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美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进行家庭美德建设,在建设格局上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建设目标上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在建设方法上要处理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律多元主义语境下,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对独立又长期并存.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乡村法律秩序过程中,要给予习惯法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处理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积极推动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乡村社会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理性的关系、法律与理智的关系是梁漱溟法律与文化心理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前者主要存在于中国,后者主要存在于西方。在法律与理性的关系上,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的法律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的,而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由道德决定的,而道德是由理性决定的。在法律与理智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西方法律的科学化之中。同时,梁漱溟也认为,法律是理性与理智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信仰、道德、法律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意识形态。这三者通过对人的灵魂归属、伦理感受、行为模式的层层规范和制约,形成维护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有力的三道防线。如果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对于综合治理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促使社会共同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民愤对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可以监督司法活动,提升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它又干扰了司法机关独立性,影响司法公正.应当客观全面认识民愤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将民愤纳入法治渠道,正确分析和鉴别民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考虑民愤影响,提高司法机关独立性,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法律和道德等内容的综合责任体系。在我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应对国际潮流,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紧迫需要,而且它体现和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努力处理好与社会、自然、员工、消费者和弱势群体等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存、共生、共进、共享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道德规范及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道德规范就是企业家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规范形式,笔者涉猎了“儒商”人品、坚强的意志力、创新精神、不染黄赌毒、真善美的统一和超越自我等20条。企业家道德与其他主体道德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与企业道德也不同。企业家道德要通过对企业进行道德管理、法律制约、制度制约、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主要的行为规范,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法律在立法、法的实施和法治秩序的最终实现层面上,需要道德的支持与保障。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角度,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而不应当用法律去维护和推进道德。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删除“无夫奸”罪名的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法律的进化的;而在现代社会,设立“无夫奸”一类的罪名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认为新分析实证法学之所以坚持自然法的最低限度,主要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社会属性成为人的首要属性,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还是分离的.并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阐述为什么坚持分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均衡"着力;同时公民道德建设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处理好道德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并建立健全社会道德健康发展的多重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魏雪冰 《科技信息》2012,(6):334-334
本文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对中学化学实验课堂风险责任的相关法律进行研究,进一步从道德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案例中现有法律条例对化学实验课堂伤害事故处理不妥,与道德相悖,不能服众,且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王成斌 《科技信息》2007,(23):222-222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国家产生。如何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在高度重视法律治国的同时,又特别重视"以德化民"的治国策略,强调"德绥(安抚)天  相似文献   

16.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永恒的话题。近几年,许多学者都论述了道德法律化的相关问题。道德法律化就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的事实和过程。本文通过对道德法律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功能的局限;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性在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的分析来揭示了道德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一种方式,是沟通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媒介。学术研究道德是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包括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学术研究道德在学术期刊上表现为它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著作权的尊重性、社会价值。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道德建设中具有学术研究道德的体现者、宣传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也乘隙而入。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以德治国的前提。“以德治国”要处理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处理好与传统的德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强化大学生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内在教化方式和外在制约方式的关系;二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心理教育的关系;三要处理好现实和理想、超越之间的关系;四要处理好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体现了人作为"应当"的规范化存在状态中,对"人应当怎样"的认识和持续追问。道德也因为人的这种"当为"的社会化存在的必要性,而具有了更多的内在拘束力。在法律成为社会的主导规范之后,仍不可完全取代道德规范,而是与之密切关联。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联,康德式的解说在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而分野成的法学各派之中最具代表性。透过对这种解说的细致解读,探求的是社会规范整体视角下对法律与道德相关性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