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艳艳 《科技信息》2010,(22):I0101-I0102
对一种矩形截面纤维缠绕复合材料高温高压管道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高温高压管道进行了整体结构分析以考察其变形量和应力分布,并讨论纤维缠绕方向对高温高压管道刚度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抗疲劳、抗腐蚀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文中分析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国内外标准、制造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失效准则、失效模式以及优化设计.通过对比发现,Tsai-Wu失效准则预测的失效压力与实验值最接近.提出了一些预防复合材料气瓶失效的措施,对气瓶的安全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具有金属内衬缠绕压力容器成型全过程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具有金属内衬复合材料缠绕容器缠绕、固化和预超压3个制造工艺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温度参数当量法模型和虚实单元分析策略,以模拟在缠绕预张力工艺中的力学行为.根据固化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热传导理论,对具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在固化工艺过程中瞬态温度、固化度和热应力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经典塑性理论为基础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预测了预超压工艺后容器复合材料缠绕层和金属内衬内残余应力场的分布.以一典型的具有金属内衬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为例,讨论了在3个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容器内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的工艺参数能够提高压力容器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是可能引起爆炸等危害性较大事故的特种设备,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由于其先漏后爆等特性在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纤维缠绕工艺特点提出无焊缝连接金属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通过缠绕工艺解决内衬封头与筒体间连续性问题,发明辅助成型工装实现新型内衬结构缠绕成型问题,新型容器可承受110Mpa爆破设计压力。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在各种工程问题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在纤维缠绕圆筒中的应用。该文根据复合材料圆筒结构静态刚强度和动态特性分析的理论模型,综合考虑其刚度和动态特性的要求,通过改变复合材料圆筒中材料的缠绕角、缠绕顺和采用T300和S复合材料混要等形式来研究复合材料圆筒中材料的有效使用, 了基于厚度和角度优化和方式较为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T-800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环氧树脂基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要求,以TDE-85树脂为主体树脂、AG-80树脂为添加树脂,选用混合芳香胺固化剂,研究了一种适合于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树脂基体。结果表明,该树脂的黏度和适用期可满足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其浇铸体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与机械性能,而其制备的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好,缠绕强力环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1MPa、拉伸强度高于2500MPa,适合T-800碳纤维的湿法缠绕成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深冷、高压双重极端工况作用下复合材料层的低温力学性能,根据层合板理论构建了深冷高压储氢气瓶复合材料层力学分析模型.通过计算热力耦合作用下多层缠绕结构的各向应力,研究横向弹性模量和纤维缠绕角度对复合材料层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容积140 L、压力35 MPa的气瓶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当横向弹性模量由14 GPa降低到5 GPa,复合材料横向应力减小68.37%,降低了基体受力失效风险;在0~50°范围内,复合材料横向应力随着螺旋缠绕角度的增加而减小,螺旋缠绕层可承载环向应力由68.18 MPa提高到424.13 MPa.横向弹性模量的降低和螺旋缠绕角度的增加使得各缠绕层的Tsai-Wu失效准则系数下降,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层的低温力学性能,减少碳纤维缠绕层数.  相似文献   

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柔性管取代传统的碳素钢管是海洋油气选管的趋势.以热塑性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柔性管(RTPs)为研究对象,将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力连续条件相结合,建立拉伸作用下任意增强层数RTPs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缠绕角、纤维增强层纤维含量、泊松比等参数对RTPs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开展拉伸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基体的固化动力学方程以及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本构模型,建立缠绕复合材料结构的固化工艺以及残余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分析计算研究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计算结果显示:缠绕复合材料最外层的残余应力均为正应力,最内层的残余应力均为负应力;缠绕复合材料的内径、层数、纤维体积分数、基体化学收缩比以及固化工艺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陈潇 《科技信息》2010,(35):38-38,13
纤维缠绕增强复合材料(Fiber Wound Reinforced Plastics,FWRP)压力容器是由高强度连续纤维经聚合物基树脂浸渍后在一定形状的芯模(或内衬)上缠绕固化而成。由于其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可实现等强度设计、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以及便于大尺寸整体成型的特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压力容器重量,科技人员研发了由内衬与外缠绕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复合压力容器技术。这种采用这种轻质高强的新型复合材料来研制抗爆容器已在众多领域中逐步取代金属压力容器,在国防高科技与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曲轴扭转振动导致的内燃机噪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进一步探讨内燃机噪声与曲轴扭转振动的关系,在对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曲轴扭转振动共振时,将导致部件的相互作用加剧,增大结构的噪声,还指出,当曲轴有扭转共振时,扭振减振器可有效地降低噪声,通过对发动机机体的动态设计,使机体有合理的振型和固有频率,以及优化活塞与缸套的配合是降低曲轴振动与机体辐射噪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双马达驱动系统输出力矩同步性对弹性负载变形与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了简化的双力矩驱动弹性圆柱负载模型.基于连续弹性体的振动理论,建立双力矩驱动弹性圆柱负载的一维扭转振动方程,给出了弹性圆柱负载变形与剪应力的解析解.对解析解的分析表明,当输入力矩完全同步时,变形与剪应力中的奇数阶模态响应将被抑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输入不相同的阶跃转矩时,负载的最大剪应力水平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可以工作在多个频率段的扭转夹心式换能器.该换能器由前后金属盖板、两组周向极化压电晶堆及电负载组成.分析了接电负载压电圆管的扭转振动特性,推出了其机电等效电路和共振频率方程.利用等效电路方法,给出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方程,并得到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与负载阻抗曲线,为此类换能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换能器可望应用于超声焊接、超声加工及超声马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向偏心结构,考虑地面转动分量对偏心结构的影响。采用隔震装置减小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平动和扭转振动。着重分析地面转动分量对结构扭转响应的影响。分析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分别在考虑地面转动分量前后结构的平动和扭转振动。研究表明,地面转动分量会加剧结构的扭转振动,隔震措施可减小地面转动分量对结构扭转振动的影响。从而使得双向偏心隔震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5.
降低柴油机噪声的措施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一台多缸柴油机进行噪声源识别及各种降噪措施和降噪效果的评价.通过表面振动识别,找到了噪声辐射的主要部件,并通过近场扫描加以验证.针对现有柴油机的燃烧状况,对供油提前角进行了调整,降低了燃烧噪声.通过加装扭振减振器,使得曲轴扭振明显减小,整机噪声下降了1.5 dB(A).改进油底壳和加装橡胶减振垫使柴油机辐射噪声分别降低了0.85 dB(A)和0.4 dB(A).综合以上各种方法,使得柴油机整机噪声水平降低了 2 dB(A),低于国家标准要求,说明所采取的降噪措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核心智能控制元件的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基于扭转方向上的动力吸振器消振原理,设计了扭转动力吸振器的基本结构.对吸振器进行磁路仿真分析,保证强闭合磁场能够有效控制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吸振器动力学仿真,保证了吸振器固有频率对外界激励频率的有效跟随,以实现吸振效果.将吸振器安装在传动系统对应位置,进行传动系统振动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削减传动系统的瞬态波动转矩.提出的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为旋转机械系统减振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船用发动机扭振阻尼系数经验公式的拟合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计算船用发动机扭转振动阻尼系数的经验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估算十字头式长行程船用发动机单缸阻尼系数的计算式,经多例证试算表明,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对某柴油机机体进行减振降噪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模态分析技术能有效提高柴油机机体的刚度 ,改善刚度分布 ,降低整机振动 ,减少噪声辐射 .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降噪效果 .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震动特性,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未控和MRD受控平面L型框架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程序,在三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分别对未控和MRD受控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典型节点X、Y、Z向的位移时程响应、加速度时程响应、结构的各层位移、加速度、层间位移角以及空间扭转震动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MATLAB开发的未控和MRD受控平面L型框架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程序能有效计算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MRD可以有效减小平面L型框架结构的多维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响应;MRD可以有效减小平面L型框架结构的各层最大位移、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合理地布置MRD能够稳定地发挥耗能作用,并能有效减小平面L型框架结构的扭转震动响应。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混合动力扭振分析复杂化的特性,以某P2构型的混合动力运动型实用汽车(SUV)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分析其固有特性和激振响应特性.然后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对传动系统进行扭振影响因素分析,对离合器刚度、阻尼等主要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探讨其对扭振的影响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改变离合器减振刚度可以影响传动系统固有特性,进而改变其共振峰值及频率;增大离合器阻尼有利于降低传动系统衰减共振的峰值,但是不利于高速时的减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