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I0002-I0002
杨天育,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甘肃渭源县人,中共党员,在读博士。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理事,甘肃会宁国家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执行专家。甘肃省作物学会、遗传学会会员,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和甘肃省农科院“350人才工程”。现任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曾被授予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兰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甘肃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人才能力成长受个人、教育、社会三大因素影响,其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规律性,其成长过程可以通过构建成长曲线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也可以基于系统优化控制思想对其成长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高校自主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措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得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和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的现状,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由“政”“产用创”“研学”组成的面向2035年激发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模型。提出健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与弹性激励机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增设人才培养相关基金奖项,落实人才减负松绑;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医研产科技成果转化范式演进理论和医疗卫生转化路径,厘清了特征与内涵,结合三元融合模型理论,提出了医研产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三角模型假设。通过案例实证,分别从构建“三位一体”组织结构、打通融合通道、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三种维度验证了三角理论模型的主体内涵和运营规律。从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实践出发,对主体知识产权管理、主体间利益关联与分配机制、融合通道及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医研产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的路径与建议,推动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建立起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核心作用,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太原市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太原市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太原市科技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太原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了232421人。从2004年对太原地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年龄在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占到总数的26.2%,40岁以下的占到63.2%,50岁以下的…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承担着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的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的分析显示,北京和天津相对河北而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净流入地区,并且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迁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可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京津两地科技创新人才的迁入,相对于周边的河北,京津两地对科技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优化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合理分工,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等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项关键举措。探讨了为什么要大力使用战略科学家、什么是战略科学家、如何培养战略科学家等重要问题,这些探讨有利于为战略科学家的支持、使用、培养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和设立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要战场的今天,应当加快改革步伐,为战略科学家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好条件。同时应通过制度设计充分支持青年科学家成长,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相似文献   

9.
世界级青年拔尖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然而,我国在世界级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探讨世界级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探索世界级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原科技》2011,(2):105-105
2011年1月15日,“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一次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千人计划”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投入创新创业。国家“千人计划”前五批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43人。其中创新人才约占总人数的77%,创业人才约占23%。日前,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工作已启动实施,其中包括新设立的“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观察》2009,(6):72-74
学术团队 在张全兴院士的带领下,南京大学在有毒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目前团队共有教学科研人员1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亚洲高校青年研究员奖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3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与发展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区域科技竞争的核心要素。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运行机制,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创新人才扶持力度,搭建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平台,创新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方协同循环创新”模型创新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输入模式,在明确多方协同模型构架的基本元素,即协同方、协同主体方和协同辅助方后,阐述技能型人才输入策略特点,分析模型构成基础元素和实施步骤,提出“企业+协会+高校”多方协同输入模式、“物流实训教学体系定制技能型物流人才”模式,多方协同进行实操实战培训,完成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行业输入。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企业行业岗位需求以及专业领域人才要求,将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层评价与健康、做人、做事三层素质N个指标进行融合,形成“三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评价高职学生素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笔者以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为出发点,从职业素养评价的现状、评价的方法、评价系统设计、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指标和评价模型,打造“体系-人才-评价-结果”的闭环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15.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耦合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现状及其实践情况的梳理,阐述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理念与概念内涵。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分析,构建“3+3+3”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并从政府、人才载体、用人单位(企业)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11,(10):46-46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当年葛优在电影中的这句诙谐台词,如今已成了真正的至理名言。随着中国社会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认识和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刨新型人才是怎样成长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和使用创新型人才?……围绕这些话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体制创新与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07,(5):F0004-F000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经研究决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共同主办,《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2007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选表彰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推选、表彰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标兵和模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8.
胡凯  刘文杰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2032-2037
人才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战略资源,各地政府频繁推出各类人才政策以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比较南昌、长沙、合肥三地政府出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以及针对其他类型人才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奖励(资助)政策、人才购(住)房补贴政策、子女入学政策、落户政策等。研究发现南昌在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在对大学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的激励上政策优惠面广、灵活性强,相对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南昌市人才政策也存在对于新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兼顾人才“激励”与“社会公平”等问题,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06,(5):I0007-I000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等发起并主办,《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首届“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进表彰活动,并作为2006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产生新思想、取得新发现、创立新方法、运用新技术的劳动过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此,应改革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青年创新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青年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