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通过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视角,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从安全、发展、开放3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路径:强化建制化、体系化支撑保障,夯实新发展格局安全基础;增强原创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双循环体系的动能与效能;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深入结合,探索构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驱动主体、支持重点、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比较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模式类型,全面分析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力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系列部署中的关键环节,是深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推动国家经济科技战略实现的重要举措。“四个面向”战略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力、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撑力、增强产学研用服务社会贡献力。当前高校产学研在主体职责边界、合作体制机制、法律政策体系、支撑载体资源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新时期,应以“四个面向”战略为指引,革新组织方式、再造评价体系、构建整合机制、优化制度环境,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我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提升产业能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对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概念内涵、结构特征以及双链在社会生产中的位置与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的内因和外因,从战略层面、结构层面和演化发展层面对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进行深入考察。最后,提出双链融合的基本路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多链融合良好社会创新生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构进行了研究.技术创新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从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协同互动入手,并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体系构成图,分析了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裁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现代城市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对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阳镇 《创新科技》2023,(1):14-24
面向“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的系统突破,如此方能有效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准确理解关键核心技术,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核心特征、关键主体以及相应的功能定位,构建适配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从知识基础观、技术组件或者技术部件视角、技术体系视角、技术类型视角与战略属性视角解构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认为需要从技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知识基础构成的综合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且需要从关键核心技术的价值性、竞争性、知识性以及创新过程视角综合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特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概念内涵的正本清源。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多层次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共同发力,需要系统构建知识融合视角下的政产学研融通模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主导的知识生态系统涌现模式、产业链链主视角下链主牵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模式以及数字平台视角下的数字创新模式,进而实现异质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异质性创新主体的“需求—能力”匹配。构建分类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需要处理好创新主体与创新主导...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的管理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面向21世纪,科技突飞猛进,科技知识爆炸性增长,诸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中国加入WTO将有力促进中国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又将推进科技在某种程度上的全球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将决定世界发展的新格局.我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在制定自身的科技发展计划时,应关注国外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科技管理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要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先从建设目标、构成主体、推进理念、攻关机制四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鲜明特征。然后从结构布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建设基础,并简要阐述了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最后提出要推动体系内部优化重组、主导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形成基于自身优势的建设运行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未来,孵化器行业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 《华东科技》2011,(5):50-52
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它是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肩负着科技兴业,产业兴国的重任。历经20多年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出现了各地孵化器百花齐放、多种发展模式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而伴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十二五规划大幕的开启,如何聚焦创新创业、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产业政策环境?——孵化器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6,(5):98-102
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视角出发,分析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在任期间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框架,具体阐述美国政府在创新主体发展、创新区域空间、产业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孵化机构网络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向项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了面向项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体系,对企业项目管理和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2005年提出把"宁波制造"升级为"宁波创造";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把自主创新从科技战略、产业战略层面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用15年时间进入我国创新型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13.
张舰  朱杰 《科技智囊》2022,(10):22-29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科技创新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引进消化再创新,再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目标和方向的演变,科技创新既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新时代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要求来看,我国当前制造业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共性技术供给缺位、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创新资源重复分散、创新人才结构性短缺、创新环境不佳等问题。宜坚持问题导向,从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机理出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供给、夯实工业基础,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转变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整合国家创新资源,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才体系和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对资源约束和经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从源头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本文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知识创新体系专项实施取得的成就.以及许多领域专家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持续实施知识创新体系专项工的建作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求,上海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表现出了紧迫性和形势赋予的变革性和挑战性。科技服务业是在当今产业不断细化分工和产业不断融合生长的趋势下所形成的新产业分类,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产业,通过各种方式贯穿于科技知识的创造、转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并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在上海市政府的指导下,上海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各种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知识和技术生产的重要主体。然而,目前高校创新子系统仍然在科研经费和科研组织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长城战略咨询形成了以“战略咨询”为核心,以“管理咨询”、“知识管理咨询”为两翼的咨询业务结构。公司着重针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行业及细分产业领域发展核心能力。面向大中型民营企业、市场导向型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改制、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创业管理、知识管理的IT规划、系统实施咨询等项的咨询服务。面向政府机构等公共管理组织的咨询服务有: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为核心的区域战略、产业战略、科技管理、公共政策、知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形势下我国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成果集聚的战略高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科技管理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背景下培育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滞后的背景下,以提升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基于三螺旋理论,在对新时代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体构成及职能定位进行理论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主体、结构及机制协同入手提出新时代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河南,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这是新时期河南省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建设创新型河南必须要坚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而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思路进行重大调整,努力消除不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和建设创新型河南必由之路,企业是否成为技术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