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复杂、孔隙演化规律尚待明确等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序列,恢复其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顺托果勒区块柯坪塔格 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性较差。储层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 用、油气充注及构造破裂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 期,局部达到中成岩B 期。多种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的孔 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平均减孔21.82%;其次为胶结作用,使孔隙度降低约8.18%,其中钙质 胶结减孔6.06%,硅质胶结减孔1.80%,黏土矿物胶结影响不明显;沥青充填也导致储层损失了2.53% 的孔隙度;溶蚀 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3.91%。  相似文献   

2.
通过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的定量统计与研究,利用图像孔喉、毛细管压力、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荧光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的类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烃类充注演化历史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砂岩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盒8段不同砂岩类型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状况及其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经历了3期明显的烃类充注过程和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应是边充注边致密,二者各类孔隙均较发育,含气性和储集性能均较好。高塑性岩屑砂岩与钙质胶结砂岩的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相对简单,前者经历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后部分成为致密储层,含气性和储集性能较差;后者在中成岩阶段A期后成为致密储层,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该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砂岩类型,岩石学组分的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预测有利储集地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青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发育致密石英砂岩。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观察测试基础上,利用埋藏史和油气充注史,对高青地区上石盒子组致密石英砂岩成岩特征、成岩序列和成岩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石盒子组致密石英砂岩经历复杂的成岩改造,压实、胶结、溶蚀是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强烈的压实作用,多期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作用和多种、多期高岭石、伊利石、方解石等其他不同类型胶结作用是导致石英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经历沉积埋藏→隆起抬升→再次埋藏的构造埋藏演化过程,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期压实作用→长石溶蚀作用,石英加大、高岭石等胶结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石英溶蚀作用,伊蒙混层胶结作用→碳酸盐(方解石)溶蚀作用,石英加大胶结作用,微裂缝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研究区东营组沉积晚期以来发生了两期油气充注事件,导致有机酸成岩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成岩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分析陇东油区长8 含油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含油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 期,经历的强压实、胶结及弱溶解作用是其致密化的控制性因素,其中压实孔隙损失率为38.9%,胶结孔隙损失率为38.0%,而溶蚀孔隙度仅为3.9%。孔隙度演化分析表明,含油砂岩的初始孔隙度为37.3%,早成岩阶段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后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度为17.9%;中成岩阶段的第1 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仍高达17.0%,第2 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仅为12.5%,说明含油砂岩在两期油气充注之间的成岩过程中成为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5.
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具有不同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储层特征.为指导该气田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太2段,砂体分布受潮控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控制,具有砂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好—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征;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成岩相以黏土+硅质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及黏土+硅质+碳酸盐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为主,物性较低,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发育程度与粒度、岩屑含量和溶蚀作用息息相关,粒度越粗,岩屑含量相对越高,溶蚀作用越强,储层越发育.相反,石英含量升高不利于储层发育,压实、交代和胶结作用也不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认为永进地区西山窑组砂岩储层主要经历过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由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含较多的塑性岩屑,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是储层物性的主要破坏因素。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7%。分析表明,沉积相一方面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同时控制了压实以及溶蚀作用。另外,生烃导致的异常高压及早期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7.
马剑  赵静  郭娟  马新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382-12390
莺歌海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海域重要的高温超压含油气盆地,乐东区黄流组砂岩储层致密,成岩作用较强,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气饱和度及异常高压的特点,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油气充注时的古流体信息,能够为油气成藏时间及成藏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乐东10-1区黄流组砂岩样品进行镜下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包裹体类型与成分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定等,研究黄流组砂岩储层的成岩特征及油气包裹体发育特征,结合其他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乐东10-1区黄流组砂岩成岩先后顺序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黄流组砂岩储层中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沿切穿石英颗粒及加大边微裂隙成带状分布、或碳酸岩胶结物中分布,以纯CH4、CH4和CO2的混合成分为主;砂岩成岩期后主要有两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与天然气伴生的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差不大,LD10-1-A井黄流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60-165 ℃和>175 ℃,这与该区生烃时间较晚、晚期流体持续充注以及晚期底辟幕式活动有关系,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生烃史等分析,乐东10-1区黄流组油气成藏时间普遍较晚,主要为1.4 Ma±和0.9 Ma至今。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 ,根据薄片研究、阴极发光显微镜研究、粘土矿物分析、同位素分析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研究层位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 ,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长石的高岭石化、压实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最后根据成岩作用的特征 ,建立了研究区储层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苏里格气田庆城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第1段(简称山1段)有利成岩相的分布规律,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及阴极发光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结合石英次生加大级别、泥岩镜质体反射率(R_0)及I/S混层矿物中蒙脱石的相对含量,认为该区山1段已进入中成岩B期,局部处于中成岩A期。将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相类型:中孔低渗岩屑石英砂岩杂基+岩屑溶蚀相、低孔低渗岩屑石英砂岩岩屑溶蚀相、低孔特低渗含岩屑石英砂岩强胶结相及特低孔特低渗砂泥岩压实相。其中Ⅰ类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Ⅱ类次之,主要分布在山_1~1及山_1~3层中;而Ⅲ类及Ⅳ类基本无储集能力后者纵向上封隔有效储集相带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综合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纳米CT、压汞实验、流体包裹体、恢复压实曲线等方法,对高台子致密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致密储层成藏期进行了精细刻画,最后结合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对该地区致密化过程与原油充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孔隙主要为亚微米-纳米级孔隙,孔喉连通性较好。储层致密时间在明水早期。该地区高台子油层存在两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发生在79~75 Ma,对应嫩江晚期;晚期原油充注发生在69~65 Ma,对应明水晚期。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储层具有多期成藏且边成藏边致密特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铜川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类型、成岩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规律。通过对区内十余口钻井的岩心及地表剖面样品的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显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裂缝孔隙以及填隙物内微孔。按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可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A类)、铁方解石强胶结型储层(B类)、压实致密型储层(C类)和裂缝-溶蚀型储层(D类)。这4类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差异大,A类储层早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油气充注减缓了储层压实作用,属边致密边充注型储层;B类储层的压实减孔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黏土矿物堵塞喉道降低了储层物性,属早期致密型储层;中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是C类储层低渗的主控因素,属早期含水后期胶结致密型储层;晚期裂缝和酸性溶蚀是D类储层物性改善的主控因素,属先致密后充注型储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砂岩普遍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岩较细,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已经达到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中等是孔隙度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较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硅质胶结和黏土矿物胶结,胶结物充填孔隙、堵塞喉道,在成岩早期能起骨架支撑缓解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中等,主要为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及杂基等易溶组分溶蚀成粒间、粒内溶蚀孔,为储层增加次生孔隙,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某构造中3口钻井岩心的观察研究,并对岩石薄片进行鉴定、电镜扫描及储层物性测试,认识和恢复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B亚期至晚成岩期;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与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率损失达30%~35%;环边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占据孔隙的同时也对孔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气淡水、煤系地层酸性水与有机酸对长石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则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率增加约5%,明显提高了致密砂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4.
黄骅坳陷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发育广泛,不同层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铸体图像、扫描电镜、物性及XRD等测试分析,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储层差异性因素.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岩性以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为高孔渗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淋滤冲刷孔为主;山西组岩性以细粒岩屑细砂岩为主,较为致密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碳酸盐岩胶结程度较高;太原组岩性以细粒凝灰质砂岩为主,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与凝灰质溶孔为主.各组储层之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沉积环境造成的岩性差异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差异,下石盒子组受风化淋滤作用的厚层河道粗砂岩相储集性能最好,太原组受脱玻化作用与溶蚀作用的凝灰质砂岩储集性能次之,山西组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发育导致其较为致密.  相似文献   

15.
以平湖构造带平湖组中下段为例,基于烃源岩及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尝试利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厘定的油气充注史结合储层岩石学恢复的孔隙度演化史,得到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之间具有"独特"的耦合关系,从而识别出该区存在2种不同成因类型的致密砂岩油气藏。即第1期(16.2~13.8 Ma)油充注于储层致密化之前,在浮力作用下进入储层,形成"后成型"致密油藏;第2期(5~0 Ma)油气充注于储层逐渐致密化时期,在浮力和毛细管压力共同作用下进入储层,形成"边成藏边致密型"油气藏。同时分别对应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即"早期侧向充注古构造、晚期改造"的复合成藏模式和"原油从源岩垂向充注于圈闭,同时受后来天然气气侵改造"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鄂西渝东地区小河坝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和硅质胶结作用主要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其形成的次生孔隙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物性;有机质反射率、古地温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中成岩B-晚成岩期;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成岩相综合分析,将本区小河坝组砂岩划分为强压实成岩相、黏土矿物胶结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等4种单因素成岩相,其中压实—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交代胶结组合成岩相为本区小河坝砂岩储层最有利的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储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陆源碎屑占78.27%,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岩屑,长石和石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6%和60.14%,分别占陆源碎屑的15.6%和76.8%,阴极发光显示石英呈暗蓝紫色,为高温类石英,来源于火山岩、深成岩及接触变质岩类,石英次生加大发育。胶结物以粘土矿物、铁方解石以及石英次生加大等硅质胶结为主。石盒子组中粗砂岩分选性为较好、好-中等,次棱角,次棱角-次圆状。碎屑颗粒接触方式以点接触为主,颗粒支撑占绝对优势。石盒子组概率曲线受三角洲沉积亚相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段式,多段式,一段式。砂岩的峰度值在0.87~1.22之间,为尖锐,与砂岩粒度百分含量结果一致。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物性及压汞曲线特征等数据对苏里格气田Z井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填隙物以杂基和硅质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和岩石碎屑组分的影响,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孔隙结构,沉积相中优势相改善储层物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储层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9.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二套烃源岩,源岩类型有煤层、暗色泥岩和灰岩;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障壁砂坝、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和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河道砂三套储集体,储集体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上石盒子组沉积的湖相厚层泥岩为气田区域盖层,局部盖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的泥质岩,具有多封盖体系;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气田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各种的地质特征表明大牛气田为一典型的复式气田。  相似文献   

20.
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显著、流体动力条件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有效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十分困难。通过系统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认识了碎屑岩储层的多尺度结构性特征,发现对于任一沉积微相的碎屑岩储层都可划分为有限类岩石相,主要为泥岩、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在第一期油气充注之前已变得致密,构成了储层中各个尺度的隔夹层;贫塑性颗粒砂岩中成岩作用多期发生,并可能伴随多期油气充注。即便埋藏到深层-超深层范围,贫塑性颗粒砂岩仍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为有效储集岩石;其中,早期发生过原油充注、具亲油润湿性的贫塑性颗粒砂岩则构成了优质储集岩石。为表征和评价深层储层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反映储层多层次结构非均质性的单元砂体充填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有效储集岩石中获得的各种物性参数表征储层中有效储集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储层为例,对深层储层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通过实际勘探认识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