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追诉人并歧视这一群体。现实中由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造成的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因此通过人权入宪这一契机,将宪法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护渗透到刑事司法领域中去,在刑事诉讼领域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兼顾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刑事和解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作为对生效裁判错误救济的审判监督程序,在纠正错案、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名称不准确、再审理念冲突、再审理由缺乏操作性、启动主体行政化、再审期限不合理、审查程序不规范、原审法院再审不公正和再审加刑等,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刑事公诉环节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这一环节法律监督日益受到挑战和质疑,遭遇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瓶颈。因此,有必要就刑事公诉环节的审判监督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出现诸如申诉难、申诉多、越级申诉、重复申诉等问题,既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保障人权。应把纠正错判和一事不再理理念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6.
张希平 《科技信息》2010,(24):84-8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恢复性司法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指导下,人民检察院应立足于办案与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并行的原则,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问题解决方式应用于司法实践,积极探索审查批捕阶段刑事和解机制。通过刑事和解,把矛盾消灭在基层,消除在首办环节。  相似文献   

7.
法律监督与刑事公诉之间并不是包容关系,人民检察院的职能应当包括法律监督和刑事公诉两个方面,但这两项职能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以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例,现行公诉人兼刑事诉讼监督者身份的模式既不利于实现监督职能,也会减弱控诉职能,应当对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强化对审判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其与国家的权力的对抗最为激烈。随着近代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妥善处理刑事诉讼中人权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在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意义"、"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在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等方面,积极探索一条既能惩罚犯罪,又不侵犯人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刑事搜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搜查是一项强制性侦查行为,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理应受到严格的程序规制。本文分析了我国搜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就完善搜查的权限、条件、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人身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侦查取证手段,容易导致对被检查人的身体不受侵犯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犯。立法应当将证人列入身体检查的范围;具体规定身体检查的种类和适用条件;赋予被检查人员应有的诉讼权利;完善身体检查的执行规范;建立对违法进行身体检查所取得的证据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2.
姚克励 《科技信息》2008,(16):214-214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因遭受犯罪损害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的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救济方式,且应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可行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主要考虑补偿的方式、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基金来源、申请补偿期间及主管机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必要性:(1)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加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规律的必须要求。(3)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4)顺应世界潮流,掌握人权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从西方引进刑事和解以来,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该制度经受着多种考验:有限的司法资源与可看得见的程序之间矛盾的考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和解意愿与国家刑罚垄断权之间矛盾的考验;赔偿能力决定论与刑法平等适用间的考验;民事契约引入后致使罪刑法定遭遇挑战的考验。虽然如此,在现今的司法环境下通过程序控制,应继续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沉默权的产生、发展、概念、内容、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在国外实行的现状、改进作了阐述。分析了中国之所以没有确立沉默权的原因。就我国现在的国情,从价值上判断沉默权存在的必要性,从社会的宏观背景上论述其设立的可能性,以探求沉默权在我国应该选择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作为在刑事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制度,从其提出以来就一直备受热议,尤其当论及在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时,观点更是不一。但就完善司法模式的角度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言,如能谨慎而科学地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正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本对刑事证据的“种类”、“分类”之称谓进行辨析,认为两实质含义一致,进而提出了采用“法律上的分类”与“理论上的分类”的观点。作立足我国刑事证据的立法分类,分析其规定不足,建议重新分类,特别指出刑事证据分类应注视一、二审的转化问题和与今后将建立的证据规则相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是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它以恢复正义为核心,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结合检察实践,从检察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实际运行及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之一,但是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事”之范围的理论与实践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对一事不再理原更《适用的“亭、人、时间”及其例外与扩张情形展开探讨,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于“同一性之公诉事实”及受刑事指控之嫌疑人、被告人,于裁判确定后发生效力,以有利于被告原则为例外,扩张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