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宏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23(3):8-10
将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积累P(3HB)的工程菌进行优化筛选,获得6个较高产的菌株,PHB含量最高为69.1%.经丙酸驯化,虽然没有PHBV的积累,但PHB的量均有增加,最高可达71.13%.另外,抗生素对菌体生长及PHB积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中心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domonas sp.)DS1001a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制备3-羟基丁酸(3-H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HB制备3-HB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2%PHB,0.05%NH4Cl,1.01%Na2HPO4·12H2O,0.39%KH2PO4,0.07%MgSO4·7H2O,0.000 5%CaCl2·2H2O;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0℃,装液量150mL,接种量1%,初始pH值6.28,培养时间18h.优化后3-HB的质量浓度为1.555mg/mL,回收率为77.75%,是单因素优化后的1.56倍.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林东恩$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张逸传$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郭世骚$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沈家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相似文献
4.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外增塑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成膜法制备了柠檬酸三乙酯(TEC)、大豆油和甘油三乙酸酯增塑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共混物,考察了增塑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物热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和电子拉力试验机分别测定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增塑剂中质量分数为5%的TEC对共聚物的增塑改性效果较好,与纯聚酯相比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mc)下降了2.0℃,结晶焓(ΔHmc)基本保持不变。当TEC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Tg下降21℃。TEC共混物能保持15.8MPa的拉伸强度和588%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5.
真养产碱杆菌H16突变株利用葡萄糖为碳源高产聚-β-羟基丁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紫外诱变技术〔1〕,处理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eutrophus)H16,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能高效利用葡萄糖为碳源高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突变菌株。摇瓶试验表明,该突变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积累PHB,PHB积累量达6.7g/L。 相似文献
6.
唐明宇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232-234
文章就当前聚β-羟基丁酸酯(PHB)微生物合成的一些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其中包括:产生PHB的主要微生物、PHB微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PHB聚合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碳源与营养受限等。 相似文献
7.
唐明宇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296-299
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loxybutymte以下简称PHB)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降解PHB的菌种及降解能力;PHB的降解过程和分子机制;PHB解聚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涂膜法制备了共聚组成不同的(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生物可降解膜。通过土壤和猪胰脂肪酶降解实验,考察了降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分子量及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降解和酶降解都经过表面腐蚀过程,无定形态首先降解,样品质量逐渐损失,分子量逐渐减少;结晶度对膜的腐蚀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降解速率都随4H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酶降解速率比土壤降解速率快,但分子量减少的程度不及土壤降解,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出现了小分子量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巴斯夫扩链剂-4370(ADR-4370)为扩链剂,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扩链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哈克转矩流变仪、力学性能测试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扩链剂种类及添加量对P(3HB-co-4HB)流变性能、熔体加工... 相似文献
10.
真养产碱菌(Alicaligeneseutrophus)M405可以利用葡萄糖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对真养产碱菌M405的营养性能以及PHB的定性、定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B经苏丹黑B梁色呈蓝黑色,它可以用氯仿抽提法提纯,在235nm分光光度计检测。真养产碱菌M405在氮源((NH4)2SO4)达2g·L-1时,经补料式一步培养后,葡萄糖转化率达到269%,此时PHB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及其交联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之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2):166-169
通过改变聚乙二醇的用量,将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共聚制成嵌预聚体,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后再用三羟甲基丙烷交联,制得系列聚氨酯型新颖性体。通过对其性能研究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聚氨酯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降低,而降解速度去加快。 相似文献
12.
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阻垢缓蚀剂聚天门冬氨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天门冬氨酸是新一代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阻垢缓蚀剂。本文对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性能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认为 :间接生产工艺已较成熟 ,直接生产工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吲哚 3 乙酸、吲哚 3 丁酸和邻菲啉的量子化学计算 ,可以对它们与RE(Ⅲ )的配位方式做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温快速反应法成功制备聚丙烯酸/蒙脱土高吸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在20~40℃研究聚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FeCl3的室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sh关系,其单位质量的平衡吸附量Γ=5.31c0.61g;吸附过程为二级反应,1/c与吸附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复合材料吸附FeCl3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1.955×10-6exp(26.025/RT),其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26.025 kJ/mol;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进行,其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2,3-二磷酸甘油酸).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诱导时间为4 h,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2,3-BPG含量最高.如果诱导后加入终质量分数为0.5%的Tween 80可以有效促进2,3-BPG分泌到培养基中.诱导后4 h添加新培养基,补加葡萄糖可以使2,3-BPG的产量提高1倍,达到7.5 mmol/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海水、活性污泥及土壤埋藏降解实验对化学法合成的聚3-羟基了酸酯(PHB)薄膜进行了生物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化学合成PHB薄膜的微生物分布比较广泛;水解作用在PHB生物降解过程中对其失重率影响很小;PHB薄膜的结晶度增加则生物降解性降低,PHB中S型单体的存在将明显降低其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8.
Aeromonas hydrophila (A. hydrophila) 4AK4 produce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with an almost constant 3-hydroxyhexanoate (3HHx) content of 10 % - 15 % from lauric acid and/or soybean oil. Both A. hydrophila 4AK4 and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il (E. coil) JMU193(pBH32) produced PHBHHx with controllable 3HHx content when fed lauric acid and another co-substrate. With glucose or gluconate as the co-substrate, the 3HHx content in the copolyester produced by A. hydrophila 4AK4 was reduced slightly from 12% to 9%. However, the 3HHx content in the copolyester produced by E. coll JMU193 (pBH32)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9% to 2% with fructose as the co-substrat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regulation of 3HHx content in PHBHHx can be achieved us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 coll. 相似文献
19.
乙基纤维素共混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L-乳酸(PLLA)和乙基纤维素(EC)的三氯甲烷溶液以不同比例混合浇膜制备出的PLLA-EC共混物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共混物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LLA与EC两种聚合物间存在着氢键作用,两种组分部分相容;PLLA与EC的比例对共混物的结晶性能有极大影响,随着E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LLA结晶的熔点降低,结晶度、晶体尺寸和晶体完美度均降低;EC的含量对PLLA-EC共混物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降解速率也有显著影响,当EC含量高于30%时,PLLA-EC共混物的降解速率会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