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模型隐含方差具有不依赖于期权定价模型的特点,它与已实现方差的差值度量了方差风险溢价,近年来在金融资产的方差风险溢价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期权数据估计出无模型隐含方差,然后在方差互换合约的框架下,深入研究商品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研究发现: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显著为负,且具有时变性;经典的市场风险因子对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的解释力度较小;两种商品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与期货收益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方差风险溢价对未来一定期限内的资产收益具有预测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与上证50 ETF的方差风险溢价存在较大差异,样本期内上证50 ETF的方差风险溢价不显著,而且对其未来收益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研究了股权溢价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股权溢价变动的传导机制问题.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1)产出差、通货膨胀率和投资者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有统计显著的动态影响,而利率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比较有限; 2)这些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状态依赖效应,产出差冲击在经济衰退时期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更大,而CPI、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在经济扩张时期的影响更大; 3)这些因素冲击对股权溢价的解释能力主要来源于对预期收益的解释能力,而来源于对现金流消息和折现率消息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小; 4)市场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有最大的解释能力,因此充分发掘投资者情绪变化信息更有可能提高短期股权溢价预测的效果.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动态影响和传导机制,可以为预测模型的构建和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非高斯动态波动率模型及其计量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Levy-GARCH动态波动率模型,引入了序贯贝叶斯参数学习方法,并进行SP500指数的跳跃风险溢价估计、欧式期权定价、风险测度评估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相比傅里叶变换的极大似然估计,序贯贝叶斯参数学习显著改进了各模型的期权定价能力.研究还发现,带跳跃随机模型的风险度量更加准确;跳跃风险溢价明显高于扩散风险的溢价;跳跃强度越大,风险的市场价格越高.  相似文献   

4.
期权隐含偏度风险溢酬:来自中国台湾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度风险溢酬是投资者对偏度风险所要求的回报,可由已实现偏度期望与风险中性偏度期望(隐含偏度)相减得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含量.本文运用Neuberger提出的无模型方法,通过构建方差互换和偏度互换合约,从台指期权价格数据中得到了已实现三阶矩和隐含三阶矩,然后根据Kozhan等的定义进一步得到已实现偏度和隐含偏度,将二者之差作为隐含偏度风险溢酬.本文对偏度风险溢酬的基本特征、信息含量、预测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台湾市场上的期权隐含偏度风险溢酬显著异于零,偏度风险是系统性风险,这一风险因子与市场风险因子有关,但仍然是异于市场风险的定价因子;中国台湾市场上的期权隐含偏度风险溢酬的确含有未来市场尾部风险的信息,但却并不能对未来真实的尾部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其更多地是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投资者情绪越高涨,所要求的偏度风险溢酬越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波动率风险溢酬: 时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香港市场的数据, 通过构造恒生指数看涨期权的动态delta中性组合估计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风险溢酬, 并对其时变的 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香港股票市场上的确存在显著为负的波动率风险溢酬, 说明波动率的确是随机的, 是市场中存在 的另一个风险源. 而投资者是厌恶波动率风险的, 并通过支付较高价格购买股指期权来规避这一风险, 股指期权并非股票现货的冗余证券. 并且, 波动率风险溢酬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 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率, 股市当前的波动率越大, 投资者对未来波动的预期和风险 厌恶程度越高, 越愿意为规避波动率风险支付更高的风险溢酬.  相似文献   

6.
极端事件下相关性风险对冲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世界各国出现极端事件时,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风险会显著上升,因此如何事前防范并对冲相关性风险成为金融风险管理及应急管理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由于指数波动率受到市场流动性、个股波动率与个股间相关系数的共同影响,而个股波动率不受个股间相关系数的影响,因此,当极端事件发生时,股票指数波动率会由于资产间相关系数的提高而大幅提高,这样股指期权的价格就会随之大幅升高.而个股期权价格仅受个股波动率影响,与相关性的变动无关,此时股指期权价格比个股期权价格高出来的部分就包含了"相关性风险"的溢价.从理论上说,股指期权价格因为包含了相关性风险的溢价,所以可以用来对冲个股组合的相关性风险.本文通过厘清指数波动率风险和个股波动率风险,从中剥离出个股间的相关性风险,并对相关性风险进行对冲.本文利用香港恒生指数期权及其成分个股从2007年3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的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极端事件发生时,恒生指数个股之间的相关性风险显著上升,本文所构建的相关性交易策略能够对冲组合中个股间的相关性风险,起到事先控制和防范个股之间的相关性风险的作用,并且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计算了我国1996-2014年平均股权溢价,并通过基于传统效用函数及广义预期效用函数的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GMM估计方法及H-J最小方差界验证了我国的确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以此构建灾难风险模型对我国股权溢价之谜进行解释,结论包括:1)我国1996-2014平均股权溢价为8.64%,股票收益波动性较大;2)我国的确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仅考虑广义期望效用函数无法合理解释我国股权溢价之谜;3)时变灾难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股权溢价之谜,尤其股市熊市模型更能体现灾难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价格风险溢价;4)我国股票收益率波动较大,而股息增长率波动较小,本文验证了灾难视角下股利价格比可以有效预测股票超额收益,为今后投资决策提供稳定科学指标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2006–2019年发行的全部上市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汇率风险暴露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更高的汇率风险暴露将增加公司债风险溢价和预期违约概率.其中,公司汇率风险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公司债的风险溢价增加5个基点.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会削弱汇率风险暴露和公司债风险溢价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多的实证证据表明汇率风险暴露会使公司在债务违约事件中承担更多的价值损失.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将激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导致更多的低效率投资.在融资约束更严重的公司中,汇率风险暴露将更显著地增加公司债的风险溢价.我们还借助“811汇改”,识别了汇率风险暴露和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为汇率风险暴露对公司债券融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基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视角解释了汇率风险暴露影响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外汇欧式期权的对冲误差问题,针对典型的静态和动态Delta对冲策略,在对冲过程不连续和利率平价公式不成立的市场不完备情形下,给出了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对冲误差公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对冲组合产生的风险.在研究Delta对冲策略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摩擦系数ε的外汇远期汇率模型,并通过分析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差异,给出了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该判别条件依赖于摩擦系数ε,做市商仅通过对摩擦系数ε实时的监控,便可以选择最优的风险对冲方式,从而提高了对冲效率.本文提出的对冲误差的具体解析式和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为外汇期权对冲及其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期望收益差与实际对冲组合的收益差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判别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不仅面临金融市场风险,还将面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以外的背景风险.针对现有考虑背景风险投资组合模型大部分都是以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的不足,本文用半方差代替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研究同时考虑金融市场风险和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提出考虑背景风险的均值-半方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然后,给出临界线算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其有效前沿.最后,借助数值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较现有均值-方差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不仅面临金融市场风险,还将面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以外的背景风险.针对现有考虑背景风险投资组合模型大部分都是以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的不足,本文用半方差代替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研究同时考虑金融市场风险和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提出考虑背景风险的均值-半方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然后,给出临界线算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其有效前沿.最后,借助数值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较现有均值-方差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资产期望收益率与条件方差间的相关性,本文使用上证综合指数日度收益率数据及混频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MIDAS)对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行了估计.理论模型表明,当投资者持有的风险资产权重不变时,时间维度上两者的同期相关性取决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当假设风险偏好固定不变时,GARCH-MIDAS的估计结果显示投资者表现为风险中性.随后通过Markov机制转移模型识别出了熊市和牛市两种市场状态,并分别研究了两种状态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其结果显示:熊市下投资者有显著的风险厌恶,而牛市下投资者则表现为显著的风险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Acharya和Pedersen(2003)提出的三种流动性风险(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COV(ri,LM)、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COV(Li,rM)、流动性的共性COV(Li,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收益、市场非流动性、组合收益以及组合非流动性的四元均值GARCH(1,1)模型,鉴于多元均值GARCH类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我们分两阶段建模,对上海股票市场四类指数(工业、商业、公用以及地产)1997~2004年的风险溢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系统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并且流动性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和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费率结构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类线性费率结构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偏离基准组合(在本文即指市场组合)的程度将增加.特别地,当因基金的收益小于市场组合的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处罚为0,即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最大时,基金组合将完全偏离市场组合.同时发现,基金经理风险规避系数越小、因基金收益超过市场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奖励程度越小,以及证券A(代表基金组合中不同于市场组合的部分)相对市场组合的收益越大而波动越小,则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的程度也将越大.研究还表明,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程度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基金收益的方差的增加,这表明在以前的一些实证研究中用基金收益的方差来度量基金的风险不一定有效,用基金组合偏离基准组合的程度来度量基金的风险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波动率风险溢价是金融学文献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非仿射GARCH扩散模型,推导相应的VIX公式,继而采用SP500与VIX指数联合数据,给出模型客观与风险中性参数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EIS)的联合极大似然(ML)估计.进一步利用粒子滤波方法给出隐波动率的估计,推断VIX隐含的波动率风险溢价.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表明,提出的估计方法是有效的.采用实际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波动率风险溢价为负,隐含市场投资者整体表现为风险厌恶.  相似文献   

16.
波动率风险溢价是金融学文献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基于非仿射GARCH扩散模型,推导相应的VIX公式,继而采用S&P500与VIX 指数联合数据,给出模型客观与风险中性参数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EIS)的联合极大似然(ML)估计. 进一步利用粒子滤波 方法给出隐波动率的估计,推断VIX隐含的波动率风险溢价. 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表明,提出的估计方法是有效的. 采用实 际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波动率风险溢价为负,隐含市场投资者整体表现为风险厌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金融参数Delta、Gamma、Theta,将外汇期权近似表达式拓展成Delta-Gamma-Theta (DGT)模型,运用Fourier-Inversion方法计算外汇期权组合的风险度,估算出VaR值并与基于Delta正态分布模型、Cornish-Fisher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度量外汇期权风险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研究信息与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之间的关系.在L2框架和给定部分信息下,清楚地给出了均值-方差意义下的最优收益和有效前沿的表达式.为了刻画信息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引入了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概念.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随信息的增加而增加.投资者的最优收益的期望值和方差由其对应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和风险厌恶参数共同决定.而市场的风险价格完全由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确定.等价信息下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收益(在相差常数倍意义下)是唯一的.零信息下投资者仅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对一无所知的风险资产不投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股横截面数据提取尾部风险作为时变罕见灾难风险的代理指标,实证分析了罕见灾难风险作为定价因子对我国股市收益的预测能力和横截面收益的解释能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1997-2013年横截面日收益率数据,利用极值理论和尾部幂指数分布统计量,提取动态尾部风险指标,实证研究表明:1)尾部风险对我国一个月、半年、一年和两年股市收益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尾部风险对于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也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尾部风险因子载荷系数大的投资组合所获得的风险补偿显著大于尾部风险因子载荷系数小的投资组合.此外,实证分析还发现尾部风险同宏观经济变量有着显著地反向关系,这进一步验证了尾部风险作为罕见灾难风险度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反转异象,构建了多期投资模型以刻画市场反转效应的生成过程――投资者对极端信息反应过度并低估市场噪音,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反转效应.实证研究显示极端信息与未来股票横截面收益负相关,而低频交易组中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过度反应会因交易量下降而减弱.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现损失状态下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规避,非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追寻.而无论反应是否过度,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均为风险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