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信息化》2009,(5):86-86
《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网民愿意使用免费的安全软件,而近八成的网民对于在网上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民上网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调查显示,近半数网民从未听说或关注过第三方机构颁发的网站诚信标示,我国互联网亟需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3,(8):9-9
【5.91亿】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3.
网络由最初的走近生活到如今融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以其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向我们展示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处于从电子政务向电子公务转型的政府网站有何痛楚呢?计世资讯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57.5茗的公众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在中国城市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电子政务的人却超过了75%,而从未使用过电子政务网站的网民则占了45.6%,真正经常使用电子政务网站的网民只有9.7%。两份权威调查报告尽管数据有别,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在线     
《信息化建设》2011,(12):60-63
宏观【报告】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发布11月14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约1/4;占亚洲网民总数的55.4%。有线用户中的宽带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巨大浪潮正扑面而来。据有关方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已高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可以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民化时代。怎样才能踏浪而行、挺立潮头呢?答案是“:重新出发,重新想象”!  相似文献   

7.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10,(8):86-88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互联网整体接入水平基本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新上网的网民中,手机网民比例已经达到80.7%,这也验证了中国已从“互联网时代”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9.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1,(4):63-63
【超五成】 超五成手机网民用手机银行 国内著名手机应用服务平台3G门户日前在京发布《2011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用户调研报告》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至2011年2月,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达52.2%,用户人群结构不断优化,预示出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1.
何谨 《科技智囊》2014,(8):44-53
<正>2014,全民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日前,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相似文献   

12.
黄婧 《华东科技》2009,(2):10-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刚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7月18日公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2.4%。报告显示青年人占网民的76.2%,其中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13,(2):8-8
5.64亿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09,(11):87-87
2.35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较前一年增长了5949万人,年增长率达34%,其中4340万人来自上网时间不到一年的新网民。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9.4%,较去年底增长了1.4%,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出现增长趋势。报告显示,百度的首选忠诚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知识量、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全球开启了数字化时代,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10~19岁全体占比为20.2%,可见,现今青少年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土著民。  相似文献   

17.
凌云 《科技信息》2013,(20):276-276
<正>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全球每十个网民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亚洲每五个网民中就有两个中国人。通过互联网在我国网民中进行有效的网络动员,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网络信息平台,只有找准这些不同网络信息平台的各自特征,加以合理利用,才能有效地为网络动员所用,最大化地发挥能量。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信息化》2010,(1):88-8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8788万,同比增加2459万人,年增长率为38.9%,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总金额为1195.2亿元。其中,网民在C2C网站上的购物支出占网购总金额的89%。据CNNIC报告测算,全年网购总金额达到2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2,(12):64-65
正经过若干年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有超过5亿的网民。即全球每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以上是中国人。译者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最近发布的2012年互联网趋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23亿,同比增长8%。中国互联网用户位居全球第一,为5.13亿,即每4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电脑的普及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网民年龄21~30岁之间的,约占总网民数的68.5%以上;网民文化结构在大专和本科以上的,约占总网民数的91.6%~98.7%。由此可见,正是高校年轻的学生群体,构成了我国网民的主体。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网络文化也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逐渐侵犯着时代的制高点。网络空间为高校德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主动占领这块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将成为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从未遇到过的,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转变观念,辨证看待网络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