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顾琳的《书词绪论》是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研究子弟书的专著。重心是"以说书三昧告人",主要谈论子弟书的演唱问题。但顾琳在细论当中突出谈了子弟书的规范和定位,超出了谈"说书"的本义,其将子弟书作为八旗子弟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特质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清初大戏曲家洪升的传奇《长生殿》,是一部思想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也是一部主题比较复杂的作品。它的主题究竟表现的是什么?是爱情,还是兴亡?是歌颂,还是批判?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一直有分歧,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长生殿...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桃花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优人形象,这对前代的传奇、戏剧是一个突破,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的“优人”形象。来透视作者这一创新意图。  相似文献   

4.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清代满族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是中国鼓词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它是以清代"旗人"阶层为社会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曲艺。《清代八旗子弟书总目提要》,是在对清代八旗子弟书进行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清代鼓词类书目提要,是目前国内第一部较为完整著录子弟书曲目和详尽内容提要的一部索引性工具书和子弟书目录学专著。本文通过介绍评述它的著录内容、编撰过程以及学术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客观展现这部反映最新子弟书研究成果的目录著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5.
从唐朝开始,杨贵妃故事就被赋予多种表现方式和主题,清初洪昇也借杨李故事表达了自身对"情"的理解。前人多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主旨,但很多人忽略了"金钗钿盒"这一定情信物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对它具体形象的考证,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版本里拥有不同地位,进而可以得出《长生殿》以"情"为主的创作宗旨,因此"金钗钿盒"在文本结构和情感描述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进一步看,"金钗钿盒"的爱情也表现了洪昇本人独特的爱情观——建立在传统夫妻关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尊重人性的"至情观",但在那个时代,这种理想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相似文献   

6.
《沙恭达罗》是印度最著名的古典戏剧,《长生殿》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奇剧目。通过对这两部剧作的比较研究,从主题思想、主角形象、戏剧结构、演出程式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现象,可以在民族心理和创作规律上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韩小窗是清代末年的子弟书作家.他的创作在全都《红搂梦》子弟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铺排张扬的心理描写和浓厚的抒情性,是韩小窗《红搂梦》子弟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连环计》杂剧与《连环记》传奇中貂蝉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连环计》与明传奇《连环记》中所塑造的貂蝉形象,其性格特征及人生的价值取向都迥然有别。杂剧《连环计》中的貂蝉是一个以伦理道德禀赋为性格内核的受体形象,她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情感价值取向;传奇《连环记》中的貂蝉形象则彰显出流溢着熠熠光彩的政治资质,她所追求的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其人格也得到了更具魅力的升值。貂蝉形象的异变,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裹挟着嬗变时代思想变革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与孔子在人生经历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他们精神上产生了某种契合,这种契合主要表现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泛爱"思想与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仁爱"思想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上。  相似文献   

10.
清代八旗子弟书《思凡》《僧尼会》和冯至的诗歌《帷幔》《寺门之前》,都是以寺院中的僧人和尼姑的情感世界作为抒写对象的,都写出了僧尼生活的清苦孤寂,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写于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承载的是世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简单向往,而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则是诗人对生命痛苦本质的追问。所以,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泼辣而大胆,五四后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却感伤而凄楚。  相似文献   

11.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八旗子弟书《思凡》《僧尼会》和冯至的诗歌《帷幔》《寺门之前》,都是以寺院中的僧人和尼姑的情感世界作为抒写对象的,都写出了僧尼生活的清苦孤寂,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写于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承载的是世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简单向往,而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则是诗人对生命痛苦本质的追问。所以,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泼辣而大胆,五四后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却感伤而凄楚。  相似文献   

13.
梳理《全唐诗》中作于大明宫的挽歌,按照祭奠对象分为三类:祭奠皇帝的、祭奠太子的、祭奠皇后皇太后的,三者各有侧重。祭奠皇帝的挽歌突出皇帝的政治意象,重点是皇帝在位的功绩及葬礼情境;祭奠太子的挽歌则用“旌旗”“薤露”等凸显年轻太子去世时人们的伤悲;祭奠皇后皇太后的挽歌重点描述了女性的淑德、宗教信仰甚至生殖崇拜。虽然唐代宫廷挽歌由于祭奠对象的不同而导致侧重点不同,但是其艺术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长恨歌》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然而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叙事角度方面看,都与盛行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长恨歌》与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现代都市民间叙事是以现代都市世俗审美叙事的方式出现的;《长恨歌》体现了对启蒙话语的消解;《长恨歌》中所描写和弘扬的道德与人情之高尚充分体现了世俗之美。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6.
西部散文魅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散文以其磅礴大气的风格、深邃凝重的意蕴、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有生命意识、文化色彩、历史深度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得益于她秉承并发扬了中国西部文学的创作主旨,对应了我国当前的时代精神;也得益于西部自然、历史、文化的滋养;诚然,与西部作家深厚的创作功力、严肃的创作姿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况周颐身处末季,其词多感怀身世之作。栖迟零落,身世浮沉,激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身世感喟,集中地表现为飘零之恨、垂暮之叹和落拓之悲。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意识,常与家国之思、沧桑之叹相通,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身世词多以比兴抒哀怨,凄丽缠绵,托寄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