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了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使煤矿开采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为煤矿能源消耗大国,我国同样也是煤矿开采和生产大国,我国政府对于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十分重视,尤其对于煤矿开采安全非常重视,而煤矿通风系统会对生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该文就煤矿通风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矿开采工作也遇到了较多难题,尤其是煤矿残煤的开采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以提高回采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煤矿残煤开采中前期准备工作、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以及单方回采的途径进行分析,为我国广大的煤矿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矿残煤开采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针对木城涧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应用大倾角开采技术为实例,对大倾角开采技术要点要的阐述,以期望可以增加煤矿企业的采掘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采掘过程中振动作用对煤矿开采安全的影响机理.通过在三轴渗流试验基础上增加振动扰动系统,并结合细观试验分析煤岩在低频振动和不同有效应力作用下渗透率的演化规律以及加载过程中煤岩内部破裂的过程.试验表明:受载条件下,施加越大的有效应力,渗透率反而越小,以负指数形式降低;在低频振动作用下,受到越高频率的扰动,渗透率越大,呈指数上升.CT图像的处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原始裂隙经过振动和加载后的扩展规律,并利用孔隙率定量分析煤岩裂隙的演化规律.所得结论将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从而有效地防止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董泽西 《广东科技》2012,21(5):137-137,139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之中,以高科技为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所有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煤矿开采行业,是非常传统的重工业,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这些就成为了我们煤矿工作者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了,在煤矿开采中,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煤矿开采技术,为此,为了能够提高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对其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本文就通过从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在论述过程中,对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传统监测手段的差异以及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变形规律,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R)和沉降量多点测量系统应用于煤矿顶板模型实验中进行形变监测研究.制作长为1 500 mm、宽为1 000 mm、高为1 000 mm的类煤矿顶板模型并通过模拟煤矿开采过程进行频移监测实验和沉降量监测实验.提出...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容易引起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煤矸石、地标塌陷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就煤矿开采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减少和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建议。首先介绍了煤矿开采的相关概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煤矿开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煤矿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各种不同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减少我国企业在煤矿开采方面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煤矿开采涌水量的预测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以解析法、比拟法、数值法为主。选取陕北头道河则、二道河则沟域为研究区,分析沟域及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构建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模拟区内3号煤矿在综采和分层开采两种开采方式下的矿井涌水量及其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综采方式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相较分层开采方更大,且易与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导通,导致涌水量增大,从而引起水害。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监测及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近距离突出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生产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构建煤矿瓦斯治理系统,笔者结合某煤矿上保护层开采环境,对煤层上保护层开采底板卸压规律进行了模拟、充分有效的利用煤层赋值数据,最大限度的降低开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制定了一套立体瓦斯治理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锴 《科技资讯》2014,(29):58-5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煤炭事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我国的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煤矿水害,那么也就会造成煤矿开采的生产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对我国的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也会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化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煤矿开采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防治水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岩石破裂与失稳分析系统(RFPA),对不同构造应力条件下煤矿区地表环境损害特征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煤矿区,煤层覆岩受到拉张构造应力作用,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变形和对地表地质环境的损害相对比较强烈;而处于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的煤矿区,覆岩运动、变形及其对地表地质环境的损害相对较弱,或表现滞后。  相似文献   

12.
露井联采下岩体变形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露天开采浅部煤层时,为了研究深部煤层进行井工开采情况下岩体的变形规律,建立了露天与井工开采岩体移动模型,对露井联合开采条件下岩层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理论描述并求解;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露井联采条件下露天矿与井工矿相互影响时的岩层活动规律,同时考虑露天矿排土场大面积、高载荷、高强度排弃等特点,研究在井工开采影响下的变形特点等;并选取典型矿区,对露井联采条件下的岩层、矿坑边坡或排土场演化过程和变形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对灾害进行预报;为排土场边坡、矿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及露井联采条件下的开采寻找合理的方案,为预测和防治灾害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薄煤层开采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简称“川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探讨相关参数如支柱的密集程度、垫层的厚度与弹性、煤层的倾角与厚度,特别是顶板冒落岩块的大小与冒落位置,对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采煤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密集柱与顶底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因顶板冒落岩块冲击而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密集柱与顶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支护系统将会因稳定性不足而被冲垮。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适合于薄煤层,2m以上的煤层已不适合于此种支护系统。  相似文献   

14.
采动岩体瓦斯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瓦斯的高效抽放,解决煤与瓦斯的安全共采问题,基于煤岩介质力学性质及变形破裂过程的渗透特性,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岩石破裂分析系统(RFPA2D)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研究受采动影响的上覆岩层裂隙发育规律和瓦斯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工作面推进,顶板出现周期性垮落,老顶垮落步距约为12 m,其顶板破断角度约为50°,工作面和切眼上方裂隙发育基本对称,覆岩下沉曲线整体呈左右对称碗状;在卸压带内,煤体膨胀变形生成的大量次生裂隙,增加了煤体的渗透性,覆岩横向离层裂隙和竖向破断裂隙的动态发育变化,为实现煤与瓦斯的共采创造条件。工业性试验验证了受采动影响下推进距离和工作面瓦斯抽放量间呈非线性关系,为进一步理解采动影响下煤与瓦斯共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掘装备硬岩化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煤矿综掘装备的开采产量,提高中国煤炭开采效率和煤矿开采安全性,针对煤矿开采逐渐转向复杂煤层中遇到的巷道经常出现断层、夹矸等问题,采用国内外综掘装备及技术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适应中国硬度岩石的综掘装备及破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掘进机截齿破碎方法不适应硬度岩石截割,开发自适应硬岩冲击破碎系统将为中国综掘装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观测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通过对梨园河煤矿22111综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顶板及围岩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掌握了22111综采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中煤壁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寺河井田在煤炭开采前需要通过地面预抽方式降低瓦斯含量以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突出等问题。煤矿区地面煤层气开发工程要做到与煤炭的协调开发,煤层气抽采区块的优选及井位的合理部署至关重要。本文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建立煤层底板采动效应地质模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上组煤采动后下伏岩层应力变化;结合煤矿采掘部署,选取下组煤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因素为指标,建立采动区下组煤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以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为前提,确定穿煤柱水平井煤层气开发井位部署的原则,研究水平井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内容,优化设计15口井位。研究表明:9号煤层和15号煤层都处在3号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东五盘区是寺河井田部署下组煤煤层气水平井的优选区,开展的1口煤层气井最高日产气量达到了9 522 m3。  相似文献   

18.
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对于矿井防治水和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试验是非常好的覆岩破坏特征测试方法.详细阐述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和六种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针对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数值模拟应该结合绿色开采和智能化开采技术研发新型的模拟模块.数值模拟适合煤矿技术的发展;未来应研发可视化的三维模拟模型,高强度还原采矿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提高模拟准确度;未来数值模拟应综合覆岩破坏多影响因素,优化煤岩体力学参数合理确定方法,引入新的思维方法和数学工具,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同时,未来数值模拟应考虑高地应力下软岩蠕变特性,对于保证采矿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因选采效果不好而造成的矿产资源损失及贫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研究选采工艺、开采程序、台阶高度对选采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采掘设备的选采效果,以根据不同煤岩选采类型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选采工艺。以单个台阶推进模型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露天矿开采过程中不同推进方向的选采技术指标,以矿山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煤层最小选采厚度优化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台阶高度与煤炭损失率、岩石混入率、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剔除厚度的的函数关系,进而找出通过优化台阶高度来提高选采效果的方法。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矿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选采工艺、推进方式,优化台阶高度,可以有效提升露天矿选采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绿色开采的理念与技术框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绿色开采的理念是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提出的,它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认识和对待煤、瓦斯、地下水、土地、矸石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基于采动岩层运动规律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的绿色开采技术框架包括保水开采、减沉开采、煤与煤层气(瓦斯)共采、矸石减排、煤炭地下气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