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 《科技资讯》2014,(30):241-243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盏灯,它体现了电视媒体的社会属性。它能体现中心工作,引导思想认识,给人带来教化,也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电视公益广告发展至今已经日趋成熟,涌现出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优秀作品,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和津津乐道的艺术作品。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创作体会和对全国电视公益广告作品的研究,总结了公益广告创作的基本规律,以期在争鸣中相互探讨,相互启迪,共同推动这项创作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五媒体的兴起——手机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葛菁 《海峡科学》2007,(12):94-96
20世纪八十年代,手机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渐渐成为了现代人沟通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之一.而手机电视的出现使得手机不单单是一个通讯工具,也成为了一个接收信息的媒体.2004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在国内开展了手机电视业务,经过两年的探索,已经有所发展进步.该文从手机电视的特点入手,探讨了手机电视的受众与传播优势,试图总结出其与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所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预测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凌斌  张智 《安徽科技》2013,(4):51-52
目前,将电视字幕播出与硬盘自动播出联合应用,实现播出线字幕播出的全流程自动控制,已经成为电视字幕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台播出中心字幕播出实例,对电视字幕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项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我国的数字电视行业历经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发展体系,而数字电视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经历了技术革新。未来,数字电视也将成为我国电视领域的重要支柱。因此,该文旨在对新时期下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运作原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探究,最大程度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电视购物正日益繁荣,电视购物频道不断开播,专业电视购物运营商也“上市”了,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网上购物也受到人们的追捧。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都属于较新的零售经营模式,是对传统零售行业的突破,两者经营运作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各自的优劣,同时,也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一) 产业化是整个有线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加大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力度,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有线广播电视事业已成为广电人亟待完成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电视行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为人们了解周边、国家、社会大事小事提供了便利,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与新媒体已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发展背景下,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电视导演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该文主要研究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导演应当具备的创作技巧,为我国媒体电视的发展提供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8.
电视被认为是视频技术发展的先驱,作为一种视觉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视频领域开始了新的革命.计算机视频与电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近几年,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电视编辑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视频技术已经成为电视编辑与制作的核心技术.字幕机,非线性编辑控制站以及绘图系统都是计算机视频技术与电视技术的最好结合.但是计算机视频与电视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锐锋 《科技资讯》2012,(7):102-10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机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电视发射机主要的功能是负责电视信号的传输,而激励器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其发生故障,则会影响电视信号的质量。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电视发射机激励器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跃 《安徽科技》2005,(9):49-50
移动电视是近年内我国新出现的户外移动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电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传播,人们可以在安装了接收装置的汽车、轮船、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如固定电视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移动电视不仅为现代社会高度紧张的人们提供了即时的娱乐及休闲方式,同时还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为受众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服务.因此,移动电视又常被称作第五媒体或边缘媒体.  相似文献   

11.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媒介整合传播,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出现,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而且实现了跨媒介资源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通过对众多报纸新信息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将报纸介质中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以视听形式传递给受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实现了报纸与电视媒体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陈梅  刘加勤 《科技信息》2009,(16):133-134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电视机旁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甚至越来越多的婴儿,从零岁起就开始接受电视的教育,并伴随着电视成长。电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性别角色和道德发展等。本文以电视媒体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效应、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发挥电视媒体优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在被人们认同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教育电视,教育电视会不会被网络教育所代替,成为争论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教育电视的种种优势,讨论了网络教育以及其他新的教育形式为教育电视的发展提供了种种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教育电视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晚于其他媒介,所以对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平面媒体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天下女人》进行个案分析,追踪电视女性栏目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电视女性栏目所表现和塑造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苏海龙 《甘肃科技》2007,23(8):239-240,171
文章叙述了信息时代的科技电视与网络结合的必要性。从科技电视信息的传播途径中寻找与网络并存、共同发展之路已成为科技电视发展的新战略,对科技电视如何融入网络、科技电视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视由于声画并茂、广泛的普及率和超强的家庭渗透性等特点,成为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及、影响最深刻的媒介。在云南一些较不发达、比较边远的少数民族村落,电视同样深刻地融入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首选。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从媒介接触情况,电视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分析了电视对云南大理市一个白族村庄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文 《科技信息》2007,(26):51-51
随着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的电视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过渡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通过模拟技术处理的电视信号存在着信杂比低、多次复制信号损伤严重等无法克服的致命缺点,在对电视节目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己难以满足人们对图像和声音质量上的需求。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高清电视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环绕声声音制作技术﹑录制语音技术﹑高清电视拍摄技术和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因素,最后研究了非线性编辑在高清电视制作中的应用和明暗对比度与清晰度。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兰鑫 《科技信息》2011,(22):I0271-I0271
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各类电视气象节目基本覆盖了各个电视频道,播出次数、节目时长和预报时效都在加强。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单薄的天气信息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要。电视天气预报所负担的传统的功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京 《科技信息》2012,(2):291-291
20世纪以来,电视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它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报纸、广播之后人们普遍使用的用来获取消息、接受教育、放松身心的大众媒介。与此同时,体育这一集竞赛、健体、养生、娱乐于一身的项目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与体育相互选择,人们通过电视收看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了解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通过电视传递它特有的激情和睿智,这样的组合也为电视体育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曾玮  抗文生 《甘肃科技》2007,23(3):242-243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的交流都离不开传播,旅游文化也不例外。当今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各种媒体都为旅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传播渠道,这其中又以电视传播最为普及同时也更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电视在传播各种旅游文化的同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成为了人们增长知识以及各种旅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为有效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