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国内企业的并购总金额已经达到1200多亿元,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并购呈加速状态,中国并购的高潮正在酝酿。未来进行并购活动的买方和卖方都将呈现“爆炸性的增长”。 那么,我国的并购有什么特点?又将如何发展?最近,本刊专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胡爱本教授,他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13,(7):I0008-I0009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5月22日发布报告称,过去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迅猛,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额为103亿美元,2012年达6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普华永道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加,尤其是2011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对欧洲资产的并购交易额更是翻了几番。与此同时,日韩等亚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欧洲资产的并购力度。  相似文献   

3.
对于国内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市场而言,2012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市场繁荣,产品提升,企业壮大的同时,产业发展暗流涌动,增长道路坎坷不平.2013年,随着国际"次金融危机"逐渐淡去,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我国CRM市场将面临新一轮增长. 在线SaaS火爆 在我国,CRM软件自1997年起就广为企业所关注,截至2012年年底,国内CRM厂商已超过600家,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地区.  相似文献   

4.
汪涛 《安徽科技》2001,(1):32-34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统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更是国际竞争的手段。迄今,全球共发生了5次企业并购风潮,第一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第四次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第五次即当代全球企业并购风潮始于90年代中期,至今已7年之久,其与前四次企业并购风潮相比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中国外货并购的背景做了分析,并对中国并购的概况做了阐述,以及目前国内企业在并购中的处境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卷入第五次并购浪潮。有鉴于此。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策略已成为我国被并购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我国面向国际资本,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内企业并购日益频繁,并购涉及各行各业,并购双方公司规模也是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上是否存在一种主导的并购动机,是否具有行业特征?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样本进行分析,对国内企业并购现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专利资源的产出和占有看河南省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上,专利的产出和占有情况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晴雨表。现状:河南省社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河南省专利申请在上年20.1%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又有大幅提升,当年专利申请量8981件,居国内第12位(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增长率达到42.1%,居国内第11位,高于国内37.4%的平均增长水平,是“九五”以来河南省专利申请年增长最快的一年。长期以来河南省知识产权资源占有量偏少的局面已初步得到改善,全省专利申请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截至2005年底,全省企业…  相似文献   

8.
林云志 《华东科技》2014,(10):62-63
并购和任何商业行为一样,都存在风险,如何降低和不完全的控制它,取决于一个经营者的眼光和智慧。自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西方国家便兴起了一轮并购热,并且这股并购热一直在不停驱动,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了通过"强强合并"和"跨国并购"为特征的的第五次浪潮。相较西方的并购史,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起步较晚。从2006年开始,国内企业才逐步意识到并购在经济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近年来,通过并购发展和改善企业架构,借此更快更有效谋得利益的方式,也逐步转向中型企业,甚至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并购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并购的风险来源。力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项并购交易的参与风险做出评估,并决定风险及收益特征能否适合各自的企业,从而筛选出合适的目标企业,以使并购后的企业实现预期收益的目标,同时将企业并购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来确定合适的投资比率。因此,完善的并购计划,以及对目标公司产业、财务、经营能力等全面的审计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而对目标公司的价值估算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正阎大颖、葛顺奇在《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9期撰文指出,中国二十多年来引进外资的主旨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然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只可能将国内成熟、标准化、低成长潜力甚至即将淘汰的产品和技术通过OFDI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尖端优势技术则仍保留在本国。因此,中国企业要有效实现外源式技术获取,必然要逐步将国际化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一)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新兴技术拓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企业并购的风险来源.力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项并购交易的参与风险做出评估,并决定风险及收益特征能否适合各自的企业,从而筛选出合适的目标企业,以使并购后的企业实现预期收益的目标,同时将企业并购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来确定合适的投资比率.因此,完善的并购计划,以及对目标公司产业、财务、经营能力等全面的审计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而对目标公司的价值估算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姬睿睿 《科技信息》2007,(33):139-139,120
软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大型软件企业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纷纷积极实施并购战略。而实现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则离不开有效的并购后整合,尤其要将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作为重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并购将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及更具竞争力企业的产生,但同时外资的并购威胁也需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境外投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境外投资并购,是近两年中国经济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金额达22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3.5倍。然而,自今年以来,我国境外投资呈现明显回落,几乎是"断崖式"下滑。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境外投资出现  相似文献   

14.
100家超亿元工业企业的非典影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冬今春爆发的非典,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对全市100家年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尽管企业部分经济指标绝对值比上年有所增加,但从非典前的发展态势和企业的预计目标来分析,非典对本市工业的影响不容忽视。调查显示,91%的企业受非典影响。51%的企业上半年收入未达到目标收入,平均低于目标收入的43.85%。受非典影响,2003年第2季度较去年同期,100家企业销售产值平均下降6.7%,利润下降9.39%,出口下降6.78%。57.14%的企业预测全年销售额将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程度⒈总体影响较大,直接…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日前,安徽省开始实施"千百专利企业"培育计划,力争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30%。"千百专利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培育年申请专利过千件的企业3家至5家,年申请专利过五百件的企业20家至30家。列入"千百专利企业"培育计划的企业,都是拥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一浪更推一浪高。此前,全球已经历过四轮企业大并购浪潮:第一波潮水兴起于1898年—1903年,它促使世界工业具备了现代结构。第二波潮水涌起于1920年—1929年,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以美国为例,全美有12000家企业因并购销声匿迹。第三波潮水在上个世纪60年代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IT业的并购年,那还为时过早。种种迹象显示,中外IT企业的并购与反并购会在2005年掀起大潮。  相似文献   

18.
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彩电行业迎来了近三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15年,面对国内彩电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电视厂商们或喊出"互联网战略"寻求产业升级、或通过"黑白配"战略加码白电业务、或角力前沿技术寻找变革机遇,2015年的智能电视市场,显得愈加扑朔迷离……三星:产品技术为王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电视市场整体遇冷,中国市场亦迎来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面。奥维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4461万台,同比下降6.6%;零售额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9.
并购是资源类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扩大经济规模,获取价格控制权或提高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国外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及与我国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的区别,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并购经验有:要实现并购动机正确化;要实现并购市场化;要实现并购代理化;要实现并购规范化;要实现并购多样化;要打好并购国内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邦国 《科技信息》2011,(12):63-63
公司并购已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产权交易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公司从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公司实现资本快速扩张的有效手段,是资本运营中的"滚雪球"。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联盟和并购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复杂程度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观看新闻或是阅读任何一家报纸杂志的商业版,你都不难发现自己被淹没在并购狂潮之中。公司管理层信心满满地发表着他们对合并企业未来的展望,向股东们保证未来的利润。似乎大家都沉浸于合并事件的狂喜之中,却很少有人会问及合并的价格是否合理,甚至合并是否必要。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合理的收购价格有利于企业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许多并购活动中存在着并购者为并购活动支付过高的价钱,但并购后的公司却不能给并购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的现象,本文就并购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产生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