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艾青与维尔哈仑葛泽溥一艾青是在近代外国文艺的直接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他的诗歌所受外来影响是多元的综合影响.但是,他与比利时大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仑(Emilverhaerem,1855-1916)的亲缘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维尔哈仑为艾青的诗艺准...  相似文献   

3.
徐福与吴越文化的海内外交流徐建春一、古籍中的徐福与海内外的徐福遗迹吴越地区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从这些神话传说中,可以窥及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吴越神话传说的研究,不仅可丰富吴越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另辟蹊径。前此,我们曾对大禹治水的传说和防风氏的...  相似文献   

4.
论吴越文化研究陈桥驿吴越文化研究近年来成为一种区域文化研究的热门。建立了几种学术性组织,如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吴文化研究会、吴越史地研究会等,经常举行吴越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包括国际学术讨论会,如1990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国际百越文化讨论会等,发表...  相似文献   

5.
从神歌看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神歌看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顾希佳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在它的民间文化中表现得比较充分。为了讨论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以及成因,我们选择了吴越神歌这一参照物。吴越神歌是吴越地区民间祭坛上的歌,大致又可分成三类: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赞神歌、上海郊区以及浙...  相似文献   

6.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情感背景和时代文学特征出发评析吴越小说的精神内涵, 认为在吴越小说的精神表现上, 创作主体运用现代意识的观照和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是微妙地交杂在一起的,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对现实变革既理解又尴尬的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吴越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对《孙子兵法》中的吴越武术技击、技法和技理思想进行了整理,旨在为中华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艾青 原名蒋海澄,中国诗人,1910年2月1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 艾青是南方省份一家地主的儿子。曾在巴黎留学,接触到雷蒙德(Rimbaua)和阿波利奈尔等欧洲大师的作品。回国后,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而被捕。1932年至1935年,艾青被拘禁在上海的法租界。他在那里写出第一个诗集,即后来发表的《大堰河》(1936)。标题诗是献给他的奶妈的,他爱他的奶妈,奶妈以当地村名作为名字,奶妈是位不识字的妇女。艾青从此背判了自己的阶级,把生命与艺术献给了被剥夺了的大众宣称“诗与伪善是绝缓的”。他很快投入了爱国的革命活动,从普通民众那里和他在北方的家乡那里搜集素材。 艾青的诗歌是他那个时代写出的最直白的诗歌,显示鲜明的形象和大胆使用色彩的特点。艾青一贯坚持诗歌必须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艺术形式,是“鼓励群众、教育群众的工具”;他劝告他的同行“坚持惠特曼·凡尔哈伦和马雅可夫斯基带进诗歌的革命精神。我们必须把诗歌变成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要毫不迟疑地使用任何适用于这个目的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吴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是吴越文化民族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由越人变为汉人 ,使吴越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激变 ,此后二千多年吴越地区的文化个性 ,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汉语代替越语 ,尚武变为崇文 ,文艺与科技发达 ,养生与隐逸盛行等等 ,是汉代吴越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洪刍在豫章诗社内部与徐俯同为众人服膺,他交游广阔,形骸放浪,诗歌有酷似其舅之称。但山谷诗法对于他而言是不合适的言说方式,他本身修养未到,强作奇峭超群之笔,难免空着皮相之弊,江西流弊在其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相似文献   

13.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7.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人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