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营造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谐力的“磁性”课堂环境。传统教育教学中总以“照顾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为由,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略学生拥有自尊这一基本心理需求。新课标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要地就应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龚益新  眭和平 《广东科技》2013,(20):202-202,201
经济在转型,课堂也在转型,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明天,前行的方向已然明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诚然,这是一个很美丽的梦境,为实现之,课堂无论是“静悄悄地改变”,还是“颠覆性”的突变,我们都必须围绕“人”和“课堂”,找到其中的最佳结合点,以学生“学”的逻辑结构来精心组织好今天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魅力,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贺心锐 《科技信息》2010,(13):264-264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行为的转变,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在这样的内外交流过程中,课堂变大了,学生变有活力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聋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低年级反复地学词学句,中高年级以“灌输—分析-训练”为主要方式的状况。教师以“学科为本”,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建立起“艺术化”的“物理教学模型”,实现创新性教学。基于此,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把能力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该文立足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本体研究,首先概述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价值,继而分析了传统物理教学现状,最后提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辛华 《奇闻怪事》2010,(12):28-30
共建和谐社会,其中包括共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全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课堂充满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文章通过对和谐课堂的概念阐述,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的主张,并通过一节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生动而又有力地说阐述了创设和谐课堂的途径和策略,更好地实现了有效、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做一个怎样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展露锋芒的舞台,我们应愿做“懒”老师,甘做“笨”老师,学做“矮”老师,并具“三心二意”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的教改思路,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全新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指导思想下,要求教师工作重点,应从如何管理好班级转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来。只有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教育才是高效的教育。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怎样变革,老师们仍然无法放心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像妈妈看护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以致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也只能是有其名而少其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为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历史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武爱琴 《科技资讯》2014,(31):191-191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实现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必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对教学的管理。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一方面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另一方面这一模式应用得当,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课堂领域,我们已经转变思想,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在自主学习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学校和老师并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被“有意识”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张会芬 《科技资讯》2006,(36):80-81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面向的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象高中生和大学生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停留在感性上:高兴的时候就多学,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学甚至不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理想前途抛在脑后,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等于是春风灌牛耳。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情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会成为师生快乐交流的主渠道。正所谓:“学海无崖乐作舟”,“良药不苦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可爱,课堂有趣。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主题图、情景、丰富的活动等新内容,学生学得很开心。但不少老师总觉得新课程课堂热闹的背后有点“漂浮”,缺乏实效。仔细分析发现,导致课堂漂浮的祸根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6.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程标准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有效的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将对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三年的新课程实施中,我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一些不尽如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惠娥 《科技资讯》2012,(23):179-179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育,既担负着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任务,又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任,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迫在眉睫,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有益、有情的课堂,并逐步向追求学生身心愉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数学课堂越来越趋于实在。只有“动静结合”的课堂是最为高效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最有益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活动、学生课堂思维与活动氛围、课堂教学中,将“动”与“静”有机统一,让学在“动”中发现,在“静”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反观平时的教学,老师们依然是为了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而教,依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而教。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却把学生作为了精彩演出的配角。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退居”,适度地“旁观”,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20.
贾卓 《科技信息》2009,(35):318-318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往往追求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则是聆听者。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预示着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情感将会在数学课堂上得到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