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苹 《科技信息》2009,(16):107-107
修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精读课文中大量出现。本文从修辞与文化及交际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分析修辞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修辞鉴赏力和根据英语修辞规律进行组词造句与布局谋篇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重言是一种用and连接两个词来表达一个单一复杂的概念的英语修辞格。从语法修辞、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视角,探讨重言格各种结构的用法、修辞理据及其构式语义的认知推理;指出这一修辞结构的真正含义赋形于其构式之中,因此,研究这一修辞格时,不能忽略对其结构功能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英语文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说话、写作时恰当应用修辞能达到渲染气氛,增强色彩等效果。本文就英语中几种较为生疏、易混淆的修辞从其概念到具体使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是当代美国"新修辞学"的代表、著名的修辞学家,认同是伯克整个修辞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以肯尼斯·伯克的认同说为基础,提出一种广告语篇分析的模式,旨在揭示广告语篇的修辞过程和说明广告语篇中体现的修辞目的.通过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广告语言如何展示修辞目的和影响广告修辞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化对新修辞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是当代美国“新修辞学“的代表、著名的修辞学家,认同是伯克整个修辞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以肯尼斯.伯克的认同说为基础,提出一种广告语篇分析的模式,旨在揭示广告语篇的修辞过程和说明广告语篇中体现的修辞目的。通过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广告语言如何展示修辞目的和影响广告修辞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化对新修辞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汉语姓名修辞主要包括在文学作品中将姓名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段和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姓名的称名功能。姓名修辞着力点是从多角度综合各方面要素,为人物起一个合适的好名字。为达到修辞目的,可以从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文化学等角度开掘修辞要素。这些修辞要素包括音高、音色、节奏、结构、附加义、汉字形体、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7.
拟人是一种以人比物的修辞方法。《庄子》不但以人比物,而且以人比理,从而开辟出一片奇异的修辞景观。对《庄子》而言,拟人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言说策略,承载着特殊的修辞功能,可以较好地为庄子言道、传道服务。  相似文献   

8.
徐洪芬 《科技信息》2011,(3):244-244,247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还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文章结合当前英语写作现状,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从遣词、造句、谋篇三方面入手,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汉夸张修辞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张(hyperbole)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积极的修辞作用。从概念、语用类型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该修辞格进行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象征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是一种艺术或修辞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思维方式,以具体可感形象指代某种内涵更加抽象或广泛的事物或概念,并因为这种意义的超越性指向而与宗教追求相契合。象征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一大特征,分别表现为《圣经》语义象征、自然的象征、艺术的象征和宗教仪式的象征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英语首语反复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语篇中的一种衔接手段。使用得当,它能够产生均衡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和增加节奏惑与韵律美等积极修辞效果,同时具有促成语篇的层次性、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矛盾修辞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矛盾修辞及其翻译陈琳霞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是用两个意思正好相反的词或词组构成的一种辞格。这种修辞方法,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创造出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造成一种出人意外,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在此谈谈这种修辞方法及其翻译。矛盾修辞法在文章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双关是汉语修辞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双关的形成及特点、分类、功能、人文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双关在歇后语、谜语中的运用,指出了双关的修辞作用及在使用双关语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修辞的最高境界是修辞的“化境”。这种“化境”是指修辞主体运用修辞技巧已达到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地步,再也感觉不到自身在刻意运用修辞技法。同时,修辞接受客体也感觉不到修辞主体运用技巧的痕迹。要达到修辞的“化境”,必须达到天然自成的反映生活和修辞主体情感的“真”;修辞与语音、语境、语体的“谐”;修辞主体对修技巧的一种独特感悟与运用的“灵”;修辞语言清新自然言简意丰的“朴”。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维度词“深、浅”的认知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隐喻原理分析空间维度词“深、浅”的初始意义及其向不同概念域的投射过程和投射依据,说明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反映并体现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汉语中的拈连辞格也是认知能力的反映。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理论有助于阐释这一辞格生成的认知机理和实时意义建构过程,从而为汉语拈连辞格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黄晶晶 《科技信息》2009,(28):I0165-I0165,I0167
在安徽作家潘军的小说中,反讽修辞集中表现在文本叙述语言、人物自我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中。这种反讽修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颠覆传统阅读经验的修辞方式,而且内化为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体现了潘军小说的真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修辞的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可以为修辞的研究打开新的视窗,同时也是深化修辞研究的一条必由之路。别解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其实质是人们换用了另外一个语言样板来对词义进行重新理解。别解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异质感的产生、自返性排查、语义类推、意义潜势的激活等几个具体过程。别解的生成必须以语言知识、百科知识等作为基础,但同时也离不开人的认知习惯。别解可能会使词语的意义发生“歧变”,成为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