该制度在立法和管理框架上的现状,给出一系列针对船舶避难场所制度的建议,包括建立一个综合的海事机构,修改现行法律,建立损害赔偿基金,预先指定避难场所,建立国家层面的海事数据库,引入海事交通控制图像监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很多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中,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使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减灾作用受到制约,也对灾后避难疏散造成了隐忧。本文通过分析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对管理保障措施的需求,提出防灾避难场所的组织管理、平时管理和灾时管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开始进行防灾避难场所的建设,但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使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减灾作用受到制约,也对灾后避难疏散造成了隐忧。通过分析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对管理保障措施的需求,提出防灾避难场所的组织管理、平时管理和灾时管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和震害分析是防震减灾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管理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建筑物空间数据库,并根据城市建筑物的特点,结合震害预测方法,在ArcView环境下集成了城市建筑物防震减灾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完善我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构建新型应急救援体系需要,采用对比与归纳方法,研究加拿大、南非、美国等产煤发达国家紧急避险理论和应急救援典型案例,总结紧急避险体系功能定位与组成,归纳避险设施布置及维护要求,提炼紧急避险体系建设相关参数要求.研究国内煤矿紧急避险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国内紧急避险体系建设对策:通过立法形式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直下型地震巨灾救援是世界地震救援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在城市地震救援方面有过惨痛损失和教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巨灾救援实际,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地震救援大型机械装备的需求、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研制救援属具、通用接口与操作技术的解决思路,使现有通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能快速转化为具有多种救援作业能力的专用救援大型机械装备,实现具有专业救援功能的大型救援装备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投入生命营救,满足未来城市直下型地震巨灾救援对专业大型救援装备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研究某处种群具有避难所的两种群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b12b21<1,避难所对系统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此时,随着避难所的增大,两个种群的数量单调减少;当b12b21>1成立时,存在一个域值m*=1-((1/b12b21)~(1/2)),如mm*,则两种群能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特性、传播方式与蔓延途径,根据高层火灾的特点,从防火设计、灭火作战计划、设置防火隔离、严格操作规定、加强火灾报警机制以及严格检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胡军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3):87-88,102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高层建筑在设计登高操作面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一套面向服务机器人的简易编程环境.利用此环境可以绘制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地图,使用图标进行可视化的编程,并对机器人的运行进行二维和三维动画仿真.编程环境模块间采用CORBA标准通信,功能独立的各模块可以分布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也易于移植到其他编程平台.在双臂移动式服务机器人SmartPal上的演示实验表明,此编程环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抗震救灾中的10大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恢复灾区通讯、勘察和评估震区灾情、打通运输通道、搜救遇难者生命、拆除灾区危房、医治灾民心理创伤、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运送救灾物质和伤员等工作中,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相应的高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搜救犬、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直升机、搜救工具、爆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10项科学技术及其相应的产品,并简要评估了其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探讨了现代高层建筑在火灾状况下人员疏散逃生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火灾状况下的最大逃生自救率。  相似文献   

20.
 地震荷载是一种随机荷载,桥梁结构受到罕遇或超预期地震作用时,抗震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荷载的破坏程度。连梁装置是公路桥梁防落梁系统中的最终安全保护措施,用于避免桥梁上、下部结构相对位移过大、支座丧失支承功能后发生落梁。结合国内外连梁装置的相关设计标准,对设拉索式连梁装置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及强震序列动力时程分析,得出连梁装置的防落梁效果及内力随其拉索长度、设计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在地震作用下,经合理设计的连梁装置起到防落梁效果,增大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抗推刚度,使地震荷载在各墩间平均分配。连梁装置在整个强震序列激励过程中均起到防落梁作用,可保证有损结构的通行能力,达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