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绿色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特征需要协调机制来激励成员企业开展生态设计.为此,用博弈模型构建了以供应商为领导者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基于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而研究其对生态设计努力和供应链各方收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商主导的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效果甚微,而增加信息共享的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比例和生态设计努力水平.此外,核心企业增加绿色信息的共享能显著激发供应链非核心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为改善绿色供应链的环境效益发挥引领创新和协调合作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从生态设计视角为实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优化,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剑 《系统管理学报》2012,21(6):721-728,735
人类对资源的使用量急剧扩张,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以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当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低碳时代供应链管理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重要方向:“碳排放”成本在供应链上的分布与科学度量;低碳供应链的生产与运输模式选择与优化;不同回收和再制造模式下,低碳供应链的运作优化;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低碳供应链的运作优化,引入碳交易市场的供应链运作优化;低碳供应链的能源供给与生产运作的协调与优化;以及低碳供应链上不同利益主体间运作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通常将以制造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称为制造链.基于制造链打造平台,构建链与平台融合的“制造链+平台”双模式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研究从双模式价值共创系统结构出发,分析了双模式价值共创的内外动因及其实现机理.将作用机理关系化,形成系统整体因果回路图,以全面捕捉各因素之间的反馈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能从动态视角更深入地理解各因素对价值共创系统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双模式价值共创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Vensim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发现,资源、关系、网络结构动因对价值共创产生差异化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作用于结构动因间接影响价值共创.前期多样性资源流动与创新、互补性资源整合与协同率先激发共创价值的积累;中期平台显性关系搭建、隐性关系互动强化能有效保持多主体价值共创活力;而网络效应推动的主体规模扩张是最终形成双模式生态的关键方面.并且,提高焦点企业复合能力、平台技术投入和跨边网络效应能显著提高双模式价值共创效果和主体规模的积累;降低顾客学习成本对主体规模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共创价值量影响不甚显著;而供方伙伴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级建筑供应链包括业主、总包商和分包商.在分析了三级建筑供应链工期优化的一些基本关系式的基础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激励机制,建立了具有奖惩结构的三级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模型.模型考虑了业主对总包商的总工期激励,以及总包商对分包商的节点工期激励.最后结合一个算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对比了传统工期优化和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的结果.结果表明,对于三级建筑供应链的工期优化,具有奖惩结构的供应链工期协调方法可以使项目工期优化的同时,还能使建筑供应链实现帕累托优化;工期激励政策对三级建筑供应链的工期优化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以实现服务供应链系统参与主体价值共创行为协调为出发点,构建包含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用MATLAB软件仿真模拟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点.研究发现,当三方均选择“合作”策略且获得的净收益比选择“欺骗”策略获得净收益大时,价值共创行为逐渐向“完全协调”状态演化.研究还发现,提高参与主体“欺骗”策略的惩罚力度和调整各参与主体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或协调成本分担系数至平均系数水平,能分别使价值共创行为从“完全不协调”和“不完全协调”状态向“完全协调”状态不断演化,实现多重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考虑一个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供应链,其中上下游企业间存在后向持股关系,即下游企业拥有上游企业的股份.上游企业由下游企业等多个股东共同拥有,各股东都享有上游企业的分红权和控制权.在共同控制情形下,各股东都有权参与上游企业的决策,通过对他们不同利益诉求的平衡,构建上游企业的决策目标.论文分别在上游主导型供应链和下游主导型供应链中,研究了企业的价格等运营决策,探讨了下游企业持有的上游企业股份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上游主导型供应链中,当且仅当下游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达到50%时,上游企业以成本价供应产品,供应链实现协调;在下游主导型供应链中,即便下游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没有达到50%,上游企业也可能以成本价供应产品,但是只有当下游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达到50%时,供应链才能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系统动态价格波动的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群凝聚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体,形成一种类似生态网络的战略网络结构.协调企业个体间以及与网络整体间的利益关系常表现为对供应链中间产品的定价上,所以设计动态利益调节机制,可使各合作伙伴的运作更加符合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文中针对供应链网络结构的特征,应用信息熵原理及生态网络理论,定义供应链产品流动的生态网络熵聚合度,建立供应链产品动态定价的生态网络熵模型,描述供应链产品中间价格波动的动态过程,给出熵模型收敛的一般性条件及其均衡解,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供应链各合作伙伴的利益可以通过动态价格波动调整过程达到均衡,实现供应链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算例说明动态价格波动熵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农户和超市构成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假设超市占主导地位,分析产出随机且能够影响销售价格的情境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协调问题。分别建立集中、分散及不同协调契约下的决策模型,结果表明:二部定价契约和Shapley值法分配契约均可使供应链最优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水平;Shapley值法分配契约能直接实现双方利益的协调,而二部定价契约下农户需要向超市支付一定的转移费用才能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价格和市场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期权式契约在两阶段供应链协调中的应用.构建了不同信用违约条件下,供应链协调过程中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模型.通过深入分析零售商的现货和期权最优组合订货策略和生产商的最优生产策略,得到期权式协调契约的详细设计规则,包括期权参数的取值范围以及价格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证明了供应链中双方可以借助期权契约的价格政策达到双赢,促进风险分担,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实现完美协调.最后的算例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众包供应链(CSC)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型供应链,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基于互联网平台,将众包设计环节嵌入到供应链中,建立了整个众包供应链多周期基本订货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互联网众包平台具有开放式的多频快速交付设计的特征,引入资金周转时间价值影响因子,将多周期模型扩展到基于快速周转的时间价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众包供应链实施和落地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探讨众包供应链制造商对众包设计产品的生产规模和零售商风险规避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风险厌恶的最小生产批量的供应链订货策略,并对该策略进行了优化和对比分析,得出在互联网平台下基于众包设计的各个模型策略最优订货量,以及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有效协调的实施条件。通过多重激励契约设计,实现了互联网平台下对众包设计者、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多重协调,使得众包供应链达到Pareto最优。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策略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新型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性承诺使供应链管理在迎合外部环保诉求上更具挑战性,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供应链企业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最大化平衡的重要途径.基于制度理论,构建了制度压力、供应链关系管理、可持续供应链设计及循环经济能力之间的概念模型,并以363份来自中国生态工业园企业的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度压力对供应链关系管理和可持续供应链设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实践是提升企业循环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且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压力在二者之间起到不同程度的负向调节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边界,也为生态工业园企业的绿色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得到了飞速发展,加速了中国乃至世界零售业的新变革,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这种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催生新的商务模式.伴随着这一新零售模式的飞速发展和落地实践,它所呈现出的协同性、集成性、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特征,给新零售企业的运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其面临重重困难.本文将从价值共创的视角,对新零售模式运营管理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剖析,重点从线上线下融合相关的基于价值共创的新零售模式创新、多利益主体协同运作激励机制、消费者需求拉动下的全渠道产品动态定价、新零售模式的全渠道运营库存管理以及"最后一公里"物流即时-协同配送优化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绿色产品的高生产成本及供应链企业间稳健性较弱的问题,结合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低碳政策,在绿色供应链中实施持股策略,构建了制造商减排与否、零售商对减排投资持股与否等不同情景组合下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纵向持股策略下企业的运营决策与协调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持股策略使环保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实现了供应链减排增效的双重红利;实施持股策略后,清洁型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决策和利润优于污染型供应链对应企业;碳价格上涨时,污染型产品减排量降低,清洁型产品减排量增加,反之亦然;故政府可对市场中的碳价格适当干预,降低污染型企业碳价格而提高清洁型企业价格.进一步地,结合各企业在供应链中实际掌握的"话语权",运用混合策略讨价还价解实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动态反馈分析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涉及多个主体,需要多方协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分析的思想与理论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反馈分析,提出了消除负反馈制约上限的原理:引入具有共同利益、目标和责任的子系统,通过子系统利益、目标和责任的实现,达到消除农产品供应链负反馈环制约上限的总目标,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以赣南脐橙为例对赣南脐橙产业良性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据此对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响应时间下价格时变供应链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价格随时间变化、市场需求和响应时间均不确定的供应链中,比较了集 中系统和无合作分散系统的订货决策.通过深入分析供应链不协调的原因, 提出了基于时间的价格折扣分担与滞销补贴联合契约. 经过精心设计,开发出了供应链协调契约的具体形式. 通过数学推导证 明,设计的联合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Pareto最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变化对决 策结果的影响,定量刻画了联合契约在供应链协调中的价值,揭示了诸多对供应链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服务集成商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考虑消费者向服务集成商购买产品服务系统时存在策略性等待行为,通过构建两个销售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成本和服务价值占比等因素对消费者策略行为和均衡结果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绩效偏差,基于两阶段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研究表明:提高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服务价值占比能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提高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总利润;高产品服务系统价值、高服务价值占比虽能增加分散式决策下的系统利润,但也扩大了与集中式决策下的系统利润差距;收益共享契约能调整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即当服务价值占比较高时,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抑制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7.
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效率,实现逆向供应链协调,是逆向供应链能够得以高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文章针对单个再制造商和单个回收商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利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分析了传统线性分成契约的激励不足问题,并提出新的有协调作用的契约形式.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对回收商成本类型为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的契约具体形式做了进一步讨论,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协调机制的影响,所得结论对废旧产品回收供应链的运营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再制造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考虑政府对废弃产品回收的奖惩约束措施,针对一类由销售商负责废旧品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在以再制造产品优先满足市场需求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对闭环供应链的制造品、再制造品及废弃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优化决策,并设计一个基于再制造优先的协调定价机制.该协调机制不仅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原则在优先考虑再制造品利润的情况下协调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利润,而且能对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19.
线性需求条件下考虑质量控制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市场需求和质量互动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基于线性需求函数, 针对四种不同的契约, 文章比较了企业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协调兼达时各契约模型的决策选择和收益. 文章证明了各种不同契约类型在供应链协调中的有效性, 传统的批发价格不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而收益共享契约、奖励惩罚契约和特许经营契约均能够使供应链协调, 同时供应链成员企业亦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严格机理模型为基础设计并实现的蒸馏过程模拟平台,提供了进行过程模拟的计算机环境,在平台上可以方便地进行蒸馏过程稳态模型、动态模型、优化模型和控制模型的仿真计算,可针对过程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优化操作指导值.平台具有在线过程模拟功能和开放的接口环境,适于各种模拟方案、过程模型和算法的仿真研究,能方便地检验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该平台具有通用性、可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