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滴水穿透时间法与斥水指数法,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可可、橡胶-龙血树、橡胶-大叶千斤拔、橡胶-茶树4种较典型的胶农复合系统和单层橡胶林中的土壤斥水特性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层橡胶林的种植增加了土壤的斥水性,其斥水持续时间显著增长,斥水指数也比其他胶农复合系统显著增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水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除了橡胶-大叶千斤拔之外,单层橡胶林中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显著低于其他胶农复合林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斥水指数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0.55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是影响西双版纳地区胶农复合系统中土壤斥水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构建胶农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减轻土壤斥水性,增加土壤水分入渗,进而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混炼插层法制备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有机改性蒙脱土和新型补强性促进剂,通过混炼插层法制备了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态,用表观交联密度测定和红外光谱研究了蒙脱土与橡胶的相互作用,同时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混炼和硫化过程中天然橡胶分子链对蒙脱土的插层过程.结果表明,蒙脱土在橡胶基体中以纳米级厚度片层分散;补强性促进剂能加强蒙脱土与橡胶间的结合;天然橡胶分子链在混炼过程中便开始对蒙脱土进行插层,并主要在焦烧时间前的硫化诱导期内完成大部分插层过程,硫化开始后蒙脱土的纳米级分散进一步完善,直至硫化完成.添加2%~10%有机蒙脱土的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优于40%N770炭黑补强的硫化胶.  相似文献   

3.
采用炭黑N660、N110复配制备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等表征方法对不同互配比的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互配比的炭黑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耐切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双尺度炭黑复配可降低炭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明显改善炭黑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实际分布粒径,提高炭黑的分散性。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损耗可能是橡胶分子链之间的摩擦损耗、橡胶和炭黑的界面摩擦损耗、炭黑粒子之间的摩擦损耗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炭黑N110和N660互配比为40:10时,试样良好的实际粒子分散性和较高的结合胶含量使其具有最小的动态损耗因子,同时表现出最好的耐切割性能。  相似文献   

4.
接枝杜仲胶对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机理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特有天然橡胶——杜仲胶来建立橡胶粉与沥青之间的化学链接.首先通过橡胶粉干拌杜仲胶后的微观分析和宏观表象,发现杜仲胶的双键结构可以与橡胶粉的硫交联硫化;并将杜仲胶接枝于沥青氨基反应的马来酸酐,在杜仲胶与沥青之间产生化学链接.然后通过对橡胶沥青微观和路用性能,以及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水稳性及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杜仲胶、国外进口橡胶反应剂的改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杜仲胶可以促进橡胶粉的硫化,但没有建立硫化橡胶粉和沥青反应的网络,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提高不明显;杜仲胶接枝马来酸酐后,建立了硫化橡胶粉与沥青的反应网络,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提高明显,改性效果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因此,杜仲胶只有通过接枝,才能真正达到使橡胶粉与沥青产生化学反应的目的,而这正是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填充短路波导法对含碳黑硫化胶在硫化过程中的介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的介电常数能反映硫化过程中交联程度的变化,并且不同配方的橡胶在硫化过程中的介电性质能反映出橡胶内碳黑品种和橡胶品种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地区胶农(林)复合系统对土壤团聚体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3种典型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橡胶-茶叶、橡胶-可可和橡胶-大叶千斤拔)以及单层橡胶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以及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单层橡胶林相比,胶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大,并且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与2 mm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以及与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除了橡胶-茶叶复合系统外,橡胶-可可、橡胶-大叶千斤拔复合系统2 mm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极显著增多,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相比较单层橡胶林,胶农(林)复合系统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均显著增加,分形维数D值则减小,说明构建胶农(林)复合系统后团聚体更加稳定,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逐步回归和差异性检验分析表明,MWD可作为该研究地区最佳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天然橡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1998年橡胶种植面积达到60×104hm2,是1949前的215倍;产量达到45×104t,是以前的2250倍。致使中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的主要产胶国之一,植胶面积为世界第四位,产量为第五位。  相似文献   

8.
橡胶防老剂RD是一种酮胺类防老剂 ,对热氧老化引起的老化有极佳的防护效能 ,同时对金属的催化氧化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橡胶的加工性能 ,硫化特性及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没有影响。毒性小 ,广泛应用于氯丁胶、丁苯胶、顺丁胶、异戊胶等合成橡胶及天然橡胶的多种制品中。由于色泽呈浅黄色 ,还可用于卫生橡胶制品中。目前、国内防老剂RD生产能力为 1.5万吨 /年 ,产量约为85 0 0吨 /年。主要生产企业有南京化工厂、山东橡胶助剂厂、兰化公司有机厂、滑县化工厂、浙江永嘉化工厂、四川染料厂和天津五一化工厂等厂家。由于防老剂RD在橡胶…  相似文献   

9.
橡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物资,世界各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废旧橡胶可回收利用。生产再生胶是目前我国处理废旧橡胶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采用液氮冷冻粉碎橡胶制取精细胶粉,这种方法不产生污染,可生产出细度达60目以上的精细胶粉。由于其粒度范围定,应用领域很快得到扩大。由于在我国液氮的价格较高,生产成本高,且还存在着生产供应、贮运等一系列问题,液氮冷冻粉碎法生产精细胶粉难于采用,我国主要采用机械方法生产粗胶。空气冷冻粉碎是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首先发展起来处理废旧轮胎的新…  相似文献   

10.
聚异戊二烯橡胶(IR)由于其分子结构和性能与天然橡胶相似,故称为合成天然橡胶。介绍了国内外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简述了国内外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技术及其生产工艺,分析了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进口、出口和消费情况,为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院长报告     
概况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是担负着有关天然橡胶栽培,胶乳生产和加工,橡胶的新产品和新应用以及小胶园方面的现代化的全面研究。研究院同时也继续向着企业的整体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在生物研究领域内,选育种计划已取得很大的进展。1981年从巴西搜集到的14500株原始实生苗中至今还活着约有8951株,由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的宋埃布罗试验站负责观察和管理。其他重要的研究项目如组织培养,繁殖,土壤研究,开垦,作物保护,废水处理和利用以  相似文献   

12.
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我们对用国产丁苯松香软胶代替进口天然橡胶压制壳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出了较好的配方。此种橡胶压制壳体不仅成本低,而且硫化丁苯胶和在相似条件下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相比,在抗冲击、抗折断和马丁耐热等物理性能指标方面可以分别提高99%、22%和20%。本文还就丁苯橡胶配方中的主要组分对制品物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天然橡胶和烯类单体接枝共聚所得的改性橡胶,显著提高了橡胶的耐磨性,抗張强度,弯曲强度等机械性貭。对改进天然橡胶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节約天然橡胶原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为橡胶化学的研究展开了新的一页。自从Bacon,Campagnon等开始研究接枝橡胶后,引起大家的注意。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继续发展中。研究的主要問題大概有合成方法,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橡 胶 天然橡胶在产区上调价格、国际行情上涨以及供求关系有所改善的促动下,近期价格逐月攀升。但是受市场需求平衡、制品企业效益不佳的制约,目前,天然橡胶行情出现欲振乏力状态。合成橡胶中顺丁胶、丁苯胶近两个月市场价格明显攀升,市场平均吨价超过7000元,呈平稳态势。合成胶近两个月市场价格明显攀升,目前,市场平均吨价超过7000元,呈平稳态势。估计2000年橡胶市场形势还会略好于1999年,价格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呈小幅波动。塑料原料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带动相关产品价格节节上扬,国际塑料原料价格也普遍上涨,国内塑料原料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橡胶粉来源及组成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选用重载卡车轮胎、小轿车轮胎、橡胶鞋底、轮胎胎面和轮胎圈口,采用常温粉碎方法制备5种橡胶粉。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对5种橡胶粉的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各橡胶粉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甲苯可溶物含量试验,分析橡胶粉在沥青中的降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弹性恢复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梁流变仪(BBR)和测力延度仪对5种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率、高低温流变性和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胶粉具有不同的成分,轮胎和鞋底橡胶主要包含炭黑和硫化橡胶,硫化橡胶中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温剪切条件下,5种橡胶的甲苯可溶物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均大于39%,表明橡胶粉在沥青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行为;由天然橡胶制成的鞋底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甲苯可溶物含量为50.97%,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橡胶沥青;重载卡车轮胎胶粉的甲苯可溶物含量高于小轿车轮胎胶粉,轮胎圈口胶粉的甲苯可溶物含量最低,其在沥青中的解聚过程最微弱;轮胎中的胎圈胶属于硬质胶,其制备的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明显低于其他软质橡胶,重载卡车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橡胶粉在沥青中的解聚和溶胀程度共同影响橡胶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改性纳米碳酸钙补强NR/SBR/BR并用胶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相法在硬脂酸改性商品纳米碳酸钙CCR中加入间苯二酚与六亚甲基四胺的络合物RH,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M-CCR,并分别制备了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胶与M-CCR和CCR的复合材料.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M-CCR和CCR在并用胶基体中的分散性、界面结合力、加工性能和形态.同时比较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并用胶填充M-CCR的加工性能、补强作用以及填料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力均明显优于CCR.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稀土异戊橡胶(Nd-IR)和天然橡胶(NR)的共混比对其硫化性能及力学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d-IR用量的增加,Nd-IR/NR共混胶的焦烧时间延长,硫化安全性提高;Nd-IR/NR共混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和弹性以及老化后性能率略有下降,硬度(邵尔A)、断裂伸长率和磨耗性能有所提高;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共混胶形态分析表明,炭黑在Nd-IR/NR共混橡胶中均匀分散,没有出现团聚和微相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8.
硫黄硫化体系对NR/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普通、半有效以及有效硫黄硫化体系对于天然橡胶(NR)和氯化聚乙烯橡胶(CM)的共混胶的硫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半有效硫黄硫化体系的共混胶拥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以及撕裂强度。这是因为该体系生成的NR交联网络能够与CM相的交联网络相匹配,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物理性能。通过平衡溶胀法测量交联密度得出,各组的交联密度与正硫化时间成正比。共混胶的性能不仅与硫化程度有关,也与两相的交联网络匹配程度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微纳米级粘土/ 橡胶复合材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粘土在橡胶中的应用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 总结了近年来粘土在橡胶中应用的新进展。文中分别以粘土/ 橡胶微米复合材料和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为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概述了陶土微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几种技术方法, 介绍了微米粒子进一步精细化措施, 评述了红粘土/ 天然橡胶母胶的性能优劣。然后综述了现有的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 对其进行了归类, 从技术难度和分散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制备方法。其中, 作者认为工业化最可许的方法是粘土水分散体/ 橡胶乳液互穿纳米复合技术。最后,作者总结了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特性: 高补强性、优异的阻隔性和良好的浅色及透明性。基于此, 对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橡胶隔震支座竖向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全面评价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性能,特别是在压缩剪切变形状态下的竖向性能.对铅芯橡胶支座和天然橡胶支座的竖向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这两种隔震支座在压缩剪切变形状态下偏压竖向刚度以及竖向变形量等特性。结果是随着剪切变形的增加,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逐渐减小;由剪切变形和竖向压力产生的竖向沉降量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全面评价橡胶隔震支座特性时,单纯压缩竖向刚度不足以全面反应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