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朝子 《甘肃科技》2010,26(2):16-17
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将数控车床改造为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是国内许多工厂的迫切需要。首先介绍了车铣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优点;论述了CK0632数控车床主轴(C轴功能)的改造,阐述了改造后车铣复合加工机床适合加工的零件。通过设备改造提高了该数控车床的加工能力,扩展了数控车床的加工范围,减少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2.
介绍差速器壳体运用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充分发挥先进工装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实现零件关键部位车、钻、镗工序内容的集中加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车削中心是一种复合型多功能的数控机床,是集数控车、铣、钻等加工工艺为一体的多功能机床。它是在数控车削的加工基础上扩展了铣削和钻削加工,能够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全部或者大部分加工工序,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该文通过使用车削中心加工车铣复合类零件,简析工艺和程序,供业内同行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TM125重型双刀架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关键部件—主轴箱动力学特性,提供优化结构依据.方法应用Solidworks建立HTM125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三维模型,并把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分别进行模态和谐响应的分析.结果得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的前6阶固有频率、振型云图以及关键点沿X、Y和Z向的幅频曲线.主轴箱前6阶振型云图表明了主轴箱发生共振时的振动趋势和箱体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主轴箱固有频率和关键点谐响应变形量的分析,得到了机床加工时主轴箱应该避开的激振力频率,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结论得到了主轴箱结构的动态特性参数,为后续主轴箱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结构的特点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设计之中,对主轴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不仅可以计算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的刚度与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同时也可以准确得出主轴截面的多种变形,详细分析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导轨的变形规律,从而优化车铣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压压气机对开机匣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由于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车铣加工和精密孔加工工艺过程穿插进行,加工成本较高。本文主要从设计工艺性、切削负荷均衡化、使用复合刀具简化加工步骤和通过优化切削参数提高材料去除率并延长刀具寿命方面讨论加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OBB包围盒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的OBB包围盒算法,利用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的结果,创建碰撞单元组的包围盒及层次包围盒树;通过粗检阶段计算出包围盒树的相交节点集合,计算得到发生碰撞的三角形面片集合;应用回退技术,解得初始碰撞时间及位置.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车铣复合数控加工碰撞检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叶片类薄壁零件的加工误差测量与补偿,一直以来都是其精密加工的关键和难点。为了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采用基于在机测量的复杂曲面侧铣加工误差补偿方法。在复杂曲面零件侧铣加工后,测量并分析实际测点与设计曲面采样点间的误差。通过调整加工刀位实现复杂曲面侧铣加工的误差补偿。以一个叶片的侧铣加工与误差测量为实例,经侧铣加工、在线检测、误差分析、侧铣加工刀位调整、再加工测量等环节,通过实例零件的加工误差在机检测与调整刀位后的误差实验结果的比较,实例零件的加工精度有较大提高,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五轴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预测方法和零件轮廓误差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的预测,通过辨识选定机床进给轴传递函数和读取待加工零件插补指令、将各轴指令输入各轴传递函数获得。零件轮廓误差的求解,通过正运动学变换求解工件坐标系下待加工零件的指令位置轨迹和实际位置轨迹、求解二者之间的轮廓误差来实现。以S形试件为加工零件,以科德KMC600SUMT五轴铣车立式复合加工中心为加工机床,预测了S缘条直纹面A的轮廓误差。刀尖位置误差和刀轴姿态误差引起的零件轮廓误差随着直纹面的位置变化,误差分别在0.04mm和±7×10-5 rad内。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可以在加工前实现零件轮廓误差的精确预估,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为优化加工参数、保证高速加工下的零件轮廓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控车削加工路线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是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重要依据之一,合理选择加工路线对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及充分发挥数控车床的效能非常重要。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典型的数控车加工路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多种金属材料进行车铣加工实验,从表面层残余应力的性质及其大小等方面,对车铣加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而为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提供依据,以提高车铣的加工效率和工件的表面质量,达到指导实际生产加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数控加工技术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实现产品自动化加工的现代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代表性技术。其加工过程中走刀路线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主要就此在分析了零件数控加工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研究了零件数控加工走刀路线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白铜环零件是三、四代发动机低压涡轮部分的部件之一,以往加工中存在严重的变形,不能满足钎焊的质量要求,零件的返工率高,为解决零件加工过程中的瓶颈,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通过重新梳理零件加工路线,优化加工方法,设计专用的车加工夹具,零件的返修率由80%降低至0,大大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为后续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以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机械加工性能差制约其在航空发动机中实际应用。其中薄壁筒体钛合金零件最为难加工,以往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容易造成零件变形,无法保证零件图纸尺寸要求。为保证零件质量,采用化铣的加工方法,而化铣夹具性能直接影响零件化铣质量。通过对零件设计图纸及其化铣工艺的深入分析,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可行的钛合金化铣夹具结构设计方法。解决了零件在化铣过程之中,化铣夹具主体材料在含有硝酸和氢氟酸的槽液中不被腐蚀以及化铣夹具能够带动零件匀速转动的问题。该钛合金化铣夹具的成功应用,为今后此类零件的化铣夹具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外涵承力环为典型零件,介绍了腐蚀工艺、热处理工艺在钛合金材料中的应用,介绍了缩短钛合金零件加工周期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在数控加工中利用层铣刀提高数控铣加工效率的技术。根据腐蚀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工艺特点,通过调整加工余量的方式,改变热处理工艺和腐蚀工艺的工艺顺序,从而杜绝了零件的半精加工工序,缩短了零件的工艺路线,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缩短了零件的加工周期。解决了钛合金零件冗长的工艺路线的问题,为今后钛合金零件的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复杂薄壁零件工艺的难点分析,介绍了利用车铣加工中心加工前内导流罩的步骤,并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可心 《科技资讯》2012,(17):118-118
机械加工领域中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加工是现在最常用的加工工艺之一。而与一般加工设备不同点是铣复合加工是在一台机床上实现多种不同的加工工艺,所以这个加工工艺实际上就是一条生产线。文中结合实际的铣复合加工在机床工作精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胡云龙  陈艳丽 《科技信息》2010,(20):I0357-I0358
通过建立发动机曲轴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UG的加工仿真模块,车铣复合加工的方法对曲轴连杆处的加工进行数控仿真,并进行后处理生成数控代码.  相似文献   

19.
成组技术建立在以相似性原理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方法,紧固类零件相似的特性很多,适合成组技术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成组工装在螺母和螺栓零件铣加工中应用的实例,利用同类零件的相同结构和加工方式,设计了定位合理、拆卸简单的成组工装,这种工装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而且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中的颤振现象进行分析,建立正交车铣的非线性延时微分方程组(DDEs),对正交车铣模型的DDEs进行线性化并利用Floquet理论对其分析,得到正交车铣加工的颤振频率。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正交车铣颤振实验,通过分析加工表面的振纹齿数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得到切削过程中的颤振频率,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微小型车铣颤振频率与二次Hopf分岔频率系列中的某频率相吻合,因此在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中有二次Hopf分岔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