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J212     
借助金相、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低扭矩脆断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BJ212轮壳螺栓热处理工艺的小型及工业性试验,提出了解决其低扭矩脆断问题的浅淬硬层C-N共渗淬火工艺及回火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臣  张仁奇 《广东科技》2013,(20):27-28
断裂螺栓晶粒粗大,有严重的混晶现象,碳化物及其他夹杂物在晶界呈链状或团状析出,使晶界脆化、晶界结合力下降而产生沿晶裂纹,导致螺栓发生沿晶脆性断裂。另外,螺栓在检修中出现表面损伤或受较大的预紧力也是螺栓断裂的另一原因。通过对某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高温螺栓失效分析,认为高温螺栓断裂机理以蠕变断裂为主;根据螺栓更换及判废标准,对现行的螺栓监督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材质为SCM435的矿车制动盘螺栓服役42h后出现断裂的问题,利用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硬度计以及X射线能谱仪和氢测定仪等设备,对失效螺栓的断口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非金属夹杂物以及氢含量和表面缺陷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螺栓的断裂是在应力和氢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氢致延迟断裂,牙底折叠缺陷是导致应力集中和氢富集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螺栓连接广泛应用于钢结构重要部位,螺栓预紧力又是度量连接质量的重要参数;而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变形,预紧力很难精确控制;为达到预期的预紧力应施加多大的拧紧力矩成为工程应用中的焦点。在扭矩系数中引入轴力相关系数来考虑扭矩与预紧力的关系,得到了修正的扭矩系数;并通过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数据对比,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为以后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l0.9级42CrMo表面磷化处理螺栓为对比,采用拉伸延迟断裂试验法,在空气和3.5%NaCl水溶液中对13.9级ADF1表面DAC处理螺栓进行延迟断裂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延迟断裂断口特征进行了微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3.9级ADF1螺栓具有高的延迟断裂强度,在大气中的断口形貌主要是韧窝,在3.5%NaCl水溶液中呈现韧窝和沿晶的混合形貌。  相似文献   

7.
螺栓钢高强度化过程中延迟断裂现象突出。分析延迟断裂的产生机理,重点阐述氢脆过程中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介质环境和应力集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材料搜集和对此分析,从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出发总结改善高强度螺栓钢敏感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侯运丰  龚俊 《甘肃科技》2003,19(1):17-18,16
某机车运行中连杆高强螺栓发生提前破坏,文章从对断裂零件和断口的宏观形态、微观组织形貌态、受力状态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高强螺枪提前破坏是由于连杆内螺纹加工不合格,使用过程中螺栓松动,连杆孔壁挤压、切入螺栓头部导致一对螺栓相继断裂,今后生产中应加强杆内螺纹质量检验,避免螺栓松动。  相似文献   

9.
某防喷器油路过滤器SCM435连接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造成过滤器无法正常工作。为查找连接螺栓失效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断裂和未断裂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断裂和未断裂螺栓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和铁素体,断裂螺栓夹杂物较多,碳含量偏高,断裂螺栓的硬度和力学性能均低于未断裂螺栓。断裂螺栓断口在平行和斜45°角的两个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混合断裂形式,断裂源起源于内部。可见断裂螺栓是由于内部的碳化物等脆性相的不均匀分布,在持续外力作用下,优先形成裂纹源,随着裂纹的扩展而导致螺栓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10.
用断裂力学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跨江管桥斜拉索张紧螺栓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了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腐蚀对高强螺栓受拉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中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拉力试验,结合质量损失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比了不同腐蚀周期对高强螺栓腐蚀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高强螺栓质量损失率、腐蚀失重与腐蚀时间的幂函数关系,发现内外锈层的厚度均随腐蚀天数显著增加。此外,发现了高强螺栓的两种破坏模式:螺栓拉断和螺栓滑丝脱扣,腐蚀时间为180 d(质量损失率7.8%)为两种破坏模式转化的临界点,腐蚀天数小于180 d时发生螺栓拉断,反之螺栓滑丝脱扣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抗拉承载力Fm、抗拉强度Rm、相对刚度E、非比例延伸强度Rpf伴随质量损失率η劣化的定量公式,与两种破坏模式对应,Fm、Rm、E与η呈分段式线性下降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高强度螺栓腐蚀后的疲劳性能,本文对浸油和无浸油的M24高强度螺栓开展了中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对不同腐蚀程度的高强度螺栓分别开展了形貌观察和常幅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高强度螺栓表面锈层均由内锈层和外锈层组成;腐蚀后螺牙根部存在着蚀坑,浸油和无浸油螺栓腐蚀150天后螺牙根部的蚀坑直径达到1.5mm;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螺栓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浸油和无浸油螺栓腐蚀150天之后疲劳寿命分别下降了36%和28%;由于浸油螺栓表面的保护层在腐蚀前期被破坏,相同腐蚀时间浸油和无浸油两种螺栓的疲劳寿命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钢桁梁桥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出现的螺栓缺失问题,利用ANSYS软件,采用壳单元模拟连接板件,弹簧单元模拟接触面相互作用,对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进行了设计状态和螺栓缺失状态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发生滑移后,外荷载与螺栓所传剪力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无滑移状态,各螺栓所传剪力沿外力方向和其垂直方向均为外侧大,中间小,滑移后趋向均匀;随螺栓缺失个数的增加,螺栓群初始滑移荷载、极限滑移荷载和缺失排螺栓传力比均减小,无滑移和局部滑移时相邻排增大最明显,全面滑移后其余各排则同等增大。因此,在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中,应对螺栓群受力是否进入非线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各排螺栓的实际传力比。  相似文献   

14.
参照JB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对机头箱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分析.按照应力分类的原则,进行了应力分类评定和疲劳寿命校核.结果表明,机头箱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国华  张楠 《科技资讯》2013,(8):135-136
为了分析塔式起重机高强度螺栓的机械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对高强度螺栓进行研究,得到了预紧后的螺栓组应力,加载后的螺栓组应力和加载后的螺栓部分应力云图。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的安全系数为,比载荷组合B所需安全系数1.34大,螺栓联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在火灾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对7个梁柱端板连接节点在550℃的火灾高温下进行足尺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采用通用有限元件ABAQUS建立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模型,从网格划分、单元种类选择、接触定义、分析步设置以及失效准则的确定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立模型过程,并得到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在火灾下和常温下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破坏模式以及端板的应力分布和屈服线模式.同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校验,结果显示,该有限元模型具有足够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温作用对高强混凝土(HSC)及含PP纤维的高强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表征渗透性的湿迁移渗透系数、相对氯离子渗透系数及空气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渗透性与爆裂的关系.研究表明,HSC遭受500℃的高温后,湿迁移渗透系数、相对氯离子渗透系数及空气渗透系数都大幅度增加,PP纤维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温后高强混凝土渗透性的劣化,3种渗透系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HSC高温后的渗透性能与爆裂性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HSC具有一个临界爆裂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shot peening (SP) on hydrogen embrittlement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charging, slow strain rate tensile tests, and hydrogen permeation tests.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microhardness, and X-ray diffraction residual stress studies were also conducted on the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t peening specimens exhibit a higher resistance to hydrogen embrittlem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 shot peening (NSP) specimens under the same hydrogen-charging current density. In addition, SP treatment sharply decreases the apparent hydrogen diffusivity and increases the subsurfac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These findings are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microstructure and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in the surface layer by S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ractographs reveal that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NSP specimen exhibits the intergranular and quasi-cleavage mixed fracture modes, whereas the SP specimen shows only the quasi-cleavage fractures under the same hydrogen charging conditions, implying that the SP treatment delays the onset of intergranular fra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