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渗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研究的发展。从多相渗流和扩散迁移机制出发建立以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为基本变量的实用化三参数模型。该模型由一组描述水-汽质量守恒、空气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成。利用该模型对埋管的热过程、砂土物性测量、毛细滞后现象、回湿过程、突发高温作用下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和冻融过程进行了研究。为了模型的进一步应用,仍需对束缚水饱和度以下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获取方法、非饱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边界效应和滞后效应的物理机理等方面深入研究。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溶质的运移更是一个饶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三参数渗流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的发展,系统地介绍了三参数渗流模型概括的基本传递机制和物性数据,特别是松散介质的物性数据的获取方法。以埋管周围砂土内的传热传质动态过程研究为例,给出了不同边界条件的描述,介绍了介质物性数据及初始温度、含湿饱和度等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常功率加热条件下,浅埋水平管道周围温度、含湿饱和度以及压力分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多孔介质中单相对流换热分析的流体渗流模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自然界和工程上常遇到多孔介质的渗流流动和传热传质,具体的研究分析总要涉及渗流的模式问题.本文对经典达西流和Forchheimer扩展达西流、Brinkman扩展达西流以及Forch-heimer-Brinkman-Darcy流模式作了简明、系统的整理和综述,分析其适用的场合,供理解和研究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渗透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准确确定是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传统的 Taylor公式对于不均匀多孔介质的预测效果很不理想。为此 ,利用实际多孔介质剖面图 ,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 b、多孔介质孔隙面积分布分形维数 d和孔隙谱维数 ds,在综合考虑了多孔介质孔隙比、颗粒粒径及孔隙连通性的基础上对 Taylor公式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所提出的新公式在实际预测中相当精确可靠 ,较好地克服了多孔介质复杂多变的几何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孔介质结构特征是研究多孔介质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主要的多孔介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理论实验研究方法,对比了其优缺点。其次,对目前文献获得的土壤、岩样、水泥和煤的主要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类归纳。最后,对目前多孔介质结构的分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各种分维数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可以看出,目前对多孔介质结构研究还只是针对某个学科的某种或某类多孔介质,而且集中在很少的几个结构特征参数,系统研究很少,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多孔介质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内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了含内热源圆柱形多孔介质内不均匀温度分布产生的浮力效应引起的自然对流。给出了以流函数表示的无量纲基本方程,用控制容积法对方程离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多孔介质内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讨论了瑞利数Ra和刘易斯数Le对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回水现象是物料干燥的逆过程,本文综合应用对流传热体质理论、热质扩散理论及吸附与凝聚理论,对刚性多孔介质的回水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回水现象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回水传质过程的理论解,进而得到了刚性多孔介质回水过程的3个阶段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毛细多孔介质中发生高强度热质交换时的微分方程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作者们在文献中所进行的研究扩展到同时存在液相和汽相转移的场合。分析了在高强度热质交换条件下毛细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之间的相互干扰,导出了较普遍的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太阳池的蓄热能力和运行稳定性,需要充分了解盐梯度太阳池的热盐对流特性。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研究具有多孔介质层内产热腔体内的双扩散自然对流与熵产。探讨内产热系数、达西数、Soret与Dufour效应等影响因素作用下,腔体内热质传递过程与熵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达西数的多孔介质层有助于抑制腔体底面的传热传质效率,且盲目减小达西数的影响并不大,而内产热的增加会抑制腔体底面的传热传质效率。Soret效应有助于促进腔体内部的传质过程,而Dufour效应对传热过程有积极影响。低达西数的多孔介质层有助于抑制熵产的产生,而内产热强度对熵产有促进作用,且在高内产热强度的工况下,热不可逆性处于主导地位。Soret效应对熵产的作用不明显,而Dufour效应对熵产有促进作用,且在高Dufour效应作用下,热不可逆性在总熵产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CPL蒸发器多孔芯温压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气液两相分层饱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蒸发器多孔芯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根据多孔芯内气液相界面移动时,内部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的计算特性,分析了系统启动和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多孔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粗粒料缩尺效应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粗粒料室内试验不同缩尺方法的优缺点、目前粗粒料强度和变形试验常用仪器的优缺点以及这些仪器用于研究粗粒料强度和变形的代表性成果;概括了缩尺效应对粗粒料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缩尺效应的评价依据;讨论了缩尺效应研究中应考虑和注意的一些问题,如试样密度的控制、缩尺效应的定量化表述等,并指出缩尺效应研究应注意替代级配料和原级配料的密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互参《厦门志》与《金门志》两书“风俗记”之岁时礼俗,发现厦金两地除二、三、六、八、九与十一月之俗尚大致相同外,还存有十一处差异。一为元旦,两地粪土出户之日三五有别;二为人日,食七宝羹已不在金门盛行;三为正月初九,厦因华侈而多见富家演剧之俗;四为立春,厦书“春”或“福寿”字,金无;五为上元,厦地“跳火”去病除疾,金地“烧旧灯篝”承祭告礼;六为四月八日,厦有浴佛之会,金则未记;七为端午,厦五色龙船竞渡,金画八卦、书对联、燃磺烟等;八为七月三十,金“关地狱门”,厦承七月“普渡”礼;九为十二月初二,厦做“头牙”,金则以二月初二日为“头牙”;十为十二月二十,厦“扫尘”,金不记;十一为除夕,厦重春帖之祥寿,并依灯檠卜晴雨。这些差异均有各自的承袭、分布或流变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斯奈尔定律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平界面上产生折射波的条件,得出了临界角表达形式.并对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折射波条件进行了讨论,研完了单层界面上产生的折射波走时曲线,并将最后结果推广到多层界面的情形;最后给出模型计算结果,并对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建立了石灰竖炉炉内反应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利用现场检测和测定的各种参数,针对某厂4m×2lm(直径×高)石灰竖炉的炉内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仿真计算与优化,研究了各操作参数对石灰石煅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提出,该石灰炉的最优操作条件为焦比0.075~0.078,空气过剩系数1.05~1.10,下料量15~18t/h;在此条件下,预热带、反应带、冷却带"三带"的长度比将接近211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铝电解槽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叙述了我国铝电解槽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指出目前常用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及可能的改进,并较详细地介绍了自适应控制和分布式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铝电解上的应用,指出中国铝电解控制技术将发展成为以氧化铝浓度自适应控制为基础的智能模糊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角域的自由曲面,在重心坐标的基础上,采用正常域自由曲面的矩阵形式构造曲面片.通过矩阵微分运算,以确定曲面片上任意点的切矢,从而给出具有公共边界的两块三角域曲面片C~1的连续条件,为复杂曲面构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汽体不混合及液体部分混合条件下,关于雾沫夹带对蒸馏塔板效率的影响,本文导出了数学关系式,其计算结果与Lockett等给出的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8.
联合TM和NOAA数据研究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散)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类型下垫面水热传输机制不同,利用专题地图(TM)数据将黄河三角洲分为植被覆盖区域、裸地和水面3类计算区域,结合NOAA数据,根据SEBS(surface energyba lance system)模型并适当修改,分别建立植被、裸地和水面蒸发(散)模型,依据模型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区域蒸发(散)量。黄河三角洲蒸发(散)量较高,2002年农田平均蒸发(散)量814mm,湿地平均蒸散量为843mm,裸地蒸发量变化较大,平均为637mm,与地表湿润程度有关。计算的冬小麦、棉花蒸散量基本接近其需水量;遥感方法计算结果与点上观测结果比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支护中锚杆的预应力与摩阻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杆支护在国内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工作机理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尚不够完善.以1个预应力锚杆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对工程锚杆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测试了锚固体在岩土中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及其锚杆中的预应力变化,校验了锚杆的设计数据,为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测试结果表明,锚固体与岩土体间的摩阻力沿锚杆长度不是均匀分布的,其分布规律与摩阻力水平有关,在孔口附近最大,从孔口沿锚杆长度逐渐衰减.锚杆的预应力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化与注浆量、锚杆的位置及其锁定荷载有关.锚杆杆体的受力变化对基坑开挖较为敏感,同时围护墙体的水平位移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基体元素钨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铬的干扰影响,选用适当的高次方程对其干扰曲线进行拟合。利用一系列含有已知含量钨的铬标准溶液的实验数据,用回归分析求得方程系数。以此通过对高次方程求解即可求得三氧化钨试样中铬的准确结果,该法适用于类似干扰存在下的其他元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