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创新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根据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定义,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划分。认为现有的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哲学研究中,忽视了哲学范式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因而无法更好解释上述不同划分的事实与现象,影响到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中新课题的发现与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定义方式所依据的哲学根源,指出由于摆脱了将技术创新与社会非法剥离的做法,主体间性理论是对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合理解释的哲学依据,并且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媒体间性"指的是不同媒体在技术、信息、社会等方面的关系。数码艺术家在作品中对媒体间性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其中包括:数码媒体与印刷媒体、电影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关系,艺术媒体与新闻媒体、历史媒体的关系,个人媒体与大众媒体、商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关系。这些作品丰富了媒体生态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学因其所特有的“现在进行时”特点,以及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后它与教和学各主体所表现出的“共时性”,似乎完全有理由使课堂效果实现得更为充分。但同时也恰恰会因此极容易使一门极富历史感与现实精神的学科体系变成寻求感觉刺激的应景操练。因此,在当代文学课堂中引进主体间性理念,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彼此的平等交流、和谐对话以实现主体间的“共生”,才有可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获得“自由”与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国内对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现状出发,以哲学上的主体间性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石,提出翻译活动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过程,并分析了各个主体在翻译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多元主体间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和对话中,才能解决翻译研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消除国际翻译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在俄语二外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以主体间性为指导,解析了外语教学的内涵,井分析了俄语二外教学中实现主体间性教学的前提与可能。其次,列举了主体间性维度下俄语二外教学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主体间性维度下俄语二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自媒体为平台,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对获取舆论信息有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获取的信息也更加多元。文章旨在探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实现正面舆论建构的途径。文章认为,建构校园舆论需要转变传统的舆论引导观念,及时把关,化育涉及高校话题的意见领袖以及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以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喻者的主观认知体验、施喻者的多视角和施喻者的创造性三个方面,可以分析隐喻构建体现出的主体性.隐喻解读中体现出的主体间性也相应地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即隐喻解读的动态性开放性、受喻者和施喻者的视域融合以及受喻者对隐喻的再创造.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统一产生理想的隐喻构建及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9.
媒体在国际传播话语竞争场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受主体格局“视野狭窄”、内容形式“宣传本位”、策略方法“大水漫灌”等影响,中国传统媒体国际传播话语遭遇到信任赤字、价值弱势、能力弱化和协同失衡等困境。自媒体以其去中心化、分众化、多元化、多样态,为增进国际传播话语的平等性、服务性、体验性、协同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平台,主要表现在以突出主体的主导性消解信任赤字,以增强内容的阐释力破解意识形态划线,以加强体验式践行提升传播力,以增进体系互动完善共同体建构,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无限性等特点,自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现有的工作方式带来冲击和挑战,对思政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工作者要从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参与自媒体互动和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应对自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施秋艳 《科技信息》2009,(17):123-12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广泛需求,艺术类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如何在确保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其政治进步与全面成长,从而真正实现艺术服务于社会,这就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环境、动力系统等方面的支持,但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和研究形式等诸多困境,思政教育的思维方式、工作载体、教学方法等都要随之改变。须树立思政数据信息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功能,提升思政教育者的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者的伦理责任及道德原则,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和研究形式,更好地为思政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开放的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认清其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当前视觉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视觉文化的现代性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图景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技术化、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平等化是拓展视觉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视觉手段展开教育和交流,扬长避短,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阶段,如何搞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围绕新特点提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不断发展,既给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扬长避短,提升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钟喆  徐继开 《山西科技》2010,(6):123-124,130
网络作为一种传媒介质,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网络本身已经具有了文化的内涵,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更是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悄然诞生。针对这一文化的形成,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加强新型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科学角度去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问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主体包括管理组织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客体是形成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知识体系;载体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观念,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今信息化浪潮下的网络已向人类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延伸,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针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新问题以及在网络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提出了制订网上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新型思政队伍、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树立网络道德教育观等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优势,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职能,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