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沉水植物伊乐藻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伊乐藻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菲)的去除作用并探讨了菲的长期暴露对水体水质、伊乐藻的丙二醛、可溶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体中菲的浓度影响水体的水质,在1mg/L菲暴露下低等藻类的生长情况受到严重抑制.两种浓度下因伊乐藻引起的对水中菲的去除率达到68.8%和71.7%.在两种浓度暴露下,伊乐藻体内的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都恢复到和初始值比较接近.伊乐藻对较低浓度的菲有很好的抗逆性,可以考虑作为水体菲污染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2.
高羊茅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高羊茅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高羊茅能在芘、菲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种植高羊茅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2.82%~83.28%、47.27%~75.39%;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63.04%、57.48%,比对照2(无NaN3)高45.59%、41.8%.修复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根部、茎叶部积累量随土壤中菲、芘含量增加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则随菲、芘含量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微生物降解对菲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0.29%、3.42%、17.47%,对芘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6%、1.87%、3.4%、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贡献率则高达41.88%和36.5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菲(0~800mg·kg-1)和芘(0~800mg·kg-1)混合处理下,互花米草的生物量、株高、分蘖数、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对较低浓度的菲和芘具有很好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但在高浓度胁迫下受到一定的毒害.低浓度菲(10~100 mg·kg-1)和芘(10~100mg·kg-1)处理能够增加互花米草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对根部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而高浓度菲(400~800mg·kg-1)和芘(400~800mg·kg-1)处理显著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低浓度处理下互花米草株高变化不明显,而高浓度处理显著抑制互花米草的株高;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在低浓度处理下均变化不明显,但高浓度处理下显著增高;根和叶中的脯氨酸含量在高浓度胁迫处理下显著增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互花米草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缓解菲和芘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以多环芳烃为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选取未受污染的土壤、农业植物废物、树叶和锯屑加入菲配成模拟含菲堆制原料,分别采用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不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堆制,通过测定菲的残留率、堆体pH值、挥发性固体含量及种子发芽率研究了2个过程中菲的降解及堆肥过程的进展.结果表明:添加驯化的活性污泥大大加快了堆肥过程和菲的降解过程,并进一步降低了堆料中的菲含量: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20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4.3%,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1.5%;而未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才降至4.5%.本实验条件下,堆制31 d后,基本消除了堆料及菲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不需额外调节pH、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不同盐度再生水中培养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研究了它们的生物量、光合强度及其组织中的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对再生水中盐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盐度下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组织中累积的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当盐度为10.07 g/L时,蓖齿眼子菜的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氧自由基产生和消除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当盐度超过7.72 g/L时,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中叶绿素和叶绿素a/b值均显著下降,但川蔓藻能通过增加叶绿素b来补偿盐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均能通过调节自身的脯氨酸代谢和抗氧化系统来抵抗再生水中盐度的胁迫,且川蔓藻在高盐胁迫下具有较好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草本中药的毒害作用,探讨在Cd污染下野花麦可溶性总糖、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在模拟Cd污染的环境下采用盆栽种植野花麦,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后分别测定其可溶性总糖含量以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及污染时间的增加,野花麦体内Cd的积累量不断增大,相应地,野花麦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其中,叶片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部的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茎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则表现出一直下降的趋势;根部的可溶性总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呈现出一直下降的趋势。说明野花麦体内Cd的积累会破坏或抑制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的合成,从而损害抗氧化酶系统,表现出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预处理对甘蓝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幼苗低温(4±0.5)℃冷害的缓解效应.低温胁迫前不同浓度SA(0.1 mmol/L,0.5 mmol/L,1.0 mmol/L)对甘蓝幼苗的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以0.5 mmol/L效果最明显.同一浓度SA(0.5 mmol/L)对幼苗预处理后,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对照,而MDA含量也呈显先升后降,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说明适当浓度的外源SA对甘蓝幼苗低温冷害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8.
干旱对银杏生理生化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年生盆栽的银杏大佛指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持续自然干旱,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0 d后,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和SOD活力逐渐上升,CAT活力逐渐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项生理指标(除SOD...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底泥对多环芳烃(菲)的吸附过程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黄浦江底泥作为悬浮物,研究多环芳烃(菲)在天然水体中悬浮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由甲醇作助溶剂的水溶液中,菲在黄浦江底泥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可用BET等温吸附模式模合,吸附速率较快,助溶剂中甲醇对菲存在竞争吸附,膜扩散为菲在黄浦江底泥上吸附速度的控制步骤,这些均与菲的分子结构与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当归植株为材料,人工接种当归根腐病菌不同菌种侵染当归,每隔7天测定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以探讨当归感病后植株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归感染根腐病菌后,不同病株体内SOD和CAT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可溶性糖在0~7天内快速升高,在第7天达到了高峰,而可溶性蛋白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接种后持续增加,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到21天时都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11.
以盐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对盐藻的毒性作用。分别使用含有浓度为0、2.5、5.0、10.0、20.0、40.0mg/L AE的营养液培养盐藻,每日记录细胞总数。在实验的第9d,收集藻液并分别对总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AE对藻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AE处理9d后,各处理组盐藻叶绿素a和T-GSH含量没有显著差异;4.0mg/L AE组盐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25mg/L组(p〈0.05);0.25mg/L组和4.0mg/L组MDA含量显著低于1.0mg/L组(p〈0.05);2.0mg/L组和4.0mg/L组盐藻H2O2含量显著低于0.25mg/L组和0.5mg/L(p〈0.05);AE浓度为0.25mg/L和1.0mg/L组盐藻中CuZn-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25mg/L组(p〈0.05),AE浓度4.0mg/L组盐藻中CuZn-SOD含量显著高于与0.25、0.5、1.0mg/L组(p〈0.05)。证实AE对盐藻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活化剂AE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幼苗对盐胁迫和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等渗水分胁迫(PEG-6000)和盐胁迫(NaCl)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渗透胁迫下,与对照比较,小麦幼苗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等渗盐处理后,二者含量普遍高于水分胁迫,说明盐胁迫除对植物产生渗透胁迫外还存在离子毒害作用;两种渗透胁迫下,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等渗盐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普遍高于水分胁迫,而游离脯氨酸含量普遍低于水分胁迫,说明可溶性糖可能是盐胁迫下的一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而游离脯氨酸可能是水分胁迫下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两种渗透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Fv/Fm普遍降低,等渗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水分胁迫,这也可能是离子毒害和细胞脱水的累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选取大小一致的美人蕉(Canna indica)作为研究试材,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中,研究含不同浓度(0、5、10、20、40、60 mg/L)铬(VI)胁迫下美人蕉的生理生态响应,为处理含铬(VI)废水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铬(VI)胁迫下,美人蕉叶绿素、丙二醛(MDA)、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超氧阴离子变化趋势相反;同时脯氨酸(Pro含量)在不同浓度胁迫下无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随铬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铬胁迫浓度为20 mg/L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最高,而低浓度(小于40 mg/L)胁迫下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含量(C_i)无显著差异。综上,铬胁迫下美人蕉对其生理生态特性做出相应的调整,表现较强的适应力和耐污力,可作为处理含铬废水的湿地植物备选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干旱胁迫下‘凤丹’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凤丹’抗旱性的调控作用,为‘凤丹’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及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盆栽苗为试材,以5个质量浓度(0、20、40、60、80 mg/L)的COS溶液进行喷施,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即断水后第7、9、11、13、15天)‘凤丹’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干旱胁迫下喷施COS能促进‘凤丹’幼苗生长,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抗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结论】喷施40 mg/L COS能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凤丹’幼苗造成的伤害(P<0.05),增强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实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梯度(0、5、10、20、40、60 mg/L)的含铬废水对再力花进行污染胁迫,研究铬胁迫下湿地植物再力花的生理生化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根系活力(TTC)等]响应,为其在污染环境中作为水体环境修复植物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铬胁迫浓度的增加,沙基质及其再力花体内的铬含量都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b及其总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然后再增加的趋势;脯氨酸(Pro)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谷胱甘肽(GSH)、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在铬浓度10 mg/L后,SOD和POD含量增加,而TTC和过氧化氢酶(CAT)随铬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再力花能够在铬胁迫下对其生理生化特性作出相应调节,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耐污力,可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含铬废水的湿地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质量浓度氨氮条件下,对廖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olygonifolius)体内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氨氮(10 mg/L)下廖叶眼子菜的光合作用能力所受影响不大.但是高质量浓度氨氮(5~10mg/L)会提高廖叶眼子菜体内氧化物质含量,植物自身防御机制进而会在一定时间内促使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及次生物质含量的上升,其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抗氧化酶及次生物质反应强烈.结果表明氧化能力的上升有助于缓解氨氮诱导的氧化胁迫及增强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总体而言,较高的氨氮浓度会对廖叶眼子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该植物修复水体时需要考虑氨氮的浓度水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为拟穴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测定拟穴青蟹在不同浓度亚硝酸盐(0 mg/L、20 mg/L、60 mg/L、100mg/L、140mg/L)胁迫下其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在受胁迫48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亚硝酸盐胁迫浓度达60mg/L以上时,青蟹肝胰腺及肌肉中AKP活力变化显著,肌肉中AKP活力随时间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组织中CAT活力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毒兴奋效应",肝胰腺及鳃中MDA含量则随胁迫时间与胁迫浓度变化呈递增趋势。【结论】亚硝酸盐胁迫可通过破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酶类体系运转,加剧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方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拟穴青蟹人工养殖中,将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20mg/L以下,有助于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2种无银保鲜剂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振德  梁机 《广西科学》1999,6(2):154-156
研究保鲜剂(2%蔗糖+50mg/L柠檬酸+100mg/L8-羟基喹啉+1mg/L6-BA)和保鲜剂2号(2%蔗糖+50mg/L水杨酸+100mg/L8-羟基喹啉+1mg/L6-BA)对“黄秀凤”切花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cv.“HuangXiufeng”)瓶插寿命和瓶插期间花枝的水分状况,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延长2d但与延长花冠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鸡树条荚!扦插苗和播种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鸡树条荚!嫩枝扦插苗、播种苗和硬枝扦插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鸡树条荚!叶片保水能力较弱;3种鸡树条荚!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生理指标在第12天和第15天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