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细管内制冷剂的综合成核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毛细管内制冷剂的闪蒸机理提出“综合成核”理论,从该理论出发,建立了毛细管内制冷剂流动的数学模型,包括气泡密度模型,气泡成长模型和毛细管内制冷剂闪蒸流动数学模型,计算出了管内制冷剂闪蒸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温度,气泡密度,干度和空泡份额的分布,并对计算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闪蒸的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的过热度较小,壁面成核是气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欠平衡钻井井底气泡生成尺寸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层逐渐被打开时,气体将以小气泡的形式从地层进入环空流体中,气泡进入环空后将膨胀运移,变成大气泡。因此,气泡生成半径对环空流体的流动规律有重要影响。建立不同气侵量下气泡生成直径的计算模型,并给出气侵量高低的判别标准。分析得出:井底欠压值和地层孔隙半径是影响气泡生成直径的重要因素。在欠压值恒定时,气泡直径随着表面张力和孔隙半径的增加而增大,而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气体侵入量的增加,欠压值增大,钻井液密度和表面张力对气泡直径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流动的两流体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气液两相间的速度滑移和温度滑移.采用6种制冷剂的流量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90%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在±10%以内,并且能合理预测压力的沿程分布.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自蒸发过程的非平衡特性.结果显示:气液两相间的速度滑移和温度滑移在整个两相区一直存在,但在绝大部分区域内,这种非平衡性并不显著;与不考虑非平衡性的平衡均相流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计算的毛细管流量平均偏高7.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膨胀阀内节流工作段几何结构的分析,将其简化为短喷嘴结构.基于短喷嘴相关流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成果,分析了制冷剂在膨胀阀节流膨胀过程中的主要物理现象.通过亚稳态液体闪蒸形成的蒸发波以及气体动力学非连续理论,建立了电子膨胀阀壅塞机理模型.将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结合进行膨胀阀制冷剂流动壅塞特性的分析,解释了在电子膨胀阀小开度壅塞特性改变的原因,为膨胀阀生产单位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绝热毛细管性能模拟的平均参数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分区集中和参数平均的思想,建立了一种简单、精度和通用性良好的绝热毛细管流动模型.出于系统动态仿真的需要,模型中考虑了过热流动和壅塞流动.基于R12的分布参数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不同流动区域内参数平均的一个关联式.该关联式对制冷剂R134a和R600a也取得了与R12相仿的效果,表明该关联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对R12、R134a和R600a在毛细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制冷装置系统仿真和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6.
利用类比的方法对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垂直井底的气泡形成过程中,气泡膨胀阶段与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形成实验相似;脱离阶段则与水平毛细管气泡脱离过程相同。利用包立炯实验数据对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半经验公式进行了倾角校正,结合井底气层的渗流规律得出了适合井底气泡初始平均直径计算的方法。进行了井底压差和岩石孔吼直径对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影响情况的实例分析,结果较为符合实际,能为井底多相流动的微观描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液两相流动的均相流假设,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的分布参数模型.在冷热工况下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差值的基础上,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应用毛细管节流的热泵型空调系统中主副毛细管的长度.将储液器法和采用主副毛细管控制制冷剂流量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高低压差和制冷剂流量时,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提出了采用主副毛细管和增加储液器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热泵型空调系统冷热工况下的制冷剂流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气液双相流动滑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R12制冷剂在毛细管内发生临界流动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临界压力和临界流量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个既考虑热力学非平衡的影响,又考虑汽、液相间相对速度的毛细管内带有汽化过程的两相流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及计算程序的实用化处理表明,它不仅可用来分析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流动机理和特性,还可应用于小型制冷系统设计中毛细管几何参数的选择及系统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气泡在毛细管端形成的基本规律,对于半径较小的毛细管,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借助于高速摄像机进行液下气泡法检漏可以定量测出泄漏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探讨了介质物性、试验压力、加载方式等对气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两级串联节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单根绝热毛细管模型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的两级串联节流模型,并根据房间空调器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以两级毛细管的同何尺寸(内径和管长)为变化参数,通过模型对串联节流流量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发现了流动壅塞位置的多样性及其对流量的影响,提出了可以指导房间空调器中串联毛细管设计的两点结论:高压连接管只要满足一定的几何尺寸范围就能起到辅助节流的作用;热泵工况下辅毛细管的内径是影响流量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制冷剂流过毛细管时压力和温度沿管长分布规律的试验过程及从试验数据确定汽化起始点的方法,并对影响汽化起始点位置和汽化欠压的各有关因素造行了分析,为关系式拟合和理论分析提供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速摄影仪对双联毛细管管口气泡的生长和脱离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液体淹没双联毛细管管口时,在管内无气体流动情况下,管径大和亲水的毛细管易于成为液体通道,而管径小和憎水的毛细管易于成为气体通道;在有气体流动情况下,管径大的毛细管成为气体通道,而管径小的则成为液体通道.当气室的进气流量增大时,双联毛细管端口处气泡脱离直径变化很小,而气泡的脱离周期却随之明显减小,双联毛细管的气泡生长和脱离会发生明显的相互影响.此外,液体流速对气泡的生长和脱离有很大的影响,液体流速越大,气泡脱离越快,气泡的脱离直径则越小;在液体流速较大时,靠近流体进口处的毛细管端口气泡生长和脱离明显加快,从而导致相邻毛细管端口的液体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顺应开展制冷工质替代研究的趋势 ,对 R2 2的替代工质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 R40 7C在毛细管中的绝热流动进行了分析计算 ,分别建立了能量、质量方程和压降计算公式 ,并分别就过冷区和两相区作了理论求解 .将 R40 7C与 R2 2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应比较分析 ,该计算模型将对R40 7C空调系统的优化分析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部件性能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22/R142b在毛细管内流动过程中亚稳态流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测取了在不同的流动工况和不同的工质混合比下的温度和压力沿毛细管长度的分布,通过工质混合法则求取了各测点的热物性参数,再由图示法确定亚稳态流的定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时,毛细管内仍然存在着亚稳态流现象,同时,指出了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毛细管内汽化过程中的亚稳态流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制冷热泵装置毛细管组件及其应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结构的毛细管组件,可克服传统毛细管流量变化单一的缺点,并通过优化设计其结构,使其具有较灵活的流量变化特性.采用均相流模型,对普通毛细管与毛细管组件在变工况、变工作模式下的流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计算.计算表明,毛细管组件可较好地满足制冷热泵装置流量变化的需求.建立R22制冷热泵实验装置,对毛细管组件的应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当制冷负荷和制热负荷不同时,毛细管组件能提供不同的制冷剂流量,与相应的冷热负荷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的冰箱毛细管主要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冰箱毛细管实际应用情况,建立了冰箱回热毛细管六段流阻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回气管与毛细管回热长度以及毛细管进出口截面突变的影响,并对冰箱回热毛细管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毛细管相对位置对毛细管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冷凝温度对回热毛细管内的制冷剂流动特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